首页 > 宣讲家网视点
2019,中国着力打造高水平开放的“中国样本”
2020年01月09日 15:12
近年来,全球经济复苏受到孤立主义和保护主义的制约,但中国一直致力于推动经济全球化以及坚持扩大开放,着力打造全方位开放新高地,彰显扩大开放坚定意志和决心。宣讲家网带您走进2019年中国打造的那些“扩大开放”样本。
2019年1月,中国政府网先后公布《国务院关于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的批复》《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 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同意新区的总体规划、发展建设,支持新区的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规划范围: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战略定位: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河北雄安新区建设的重点任务:
强化创新驱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建设现代智慧城市;
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建设高端人才集聚区;
深化土地和人口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推进生态文明改革创新,建成绿色发展城市典范;
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构筑开放发展新高地;
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创新投融资模式;
完善治理体制机制,打造服务型政府。
河北雄安新区建设总体规划的重大意义:
河北雄安新区建设总体规划牢牢把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这个初心,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对于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创造“雄安质量”、建设“廉洁雄安”、打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范围: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
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坚持的六项基本原则:
创新驱动,改革引领;
协调发展,统筹兼顾;
绿色发展,保护生态;
开放合作,互利共赢;
共享发展,改善民生;
“一国两制”,依法办事。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大意义:
有利于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为港澳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港澳同胞到内地发展提供更多机会,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
有利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提供支撑;
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
有利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区域双向开放,构筑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接融汇的重要支撑区。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意见》指出,党和国家作出兴办经济特区重大战略部署以来,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已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范围:深圳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战略定位:
高质量发展高地;
法治城市示范;
城市文明典范;
民生幸福标杆;
可持续发展先锋。
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基本原则:
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在遵循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基本原则前提下,允许深圳立足改革创新实践需要,根据授权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重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支持深圳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有利于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有利于更好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有利于率先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路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该规划纲要是指导长三角地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体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期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
规划范围: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定位: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
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
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坚持的五项基本原则:“创新共建、协调共进、绿色共保、开放共赢、民生共享”。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意义: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增强长三角地区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提高经济集聚度、区域连接性和政策协同效率,对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意义重大。
责任编辑:王梓辰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0/0109/107308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