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大视野 党建

理解沂蒙精神的三层逻辑

2020年01月17日 15:46

提到沂蒙精神,人们首先想起的是老区人民“用最后一把米做军粮、用最后一块布做军装、送最后一个儿子上战场”、沂蒙红嫂用乳汁救八路军伤员、用柔弱的肩膀在冰冷的河中托起门板为人民解放军前进架桥等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爱党爱军事迹。分析党群同心、军民一家的鱼水深情产生的历史原因,沂蒙精神存在三层逻辑递进关系。

第一层,党为民、军爱民是逻辑起点。1938年当八路军115师刚到山东时群众并不是立即拥护,但八路军模范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严明纪律、文明新风令人刮目相看;抗日杀敌为保卫老百姓生命财产不惜牺牲生命令人感恩戴德;实行减租减息,开展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实行精兵简政降低负担让群众得实惠,官兵一致、男女平等、实行“三三制”民主政治、颁布《人权保障条例》等让人民当家作主得解放,老百姓获得感、平等感、受尊重感、幸福感、安全感空前高涨,奠定了党群鱼水深情的物质与精神的基础,这也是沂蒙精神诞生的根本原因。

第二层,跟党走、民拥军是关键支点。“军民是胜利之本”,人民群众才是改天换地的根本力量。老百姓用脚投票,国共两党在山东解放区的兵力出现逆转,老百姓把八路军当子弟兵,筹粮捐款、参军拥军、支前支战、建设地方武装和战略大后方,没有群众拥护哪来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等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奇迹。正如陈毅元帅所言,是沂蒙山人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沂蒙人民的英明选择、坚定不移跟党走改变了新中国进程。

第三层,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是核心顶点。毛泽东说过,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只有始终践行为人民谋解放、谋幸福的真心,才能换来人民群众的爱心同心。尤其是抗战结束后实行“耕者有其田”,开展土改让老百姓真正成了土地的主人,“一手锄来一手枪,齐心协力打老蒋”,正如《沂蒙颂》里“我为亲人熬鸡汤”那样,既有“盼亲人早日养好伤”的真情爱意,又有子弟兵“为人民求解放重返前方”的利益诉求,人民求解放与我们党救国救民的历史使命高度统一,党群价值追求、情感共鸣高度契合,形成了命运共同体,进而汇聚手挽手、心连心、同呼吸、共生死的强大洪流与磅礴力量,成为沂蒙精神的特质基因和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沂蒙精神的形成固然与人文传统、地理环境和时代背景有关,但主要是我们党艰苦执着、耐心细致的群众工作的结果。“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得民心者得天下,坐江山更要顺民心。而民心不是天生就有也不是一劳永逸,不是口号喊出来而是真心实意地主动奉献、长期付出、点滴积累干出来的,需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既是沂蒙精神逻辑递进关系的深刻启示,也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成功密码。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二班学员〕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0/0117/107403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