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聚焦 要闻

健全和完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机制

2020年03月05日 10:27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同时,进一步指出要“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这是对分配制度、对生产要素构成等认识的持续深化。健全这一制度,对于调动各类生产要素参与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各类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从理论上回答了两大问题

早在1997年,党的十五大就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但长期以来,哪些生产要素可参与分配,如何按生产要素来分配收入等问题,理论上并不十分明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从我国生产力发展实际出发,科学把握经济发展新趋势和新特征,从理论上回答了上述问题,为各类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指明了方向。

一是明确了哪些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劳动自然就是参与分配的主要生产要素。改革开放后,我国所有制成分逐渐多元化,自然也要求分配方式多元化。为了鼓励其他生产要素参与生产,我国逐渐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鼓励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允许属于个人的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明确了个人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权利。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实行董事会、经理层等成员按照各自职责和贡献取得报酬的办法”,认可了管理作为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报告又进一步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明确列为参与分配的生产要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健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由要素市场决定的报酬机制”,进一步加入了知识这一生产要素。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增列数据作为生产要素,这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产要素体系。劳动、资本、土地是数量型的生产要素,适应了我国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的需要;而知识、技术、管理是质量型生产要素,反映了高质量发展对生产要素的投入要求;数据是经济活动数字化进程的需要,体现了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分配制度的与时俱进。

二是明确了如何按生产要素来分配收入。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要参与分配,但是生产要素怎样参与分配?按什么标准来决定不同生产要素在分配中的比例?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很可能导致分配不公,导致收入差距扩大,从而也会严重影响生产要素拥有主体参与生产的积极性。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意味着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参照的不是要素的投入,而是要素对价值创造的贡献,贡献越大,分配越多。但谁来决定要素的贡献呢?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明确了由市场来评价贡献的机制。生产要素的贡献由市场说了算,各类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在市场交易中,通过生产要素的供求变化和价格来反映要素的稀缺度,进而评价要素的贡献。何种生产要素更稀缺,这种要素在收入分配中的话语权就大,市场对其评价就高,贡献就大,相应地其分配可能就多。比如,近年来,劳动力相对稀缺,市场对劳动力的贡献评价就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在提高。而随着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知识、技术、管理等资源的需求增加,这些要素的稀缺度提高,市场对其贡献的评价就高,其在收入分配中的比例也会相应提高。近年来,我国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注重发挥企业家精神等,就是对这一趋势的反映。

从三个方面健全机制

如何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呢?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明确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的产权归属,实行严格的产权保护制度。马克思曾经指出:“商品不能自己到市场去,不能自己去交换。因此,我们必须找寻它的监护人,商品所有者。”同商品一样,若没有所有者,生产要素也不能自己进入交换,并进而投入生产。因此,明确产权、保护产权是生产要素参与生产并获得收入的前提,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实际上是收入在不同要素所有者之间的分配。要实行最严格的产权保护制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清晰界定所有、占有、支配、使用、收益、处置等产权权能的制度安排,依法平等保护各类产权。要优化产权配置,推进产权制度改革。要突出保护各类知识产权,完善有利于激励创新的知识产权归属制度,加大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

第二,建设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要素市场。由市场评价要素的贡献意味着一定要有一个完善的要素市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本形成了较为健全的商品市场,但要素市场发展较为滞后,要素市场上的城乡分割、区域分割、价格扭曲、市场壁垒等现象较多存在。为此,首先要建设一个全国统一的要素市场。既要打破城乡分割,建设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也要打破区域和条块分割,建设统一的知识产权市场,还要打破数据孤岛,引导培育数据交易市场,更要探索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要加快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要素自由流动的各项规定和做法,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其次要推进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最大限度发挥市场决定价格的作用,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的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

第三,坚持问题导向,完善要素参与分配的机制。完善劳动参与分配的机制,坚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让不同种类、不同强度的劳动获得不同的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巩固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完善资本参与分配的机制,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创新金融产品,完善收益与风险匹配机制,让不同期限、承担不同风险的资金获得合理收益和风险补偿。完善土地参与分配的机制,建立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完善知识参与分配的机制,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构建体现增加知识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在全社会形成知识创造价值、价值创造者得到合理回报的良性循环。完善技术参与分配的机制,鼓励科研人员通过科技成果转化获得合理收入,建立健全对科研人员实施股权、期权和分红激励的机制。完善管理参与分配的机制,突出抓好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统筹用好员工持股、股权激励、股权分红等中长期激励措施,激发各级管理人员的活力。完善数据参与分配的机制,建立健全数据权属、公开、共享、交易规则,让数据所有者能够从数据使用中获得应有收益。

总之,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是党中央顺应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做出的科学决断,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实现共同富裕都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在实践中深刻领会,结合实际情况积极贯彻落实推进,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执笔:陈启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0/0305/107808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