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基层执政
深挖本土人才富矿 盘活人才第一资源
2020年05月18日 13:4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当前我们正朝着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迈进,需要不断提升我们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其核心就是人才的竞争。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我们要发展,要富强,要复兴,就必须牢牢抓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江苏省宿迁市紧盯本土人才这块富矿,在一手抓外引,吸引用好外来人才的基础上,紧抓内培,深入实施‘千名拔尖人才培养工程’,全方位多渠道挖掘各领域本土人才资源,全面激发人才活力。
一是打破陈旧的选才条条框框。传统的人才评定标准,往往注重考查学历、论文、资历、研究成果等,一套硬邦邦的框架就把很多有能力没学历、有技术没论文、有手艺没平台的土专家、田秀才拒之门外,让很多优秀的乡土人才得不到挖掘。宿迁市围绕“不拘一格选人才”准则,打破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条条框框,根据地方人才特点和专业需求,组建科技企业家、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乡土人才和社会组织人才等人才队伍,覆盖教育、卫生、农业、交通、水利、文化和其他等类别。在人才认定标准设置上更加务实,对学历、职称、论文等不作硬性要求,如乡土人才突出“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通过分类选拔、分层培养,细致考察,做到人才选优选实选好,让上至科技型专家学者,下至田间地头的传统农业高手,同时踏入人才高地,让宿迁成为各行业各领域各类人才展示技艺的大舞台。如宿迁市宿豫区乡土人才施俊山,利用“乡土人才+贫困户”捆绑组合,带头成立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8000亩,带动低保户就业20人,人均年收入增加1万元左右。
二是贴身服务为人才打造“保育室”。各类人才在创业发展、做大做强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融资困难、产销对接不畅、市场推广难等各种问题,这需要地方政府拉一把、顶一下、加把力,宿迁市聚焦各类人才反映的困难和堵点,把人才的问题当做地方发展的困难来重视,不仅在人才开办企业时提供便利,更在投融资、产学研对接、工作生活等各方面提供支持。如该市专门设立了‘人才贷’和 ‘人才投’,不仅为企业解决现金流问题,还为企业与投资基金牵线搭桥,解决股权投资问题,让企业做大做强有了金融支持。同时,为入库人才印制“宿迁英才卡”,提供免费健康体检、免费乘坐公交车等专项服务,为人才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让人才安心安家创业发展。
三是思想引领锻造高品质人才队伍。该市将人才的教育和培训当做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不仅在物质生活和工作上给予充分保障,更为人才提供思想引领和精神锻造的课堂,在高质量人的基础上铸造高品质的魂。如该市围绕“爱国、奋斗、奉献”主旋律定期开展教育培训,将理想信念、能力提升、国情研修等融入培训内容,不断提升人才向心力和凝聚度,让爱国成为人才的根、奋斗成为人才的本、奉献成为人才的魂,进一步唱响人才发展的主旋律。特别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该市向广大专家人才发出倡议书,鼓励本土人才立足本职岗位,履行社会责任,引导医护人员冲在一线、忘我奉献;支持医疗用品企业迅速组织生产,为抗疫一线提供物资保障;组织乡土人才创造系列歌、诗词和短视频作品,为抗疫加油鼓劲,弘扬众志成城、共同抗疫的正能量。
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大业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来推动,需要各行业各领域的人才奋力拼搏,蓄满人才池,就是为发展增强了底气。当前,抢人大战、人才争夺日益激烈,各地不仅要在人才招引上下功夫,还要进一步挖掘地方人才潜力,把隐藏在人民群众、基层原野中的各类人才发掘出来,把人才身上的闪光点发大,不断增强人才竞争力,为各地发展添燃助力。为此,建议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建立完善人才发掘机制。“千里马需要伯乐。”人才的选拔需要一套科学有效的评定机制,但很多地方的评定机制都是照搬照抄上级文件外地做法、套用老办法,或者大而化之,主要靠评定审核人员的个人素质,这就极易错失优秀人才,或者造成评定材料很好看但缺乏真材实料的评成了人才。所以首先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评定机制,依据地方实际和行业领域的真实需要划定评价范围,摒弃唯学历的老一套,根据申报人员的实际成果评价其技术水平和含金量,让更多学历低但技术高的乡土人才或专业工人入选人才队伍。如宿迁市就据此评选出了一大批扎根基层、服务发展的“土秀才”“田专家”。其次要建立人才数据库,根据人才特点进行分类管理,某领域某行业需要了,可以及时从数据库中调用,把人才及时输送到急需的地方发光发热。同时,数据库要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动态调整,以动态的入库出库激发人才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积极性。
二是加强人才的帮扶和关爱。“好马要用好料。”发挥人才竞争优势,必须让人才在发光发热时无后顾之忧,这需要人才部门在背后当靠山,源源不断输电打气。因此,要在人才支持帮扶关爱政策上下功夫,完善人才住房券、人才补助、人才慰问关爱等各方面政策,助力人才更好发展,发挥作用。如对企业家的资金需求、市场拓展问题等要积极牵线搭桥,以银企对接、金融帮扶、产品推介等方式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再如面对人才的家庭困难和突发事件,要及时关心关爱,为其解难纾困,让其安心发展,感受到地方的温暖,安稳的在本地服务发展。
三是加强人才的培育和管理。“千里马经过训练可以跑的更远”。人才的发展进步需要不断的引导和培育,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不及时更新知识技能就很可能被时代所淘汰,所以要通过培育管理,让人才在自身领域做的更高更远更强。要定期开展业务素质培训,加强人才的集中学习,不仅在技术技能上不断提升,同时加强爱国思想、服务奉献等精神的教育引导,让人才不仅技能上突出,思想意识上也符合主旋律的要求,如宿迁市的人才理想信念培训,就很好的激发了人才的爱国、奋斗和奉献热情。
各地应开辟人才工作新思路,把更多精力向本土人才倾斜,把更多资源向本土人才投入,促进地方人才队伍结构优化升级,提高本土人才队伍的素质,打造一支创新能力强、带富水平高、专业技术精,扎根地方、奉献家乡的高素质本土人才队伍!
责任编辑:王梓辰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0/0518/108672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