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基层执政

党建助力自治共治 细微处回应群众呼声

2020年05月21日 13:58

 

1

学宫居民区位于上海市黄浦区老西门街道,所辖区域均为典型的二级旧里,房屋密集,生活空间环境狭窄,人员复杂程度高,社区治理阻力重重,其社区治理困境在上海市区老式里弄社区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近年来,学宫居民区以党组织为核心,充分发挥党的“同心”引领作用,以“品行楼道”项目为依托,以“自治小组”为主体,辅以居委会、第三方组织和相关部门的配合,用心用情,注重老城厢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兼顾规范与合意,因地制宜的地在老城厢中还权于居民,赋能于自治,使社区自治归位,实现基层民主自治层面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在2019年,学宫居民区由居民主导开展了品行楼道自治项目,以“家园理事会”为行政手段托底,依托精细化思维,着力围绕“工作下沉、沟通协调、征询意见、多元共治、自治为先”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机制,有序开展各项惠民利民工作,努力寻求破解群众反映比较强烈关于老城厢中楼道乱堆物问题的方法,引导居民加强自治管理,提高自主服务能力。

在“品行楼道”自治项目初期,学宫党总支始终将“补短板、治顽疾”作为社区综合管理的抓手,结合社区自治手段着力推进楼栋环境管理。整洁是民意所指,它有利于提升老城厢居民的生活品质,有利于扩大创全影响力,但在具体实施和操作过程中,仍面临着非常具体的难题。第一是传统理念,居民抢占公共空间意识强烈,寸土寸金思想植入内心,外来人员的涌入与原住民的搬离,生活习惯发生了极大变化,堆物随之越来越多,产生大量矛盾。第二是房屋结构,学宫居民区属于二级以下旧里房屋,结构大都建于解放前,房屋老化是一个普遍问题,如何循序渐进地破解此项难题,让居民们受益是面临的最大难题。第三是协调居民,如何依托自治手段发动居民深度参与,在行政与自治互嵌过程中,协调居民与居民之间的关系是自治过程中的难题。第四是工作方式,老旧小区综合治理广义上为行政手段的渗入,怎么有效结合社区自治理念推进与城市更新的提倡,工作方式亟需与时俱进。

针对以上问题,学宫居民区首先明确了自治原则。品行楼道以“建构社区共同体”为目标原则,通过共同参与和集体记忆的形成来构建社区认同感和社区意义;以“居民自愿”为首要原则,居民自愿参与自治项目,充分尊重每户居民的个人意志;以“形成楼宇共识”为基础原则,居民对自治项目认同度达到100%;以“共同参与”为行动原则,政府由“主导者”向“引导者”进行角色转变,居民自我参与,自我增能,主导社区自治项目;以“协商沟通,理解差异”为重要原则,在自治项目实施过程中,主动协商沟通自治实施方案,理解尊重住户间条件差异性,接受个性化方案。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宫居民区以“三带头、三协力、三征询”为工作思路,系统精准地推动“品行楼道”自治项目。首先,坚持精细化的服务理念,推动工作下沉。社区工作做得实不实,关键看服务理念是否被群众认可。党总支推动自治工作下沉,沉到社区建设,沉到居民心中,沉到工作重点,不断探索工作方法,形成行之有效的服务理念。为了确保工作扎实有效,充分发挥“三带头”作用。例如:一是楼栋居民全程参与前期预案的讨论、方案设计、提建议提疑问。二是家园理事会成员带头,深入社区居民家中走访,开展谈心谈话,发挥下沉提炼总结作用。三是党总支带头,成立自治共治小组,重点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带动提升作用。“三带头”作用确保楼道微更新扎实有效,将社区工作沉到基层,将群众工作扎根基层,将民生工作落到实处。

其次,通过多方沟通协调,确认精细化的服务对象。社区工作做得好不好,重点看服务对象是否满意。由自治组织推进“三协力”的工作方法,从居民意愿出发最终形成方案、家园理事会发挥利益协调、事务协商、工作协同的“三协力”作用。

然后,通过反复征询意见,制定精细化的服务流程。社区工作成效高不高,取决于服务流程是否标准。由自治组织推进“三征询”制度,即居民意愿征询、意见建议征询、实施方案征询,最终形成了“工作小组统筹协调——居民议事民主协商——自治组织参与”的服务流程。

最后,推进多元共治,提供精细化的服务内容。社区工作能否凝聚人心,离不开服务内容科学丰富。民生工程,细节中渗透着综合治理的思维和理念,细节关联着民生实事工作的成效,这需要发挥多元共治的作用,通过提供精细化的服务内容保障工程的实施。坚持用“三共治”推动楼道微创有条不紊,即居民与居民共治、居民与党总支共治、居民与自治组织共治,治理和微创成果实现最大化。

品行楼道的自治项目成效是显著的。学宫居民区以前的楼道是典型的“脏乱差”。一推开门,满目狼藉,楼梯扶手上积攒着厚厚的灰尘,楼道里满地的烟头、纸片等细小垃圾,楼梯转角处堆积着废旧的杂物,两侧的墙壁挂满蜘蛛网和油烟痕迹,早就看不出本来的颜色。在经过了“品行楼道”建设后,一推开门,焕然一新,映入眼帘的是楼道自治公约,楼梯扶手一尘不染,窗明几净,每家每户门前整齐摆放着橱柜和鞋架,楼梯转角的杂物也消失不见,楼道环境井然有序,墙壁上绘着以“梅兰竹菊”为主题的国风图画,挂着古诗词,品行楼道弥漫着古香古色的文雅氛围。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井然有序、古色古香的楼道环境需要所有居民的共同维护,现在,学宫居民区的居民每天会自觉主动地对楼道进行清洁,大家一起努力共同维护楼道环境。       

细耕于学宫,静待自治花开。很多周围居民听闻“品行楼道”后,利用闲暇时间组队来“品行楼道”参观,对该项目赞不绝口,并希望品行楼道自治项目能惠及更多区域,参与社区自治,共享自治成果。

 

2

“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基层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精细化和共建共享共治格局形成的重要场域,承担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层实践与社会行动方略。

精细化思维在城市治理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破解超大城市的治理难题和治理困境中起着穿针引线的“绣花”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的治理形势、治理任务、治理对象、治理理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黄浦区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旧区改造任务艰巨,如何用创新思维探索城市治理的基本路径,以进一步提升城区影响力和群众的获得感,成为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时代课题。 直面“难啃骨头”  提升自治共治能力 

城市更新是适应城市内涵增长和创新发展的改建活动,既能在有限城市空间内提升城市功能,也能激发城市活力。上海作为我国一线城市,承担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重任,老城厢楼道堆物问题却与社会快速发展、,文明时尚的贯通提升格格不入,反映出社区发展中软实力建设倒退不足的短板阴暗面,也是老旧社区较难根治的治理顽疾,是一块难啃又不想去碰触的硬老骨头。告别楼道脏乱差现象,还一个整洁美观的生活环境于人民,是城市发展规律的目标,更是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俗话说:“越难啃的骨头同时是群众越期待值最高的。”由此,在应对社区治理“啃硬骨头”的难题时,我们更要从现实入手直面问题所在,从思想、整治、宣传、疏导、管理等上下功夫,在城市“绣花针式的管理”建设背景下,给居民创造一个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党建引领,多元自治良性发展。学宫居委通过党建引领,动员楼道居民参与楼道建设,建立了楼道自治小组,制定楼道文明公约,文明楼道公约在通过居民热烈地的讨论和积极地的参与自治下建立,讨论和共建有效提升了居民自治意识,更加促进了邻里间的和睦和友好。从“硬件”地改变到“软件”地的更替升级,是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创新,是社区党建的不断深入,最后真真的受益者是群众本身,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老旧小区的治理是城市更新的一项重要工作,它牵动着千家万户的日常幸福,它涉及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它关系到社区自治、法制、德治的公信力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口碑是工作的试金石。学宫党总支在千头万绪的具体工作中,、在千丝万缕的事务工作中,理顺了工作思路,、理清了工作条理,建立起符合社区自治的工作机制,体现了社区工作的人文关怀、,体现了社区治理的民主协商、,体现了社区建设的示范引领、,体现了社区发展的共治法治。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0/0521/108673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