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宣讲家网评论 理论研究

坚持立德树人,确保新时代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2020年05月22日 15:07

 

高等教育是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的大事业,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校的中心工作在于人才培养。中国教育素有立德树人的传统,注重对人的思想、品德的教化。《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中国共产党在创办和领导高等教育的历程中,既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思想,又着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目标,为党和国家事业培养造就了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用“九个坚持”来概括新时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核心要求,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这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原则。“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就是“本”。忽视或弱化对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坚持,在培养人的问题上走偏了,我们为之奋斗的现代化事业就会失去方向和目标。办好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在事关办学方向的问题上站稳立场。

摄图网_501007052

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的教育发展道路要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其社会性质决定教育方向。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客观需要,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前提。“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始终是大学面临的首要问题,世界上任何一所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的历史中成长起来的,都在自己国家的发展进程中扮演过重要角色。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关系决定教育的原理,认为在教育同社会的关系上,并不是教育决定社会,相反“教育一般说来取决于生活条件”。新的社会关系条件下,新的文化教育必须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东西,是替新政治新经济服务的”。所以说,办学总是与国家的政治要求紧密相连,也总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的过程中形成和壮大的。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高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要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最终胜利,“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是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

(二)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70多年来党领导人民教育实践探索的经验和制度结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同样的事实证明,中国的高等教育也最有理由自信。新中国成立之初,党旗帜鲜明地确立了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发展方向,明确了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也明确了新中国教育要“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首次阐明了党的教育方针,明确了社会主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即:“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人才培养,要“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法律形式强调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教育“一为服务”方向。2015年修订的教育法规定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从而明确了教育的“二为服务”方向。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我国高等教育无论在规模还是质量上都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是正确、可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正因为有了这一正确的政治目标和方向,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才会获得强大的动力。

(三)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应对国内外挑战的需要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把人口红利发展为人才红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动力,党和国家对现代化教育和创新型人才的渴望和期盼更加迫切。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高等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国际性的学术交流不断加强。但国外某些敌对势力企图对我国实施“和平演变”,他们把高校当作其思想渗透的重要场所,所以我们也必须清楚认识到,处在新的历史方位的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复杂的办学环境,需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而要打赢这场战争,高校必须毫不动摇、旗帜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其根本任务,更加强化党对高校的领导,更加突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二、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基本要素

(一)坚持党对高等教育的领导是工作的出发点

高等教育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高等教育在性质、目的、规模和质量上实现的跨越性发展,是与党的坚强领导密不可分的,也是与党开创的社会主义大学新型治理模式紧密相关的。党的领导既是新型高等教育治理模式的显著优势,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早在革命时期,在延安就开创性地实行了“党组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办学模式。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强调“教育工作必须由党来领导”,1961年公布的“高校六十条”明确指出,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以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确保了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改革开放后,新型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高校也探索改革领导体制,最终确立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并写进《高等教育法》。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符合我国国情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内容,也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实现党对高校领导的最佳治理模式。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坚持党管办学方向、党管高校改革发展、党管干部原则,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二)坚持为人民服务为高等教育出发点

人民性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最根本的价值属性。办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民的发展,发展教育必须把人民群众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需求作为奋斗目标。早在革命时期,我们党就明确提出教育要为工农服务,要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教育。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提出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方针,实行高等教育“向工农开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方针政策,提出办人民满意高等教育的发展方略,高等教育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从精英教育阶段迈进了大众化教育阶段,培养造就了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2018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6年,新增劳动力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超过48%,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6年以上,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亿万人民通过受教育实现了完善自身、改变命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这一教育目的和价值理念是由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的,是我国新型高等教育最大的实际,也是社会主义大学办学的根本。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为高等教育办学思想立足点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有强大的真理力量。高校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中国共产党在创办和领导新型高等教育历程中,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也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鲜亮底色。新中国成立后,全国高校普遍开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明确提出“马列主义理论课是社会主义各类高等学校的必修课”,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进入一个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师资队伍、组织机构等方面全面加强、不断改进。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四)坚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为高等教育铸就人才优势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关乎高等教育事业成败的根本性问题。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这就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证明,思想政治工作,既是新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大创举,又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保障。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早在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置于人才培养的首位。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提出“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努力造就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前进不能停滞,只能积极作为不能被动应对。高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党的十九大刚结束,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清华大学相关活动时就指出,教育就是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旁观者和反对派。2018年5月,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习近平总书记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又指出:“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

三、如何在办高等教育中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因此,要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建设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强国,离不开党的领导。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应有之义。

(一)牢固确立党对高校的领导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要确保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必须牢固确立党对高校的领导权。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一切工作的前提,政治方向决定了领导权的归属。“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一重要论断,更是明确回答了我国高等教育的领导权问题。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党管高校。牢牢掌握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应当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找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全面加强和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和水平。加快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的一体化工作格局。着力加强高校党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创新活力,加强党管高校的能力,提升党对高校的领导力,从而增强新形势下高校党组织的定力和战斗力,保持高校党组织的先进性纯洁性。

(二)坚持立德树人,巩固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以党的工作方针贯穿高校教育工作全局,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与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向紧密相连,使高校的各项工作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服务,为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立场鲜明地拥护中央各项决议,倾力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高地和舆论宣传重镇。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立德,就是要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德;树人,就是要为党和人民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可信、可亲、可用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根本目的在于,基于中国历史和现实特色,塑造一代代具有世界眼光、具有强烈使命感的青年,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积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规律,深刻把握新时期学生的思想特点,提升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加强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要持之以恒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最大公约数凝魂聚气,不断增强广大青年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润心。

(三)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

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必须从全面从严治党做起。要坚持高校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不动摇,就必须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将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挺在前头。“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不断增强“四个意识”,自觉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高校全体党员。要把坚定高校师生党员的理想信念作为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常态化制度化,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转化为推动高校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强化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高校干部队伍。要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突出政治标准,提拔任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热爱高等教育、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有责任担当的好干部。注重提升干部队伍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增强干部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能力。突出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充分发挥学校、院系、教研室三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开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把广大师生团结在党组织周围。

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传承文明和知识,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我们要让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急国家之所急、解发展之所难,用实际行动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写下精彩华章。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80384700。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0/0522/108691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