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网友论坛 时事锐评

【全国两会地方谈】京彩好评:聚焦两会 大国修典

2020年05月28日 14:44

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的指引,回溯我国民法典的编纂历程,从1954年开始,先后四次启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致力于制定一部完整系统的民法典,但因各种原因而未能出台。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的立法任务。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2019年12月23日,完整版的《民法典(草案)》首次整体亮相,并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酝酿多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此次审议工作,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从出生到上学工作再到死亡,从经济买卖到婚丧嫁娶,我们一生各阶段的权利,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答案。此次的《民法典(草案)》包括7编、附则,共84章、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这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反映人民意愿、保障人民权利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民法典,它紧扣了时代脉搏,关注群众需求,保障了人民权益,真正体现“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

民法典为模糊的问题指明解决方向。网络信息时代,人们的财产不仅仅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房子、车子,还包括游戏装备、网络财产、虚拟货币等,这些虚拟内容可以作为遗产继承吗?民法典继承编草案,对继承遗产的范围做了改变:将《继承法》中遗产范围,公民的收入、房屋、林木、文物、著作权等一一列举的方式删除,将遗产范围扩大为“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这一内容的修改,不仅规范了继承的相关问题,同时也为新科技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不断健全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民法典将最大限度保护善意。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有“路见不平一声吼”的豪情和勇气,也有危难时刻拔刀相助的胆量和担当,但是社会生活复杂多样,如何保护善意,让施救者有话语权,让“好人有好报”,已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给出了答案。《民法总则》第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古人说:“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律可以帮助我们保护善良,从而让更多人继续传播善意。

民法典注重对“人”的保护,创设人格权编。民法的逐步完善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逐步加深,此次《民法典(草案)》创设了人格权编,在网络信息时代更好保护人的权益。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明确了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能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隐私权。不仅如此,此次的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还对隐私范围做了明确界定,包括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三种具体类型。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流传下无数法学的智慧与光芒,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善法是良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民法典的修订更好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也将筑起保障人民权利,树立法律信仰的坚固长城。(责编:赵一頔;校对:张慕琪)

作者单位: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委组织部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0/0528/108768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