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网友论坛 时事锐评

对端午节预防疾病文化内涵的新认识

2020年06月24日 13:38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要到了,这个节日是在中国农历的五月初五,主要习俗包括吃粽子、吃咸鸭蛋、喝雄黄酒、挂艾草、贴钟馗像、佩香囊、赛龙舟、迎接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等。端午节的由来,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其中以纪念爱国主义大诗人屈原说最为百姓熟知。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歌舞赛诗、吃粽包等,都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2006年5月,国务院将端午节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该节被确定为法定节假日。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中国端午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名录的节日,端午节的世界性影响进一步扩大。端午节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爱国主义、关爱生命、诗性特质、力争上游等文化内涵传承古今。但有一种文化内涵却挖掘不够、研究不深、传播不广,那就是预防疾病的文化内涵。这一文化内涵在庚子年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应该得到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

一、餐饮方面的预防疾病习俗

端午节有喝雄黄酒、吃粽子、吃咸鸭蛋等饮食习俗,这些饮食习俗的形成,追根溯源是与百姓预防疾病的现实诉求有绝对关系。端午节正值暑热大开,百毒畅旺之时,因此有“恶月恶日”之说,民间逐渐盛行在端午节吃一些具有消杀功效的清火杀菌性食物,因此,“雄黄”“粽包”“咸鸭蛋”等餐饮食材逐渐成为固定的节日佳肴。所谓雄黄酒,其实就是在白酒或黄酒里加入微量的雄黄制作而成,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名“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具有一定的灭活性,因此民谚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含微毒,在杀灭病菌的同时也对人体有影响,内服需慎,外用更好。吃粽子是端午节最普遍的餐饮习俗。南朝梁文学家吴钧在《续齐偕记》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遂竹筒贮米,投水祭之。”屈原投汨罗后,当地百姓担心屈原的尸体会被鱼鳖吞食,便想出用粽包裹米、竹筒储米等办法来吸引鱼鳖,后慢慢演变成只将一部分裹米粽包和储米竹筒投入水中,相当一部分留下自食。用于裹米的粽叶主要有箬叶、竹叶、芦苇叶等,这些植物叶片的共同特点是叶面宽大,清香宜人,天然防腐,无毒有嗅,粽包具有一定的清火祛热功能,是老少咸宜的端午佳食。端午节还有一种餐饮习俗是吃咸鸭蛋。鸭子是水上家禽,属寒性食物,咸鸭蛋亦为寒性,食之有助于清火、防暑,可治疗咽痛、牙疼。

二、服饰方面的预防疾病习俗

端午节在服饰佩戴方面也有很强的预防疾病功效。“簪蒲”“佩兰”“囊香”等端午服饰佩戴习俗均属此类。“唯有儿时不可忘,持艾簪蒲额头王。”“簪蒲”就是头戴菖蒲。菖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在现实生活中也扮演着预防疾病的重要角色。菖蒲是多年生草木植物,有毒性,具有一定的消杀功效;“佩兰”是端午节又一传统佩戴习俗。《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这是“佩兰”之名的由来。端午时节,正值蕙兰、建兰花期,兰草丰茂、兰花盛开,幽香“佩兰”,沁人心脾,可防疫祛病。“囊香”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及女子的配饰传统。端午时节,佩戴装有花椒、茅香、艾草、丁香、白芷、辛夷等香料的香囊、香袋等,其作用为“抗疫气,令人不染”。

三、环境卫生方面的预防疾病习俗

端午节在环境卫生方面也有非常之多的防病措施。浴兰、沐芳、悬艾、熏香、储药、点丹等都是非常具体有效的预防疾病举措。浴兰和沐芳之名来源于屈原的《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端午节有“浴兰”“沐芳”之俗,因此该节又被称为“浴兰节”。《大戴礼记》云:“午日以兰汤沐浴。”端午时值仲夏,易发皮肤病,民间逐渐流行起在端午节采兰草、兰花等作为中草药煲水沐浴之习俗,故称“浴兰节”。“悬艾”和“熏香”功用类似于“浴兰”“沐芳”。“熏香”是将各种香料点燃,由此产生强烈香气,以达到清新空气、防蚊祛疫之目的,“悬艾”则更具端午特征,所谓“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时节,热气上扬,蚊蝇毒性较强,极易传播疫病,因此家家户户都会在房门窗框上插一束艾草,以驱蚊避疫。南朝梁宗懔编撰的笔记体文集《荆楚岁时记》载:采艾“悬于户上,可禳毒气。”端午节百姓还有制作和储藏各种草药的习俗。陆游《乙卯重五诗》:“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储药”是传统习俗,目的就是防病治病,而“点丹”则是在身体的某些穴道部位点上丹药,目的也是防病。

综上,在深广丰厚的端午节文化内涵中,除人们熟知的爱国主义、生命关爱、诗性传扬、竞渡争先等显性文化内涵外,还有长期被忽视的防病的隐性文化内涵,值得我们重新认识,认真研究,系统总结,并广泛传扬。(来源:宣讲家网)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20/0624/1090945.shtml(转载请保留)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0/0624/109094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