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网友论坛 时事锐评

【地评线】京彩好评:读懂“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的丰富内涵

2020年06月30日 14:08

“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伟大民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到各地考察调研,反复强调“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这一重要观点,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体现了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让各民族群众真切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映照不变的为民初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变的初心。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不断造福人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多个少数民族先后实现整族脱贫。但由于西部地区区位条件差,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自我发展能力较弱,目前仍有部分地区、部分群众尚未脱贫。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11个位于民族地区或包含民族自治地方;中央确定的深度贫困“三区三州”都在民族地区。因此,西部地区已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状况,始终是党和政府的最深牵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的心里惦记着每一个少数民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几次到民族地区调研,从雪域高原、天山南北、祖国北疆到西南边陲,都留下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党和政府对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群众的深情牵挂,蕴含着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映照着共产党人始终不变的为民初心。

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彰显了我国制度优势。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必须实现,而且必须全面实现。”全面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意味着覆盖人口要全面。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没有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少数民族困难群众,在宁夏考察时强调,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记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因此,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守望互助、共同发展,携手迈进全面小康社会,这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凸显各民族共享发展成果。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发展成果不是一个民族共享、一部分人共享,而是各民族共享、人人共享。共享既是各民族共享发展成果,又是全面共享发展成果,还是共建共享发展成果。“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要求每个民族都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享有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各方面发展成果,保障各方面合法权益。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既要攻克最后堡垒,又要克服疫情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咬定目标不放松,坚定信心,决不能落下一个少数民族、一个贫困群众,夺取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接续推进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各民族共同迈进全面小康社会,真正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体现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西部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连片特困地区是脱贫攻坚的短板。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助力西部地区脱贫的政策措施,是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在世界上只有我们党和国家能够做到,充分彰显了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必须长期坚持下去”。携手奔小康是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的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帮扶资金和项目重点向贫困村、贫困群众倾斜,扶到点上、扶到根上。”产业协作是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的关键环节,产业发展是助力脱贫的根本之策。通过产业协作促成西部产业兴旺,提高产业组织效率,激活脱贫致富内生动力,让产业和就业成为顺利脱贫、防止返贫的“硬核”支撑;通过东西部产业合作、优势互补,引导东部产业向贫困地区梯度转移,实现互利双赢、共同发展;东西部协作既是产业互补,也是人员互动、观念互通、技术互学,促进西部地区同步迈入全面小康,提升贫困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让各民族真切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共同努力奋斗。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全社会合力支持,增强各民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凝心聚力战贫,全力以赴攻坚,就一定能携手迈进全面小康社会,过上幸福美满生活。(来源:宣讲家网)

作者单位:天津农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0/0630/109139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