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大视野 科技

新型举国体制引领战疫科技创新

2020年07月09日 09:5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疫情防控斗争中,“我们紧紧依靠科技进步,不到一周时间就确定了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分离得到病毒毒株,及时推出多种检测试剂产品,迅速筛选了一批有效药物和治疗方案,多条技术路线的疫苗研发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科技自始至终是这场战疫中的利器和重要经验。科技如何战疫?科技战疫背后又是怎样的体制支撑?就此问题,长江日报“求知”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副院长何虎生。

中国战疫在科学技术中的投入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

记者:这次中国战疫也可以说是一次科技战疫,它的科技“含量”体现在哪些方面?

何虎生:在人与自然相适应的斗争中,工具的应用是重中之重。而“科技”则成为这些工具中,人类应对自然力量,包括疾病的不二法宝。人类利用“科技”认识自然、适应自然、运用规律。

面对大疫犹如面对大战,党带领人民拿起了最恰当的武器——科技,在防治的各个环节对疫情做出有力防控。可以说,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中国战疫在科学技术中的投入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在数据支持、临床治疗、科学管控、后期预防等环节中,科技对疫情的防治发挥了关键作用,给世界树立了榜样。

第一,在科研支持方面,“中国速度”引人瞩目。中国第一时间确定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分离病毒毒株,构建动物模型,追溯病毒源头、研究传播途径,全球共享数据,不仅为中国,也为全人类抗击新冠疫情提供了有力支持。

第二,在临床治疗方面,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成果的积累得到了有力体现。比起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血吸虫病、2003年的非典等公共卫生防治,今天中国在医疗、临床方面的科技积累已不可同日而语,快速核酸检测、人工智能诊断、ECMO技术离不开高新技术的支持,药物和治疗方案的迅速筛选、临床一线的高效率救治离不开科技人才和医护人员的努力。

第三,在科学管控方面,移动端应用、大数据分析等,成为这次疫情的流行病学和溯源调查的最佳方法。如此大体量的人流管控,通过信息技术四两拨千斤,降低了工作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管控取得了显著效果。

第四,在后期预防方面,中国第一时间开始了疫苗研发,灭活疫苗、mRNA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病毒载体疫苗、DNA疫苗,五种疫苗研发同时进行。多条研发路线的共同投入加上这些年来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使中国的疫苗研发进度走在了世界前列。5月22日,中国研究团队在《柳叶刀》发表了全球首个重组腺病毒新冠疫苗I期临床试验结果。另外,目前中国已有5款疫苗进入了二期临床试验。

新型举国体制之下,科研攻关、科技进步与创新成果转化得以顺利进行,快速在战疫中发挥出巨大作用

记者:提到战疫中的科技进步与创新,离不开新型举国体制,它的内涵是怎样的?

何虎生: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新型举国体制对我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推进,在这次的战疫中可见一斑。“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新型举国体制之下,科研攻关工作、科技进步与创新成果转化得以顺利进行,快速在战疫中发挥出巨大作用。新型举国体制的内涵也在本次抗疫的实践中得以体现。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是新型举国体制的最本质特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制度优势,也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最根本的政治保证。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为疫情防控工作指明方向。各级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让党旗在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第二,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新型举国体制的最显著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也是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保证。面对重大疫情,全国一盘棋,将全国最精锐的科技力量投入有关研究,将全国最精锐医疗力量投入到病患救治。集中力量防控疫情,凝聚举国之力进行新冠病毒的科研攻关,全国多个学科力量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协同推进,“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团队,科研、临床、防控一线相互协同,产学研各方紧密配合”,攻克了疫情防控的重点难点,使科研、攻关工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第三,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新型举国体制的价值诉求。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我们党执政的目的是为了人民。在重大疫情之中,每一条生命都得到珍视,我们不罔顾人命,不搞“群体免疫”,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惜代价为每一条生命作努力。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被排在第一位。在科研投入方面,更是不算经济收益账,只算人民健康账,为人民的健康不计成本专项攻关核心技术。

第四,处理好科技与政府、市场的关系是新型举国体制的时代要求。改革开放40多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科技研发,基础投入巨大,风险不明,很多企业都难以负担,党和政府的引导责任重大。本次抗击疫情,通过党和国家的有力部署,各方力量得以快速整合,投入科研创新,相关的科学技术攻关工作很快就取得了卓越成就。

新型举国体制的新站位、新动能、新自信,使之成为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制度保障

记者:新型举国体制“新”在何处?为什么会成为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制度保障?

何虎生:人们的刻板印象中,“举国体制”总带有“计划”“集中”等标签,其实在新的历史环境中,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新型举国体制有了新的历史特点。正是新型举国体制的新站位、新动能、新自信,使之成为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制度保障。

第一,新站位,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这一站位上看待各项事业的发展,即可知要把我们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就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科技事业的发展自然也不例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科技对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地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事业的发展。在这次疫情防控的不同阶段、不同场合,习近平总书记也始终强调科技对战胜疫情的支撑作用,对加快科研攻关作出了一系列部署。正是有了党的重视关注、战略部署,运筹调配力量进行关键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第二,新动能,多主体催发内生动力。面对这次疫情,党和政府统筹各方面的科研力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跨学科、跨领域进行重大应急科研的协同攻关,有结构有体系地对抗问题和风险,产学研深度融合。在联防联控机制下,积极协调多个部门给予疫情相关科技研发团队全方位的保障和支持,使研发工作进度更加高效。充分调动各类主体的积极性,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激情和活力,让它们各展所长,形成合力。正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了多主体的广泛参与,催生了科技创新全方位的活力和动能,科技进步和创新得以保障。

第三,新自信,从技术突破到自主创新。传染病是全人类的敌人,通过这次疫情我们看到了一些守望相助的美好,但也对掌握科技创新的主动权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不能仅满足于做下游产业,而是要打破西方的技术垄断,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有自己的创新体系、核心科技和硬核产品,人民的安全、国家的安全才能得到更加有力的保障。正是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危机来临时,我们有了独立解决、自主创新的能力和科学技术这么多年发展成果的支撑,才能快速应对、有力管控,展现了新型举国体制、展现了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实践成果。

新型举国体制是“中国之治”的实践组成,其成果能够转化为治理效能

记者:新型举国体制和“中国之治”是怎样的关系?

何虎生:疫情给我们带来了思考。疫情防控、公共卫生、科技强国、社会治理,党带领人民在危机中寻找转机,在困局中寻找破局。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这个敌人,如果说新型举国体制是利器的话,中国之治则勾画其路数,涵养其精神。

首先,新型举国体制是“中国之治”的实践组成,其成果能够转化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治理效能。新型举国体制下,党和国家凝聚举国之力,全面动员、全面部署,科技工作者宵衣旰食,拿出了切实管用的研究成果,核心技术攻关工作多个方面取得突破,一定程度上将已有的科技制度优势转换为了现实的治理效能。可以说,这次对于应急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抗疫实践。

其次,新型举国体制是“中国之治”的显著特征,其成果亦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现实体现。中国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推动拥有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的制度和治理体系。举国体制的探索早已有之,但在新时代,面对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和新的风险挑战,新型举国体制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在保障国家安全、不断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体现了“中国之治”在大体量的基础上,系统化、全面化、自主化、针对性的应对能力和治理效力,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现实体现和显著特征。

最后,“中国之治”促使新型举国体制在新时代发挥最大效能。全社会参与怎样落实,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怎样实现,是新型举国体制实践中的现实问题。通过“中国之治”的应用与指导,新型举国体制才能在这次抗击疫情之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发挥最大效能,集中协调配置资源、有效发挥资源效益,通过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取得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有效成果。

(长江日报记者周劼)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0/0709/109247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