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节日专题 2020年度 传统节日里的浪漫——我们的节日“七夕节” 浪漫七夕

七夕,夏日的浪漫

2020年08月12日 14:34

七夕不仅仅只有浪漫。浪漫不等同于忠贞不渝、不离不弃的爱情。

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传统的“七夕节”,沿袭了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七夕节”的中心文化内涵是由牛郎织女神话故事引发出来的情结,这种情结在中华大地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七夕民俗文化,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情趣。

牵牛和织女本是自然天象中的星宿。但从先秦时期起,就开始将其拟人化。《诗经·小雅·大东》中就有关于银河、牵牛与织女的描写,但还没有任何神话的内容。到汉代,即发展成为牛郎与织女的神话故事。《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讲述了故事梗概。《史记·天官书》中指出“织女,天女孙也”,明确将织女身份定为天帝之女。在《淮南子》中,则演绎为织女和牛郎隔河相对而不能相聚,以“鸟鹊填河成桥以渡织女”的浪漫故事。后来虽然衍变成多个神话版本,但牛郎与织女的爱情以及王母娘娘狠心拆散有情人,并用金簪划成浊浪滔滔的银河将他们隔开,只允许他们每年于七夕之夜相会一次的情节都是一样的。于是,每年的“七夕”就成了“双星”(牵牛星与织女星)相会的良辰吉时。有楹联写道:“五夜照天汉,双星会女牛。”

“双星”的神话故事不仅流传于民间,还进入了文学艺术作品。如“星桥通汉使,机石逐仙槎”(北周庾信的《七夕》)、“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唐李商隐的《七夕》)、“伫灵匹于星期,眷神姿于月夕”(唐王勃的《七夕赋》)。顺便说一句,王勃的《七夕赋》还把“星期”与“月夕”相提并论,点出了一年四季中与爱情相关的最美好也最动人的两个夜晚,即新婚之夜与夫妻久别相会之夜。所以,人们就将洞房花烛之夜称为“星期”,将夫妻久别相会之夜称为“七夕”,亦称为“月夕”。

“七夕”主要内容是神话爱情故事。这个故事所体现的是忠贞不渝、不离不弃的爱情真谛。此真谛大致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

一是“两情相悦”的择偶观。织女本是天帝之女,身为天上神仙,高居于天庭,却冲破重重阻力,与人间贫穷但勤劳忠厚的放牛娃牛郎结为夫妻。织女的择偶标准不是“门当户对”,不是“高官厚禄”,而是“两情相悦”。

二是“相互守望”的夫妻观。有严格门阀等级观念的封建代表势力王母娘娘,用金簪划出银河,欲强行拆散这对恩爱夫妻,使之天各一方。然而,织女与牛郎相互守望,始终未能动摇在一起的决心,终赢得每年七夕借鹊桥相会一次。我们应从牛郎与织女的相互守望夫妻观中,学会体谅,学会坚守,学会关爱。这样,就可以越过无数“银河”阻隔,就会凭借多座“鹊桥”走到一起。

三是“相濡以沫”的家庭观。人是会老的,然而爱情是不会老的。“七夕”虽然是有关青年人的爱情故事,但不要忘记,年轻的夫妻都要走向老年。在走向老年的途中,总会经历各种意想不到的变故。无论如何,双方都应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相互扶持,走到生命的尽头。

过七夕,不仅仅只有浪漫,浪漫不等同于忠贞不渝、不离不弃的爱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0/0812/109691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