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宣讲家网评论 时政评论

【地评线】京彩好评:在首善之区的蓝图下推动城市治理新发展

2020年09月02日 14:08

日前,党中央、国务院批复了北京市委市政府报请审批的《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这是继党中央、国务院批复《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之后又一个划时代的大事,标志着首都建设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核心区控规的编制和实施,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历史性课题的重要举措,也是科学把握“都”与“城”、保护与利用、减量与提质的关系,切实推动政务功能与城市功能有机融合、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编制实施核心区控规,在首都规划建设史上是第一次。我们要认真学习中央批复,深刻把握控规的主要内容、科学内涵、任务目标,坚决维护控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在推动控规实施中,更好地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善之区。

要紧紧围绕“政治中心”这一核心定位,谋划布局首都功能核心区发展目标任务。首都是党中央所在地,是全国的心脏;首都的一切工作,都要首先保证政治中心的定位,保证中央政务功能更好地实现。政治中心是北京“四个中心”城市定位中最核心的一环,突出政治中心的服务保障,是控规制定和实施的方向性、根本性要求。服务保障政治中心,首先要有必要的空间支撑。控规中提出要统筹好北京市搬迁腾退办公用房的承接利用,优化中央党政机关办公布局,稳步推进核心区功能重组等,明确表达了政策指向。现在,北京市党政机关已经搬迁到副中心并实现了良好运转,下一步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继续坚定地、有序地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教育科研、医疗卫生、商业旅游、交通集散等功能的疏解,为布局支撑中央政务活动赢得更大空间。

首都功能核心区应该有庄重沉稳厚重的特点,让核心区“静”下来很重要。控规提出到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170万人左右,到2050年控制在155万人左右;地上建筑规模控制在1.19亿平方米左右,到2050年稳定在1.1亿平方米左右。要随着疏解非首都功能,实施人口、建设规模双控,降低人口、建筑、商业和旅游密度。对一些重点地区,要持续不断地加强综合治理力度,特别是天安门-长安街和中南海周边,既是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工作的地方,又是经常举办重大国事外交活动的地方,要以高水平、精细化的服务保障,不断提升地区城市品质,营造安全、整洁、有序的政务环境。

要紧紧围绕“大城气象”这一历史特点,保护千年古都、提升城市风貌。北京建城三千年,建都八百年,历史的积淀,塑造了平缓开阔、壮美有序、古今交融、庄重大气的城市形象。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历史文化名城在空间上完美融合,以政治功能为主的长安街和以文化功能为主的中轴线在此交汇,体现和展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改革开放成果,是这一地区应承载的重要职责。控规提出强化“两轴、一城、一环”的城市空间结构,提出坚持“保”字当头,严格落实“老城不能再拆”的指示要求,扩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要求保护好胡同、四合院、名人故居、老字号等历史肌理,体现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金名片”的使命担当。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我们保护的历史文化名城,不是历史“遗迹”,而是有人生活在其中的“活”的历史传承,所以必须考虑到充分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加强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在历史传承和现代宜居之间实现完美平衡。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发展目标之一,是建设人居环境一流的首善之区,为此控规作出详细安排,提出要根据街区功能定位和风貌特征分类施策,按照历史保护、保留提升、更新改造三种方式,有序推进高质量街区保护更新,为体现人文关怀、实现历史底蕴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设计了精准途径。我们要完成好控规提出的老城保护和街区更新各项目标任务,稳步做好城市风貌和品质的提升,为全世界展现古老中国和现代时尚交相辉映的大城气象。

要紧紧围绕“服务人民”这一根本宗旨,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突出改善民生工作。居住是否舒适,生活是否便利,出行是否畅通,这些一个个具体的民生问题,决定了一个城市的温度和品质。一方面,首都功能核心区公共服务聚集,特别是文化教育医疗资源丰厚,方便市民就近享受到高水平公益性的各项福利;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这一区域内不少都是老旧小区、失管小区和平房区,养老、住房、交通、环境等历史欠账较多。这几年,北京市着眼于满足市民群众“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深化党建引领“吹哨报到”基层治理制度,实施12345市长热线“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在补齐老城区民生服务的短板上下了不少功夫,取得了显著成效。下一步,要按照中央批复精神,常抓不懈开展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分类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重点抓好物业管理、加装电梯、居家养老、便民设施等工作,探索更新改造新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妥善解决一系列社会问题。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民生工作的关键一环。中央批复中专门列出一段,要求必须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安全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经过今年年初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北京市在公共卫生预防和应急处理方面有了不少经验,目前正在研究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将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纳入基层社会治理范畴。我们要从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认识和做好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公共卫生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统一调度、筑牢“网底”,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断改善公共卫生环境,引导市民形成良好习惯,以实际行动助力健康北京建设。

任重道远自当挥鞭策马,方向既明更需破浪扬帆。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规划、建设、管理的基本依据,控规绘就了核心区未来一个时期发展的宏伟蓝图。我们要不断增强高质量实施好控规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控规确定的宏大目标和任务部署转化为具体的实施方案,齐心协力、勇于担当、真抓实干,不断开创首都发展新局面。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0/0902/109928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