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大视野 经济

打造开放新高地 协同构建新格局

2020年09月10日 09:59

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对长三角提出了要率先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努力成为联通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重要桥梁等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长三角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去年发布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将安徽全域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这就使安徽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中部崛起两大国家战略叠加的唯一省份,为安徽扩大对外开放、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提供了新的机遇。近年来,安徽坚持上海龙头带动,联手苏浙,扬皖所长,深化合作,协同推进开放取得显著成果。一是共同推进开放平台建设。在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上,沪苏浙皖共同设立长三角一体化展区,签约长三角地区合作项目149个、投资额达1018亿元。2020年沪苏浙皖计划实施一体化重大项目1390项,总投资达7.81万亿元。二是推动开发区协同发展。在安徽召开长三角开发区协同发展联盟项目对接会。2019年,沪苏浙来皖投资在建亿元以上项目2979个,实际到位资金6414亿元,同比增长12.4%,实际到资占全省比重51.2%。今年上半年,沪苏浙来皖投资在建亿元以上项目2186个,实际到位资金增长11.2%。三是加强口岸联通协作。举办2019长三角口岸城市群大通关合作皖苏项目对接会,加密开通芜湖港至上海洋山港航线。芜湖港对接上海外贸干线船舶时间从原先的最长10天压缩至5天以内。四是推动跨境电商合作。加强长三角跨境电商综试区联动发展,支持阿里巴巴、苏宁、拼多多等跨境电商龙头企业与安徽各地对接合作和布局设点,组织707家企业参加第127届广交会。当然,与沪苏浙相比,安徽开放型经济还存在不小差距。比如,开放型经济总量偏小,2019年我省进出口总额4737.3亿元,分别为上海的13.9%、江苏的10.9%、浙江的15.4%;高速公路密度比江苏、浙江均低,港口现代化水平、集散运输能力不足;对外开放平台存在短板;营商环境尚需优化,等等。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与沪苏浙协同打造开放新高地,我省必须发挥区位优势好、创新能力强、制造有特色、生态资源优、内陆腹地广等优势,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在构建新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

构筑更高层次协同开放平台。复制推广沪苏浙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促进跨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高水平举办云上安徽世界制造业大会及江淮线上经济论坛、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等重大展会,筹划新型展会、长三角轮值展会,全面提升安徽展会能级和展会品牌。共同构建数字化贸易平台,对接全球电子商务新模式新规则新标准,推动电商展示展销对接平台建设,推动长三角电商资源整合、交换、共享,助力皖字号产品全方位迈向国际市场。

推进更宽领域产业协同开放发展。主动对接和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积极承接上海非大都市核心功能疏解和苏浙产业转移。围绕产业链承接产业转移,争创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聚焦智能家电、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领域,携手打造若干世界级新兴产业集群。积极引进沪苏浙优质产能,推动钢铁、化工、有色、建材等优势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加快重点制造领域机器换人、数字化车间建设和智能工厂示范,推动智能化发展。积极争创更多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布局建设一批省级产业创新平台,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

推动更大范围区域发展开放联动。更高质量建设合肥都市圈,积极争创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着力建设合肥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加快打造环巢湖生态示范区,推动建设多医科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加快发展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着力构建面向前沿的创新供给体系和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体系。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型显示、机器人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省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项目及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研发专项。着力提升发展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推进沪杭宁合产业创新带和G60科创走廊建设,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高水平打造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加强皖北开发区开展标准化建设。高标准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着力提升文化旅游发展的质量和国际化水平。

提升更加通畅交通协同开放效能。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畅通沿江和省际高铁通道,加快沿江高铁武合宁通道、合新高铁等开工建设,推进沿淮高铁等项目实施。加快推进皖江、皖北地区城际铁路网建设。建设一批东联沪苏浙、西接中西部的省际高速公路通道,加快推进宁芜、合宁、宁滁、宣广等高速公路主通道改扩建。合力打造世界级机场群,加强与沪苏浙航空枢纽功能对接。大力推进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建设。积极参与长三角港口联盟建设,实现安徽沿江和内河港口集装箱与沿海港口无缝对接。

打造更加优良开放发展营商环境。对标国际一流标准改善营商环境,加快在跨境资金支付、跨境专业服务、知识产权保护、涉外仲裁等方面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加强与沪苏浙在投融资、财税分享、土地管理、企业登记、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政策协同,推动科技、资本、人才等资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努力成为长三角联通中西部市场重要节点和“一带一路”国际市场的战略链接。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加速建设长三角政务服务安徽版“万事通办”平台,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体化的市场环境。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加强涉政府产权纠纷治理,依法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大力营造暖商安商稳商的投资环境,最大限度释放创新创业创造动能,大幅提升企业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作者单位:安徽省发展改革委长三角处)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0/0910/110003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