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党刊推荐 《人民论坛》

职业教育如何形成多元共治新格局

2020年09月09日 10:09

【摘要】着力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职业教育从单维管理走向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企业积极参与的多元共治新格局,高职院校校长要从战略研判力、制度执行力、资源整合力、经营管理力四个方面提高治理能力,从而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 多元共治 校长能力 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高职院校(以下简称学校)改革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重大任务和重大课题。为了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学校构建合理的组织结构、规范具有执行能力的管理制度,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办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职校长(以下简称校长)需要提高战略研判力、制度执行力、资源整合力、经营管理力。

提高战略研判力,准确把握治理方向

充分认识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这是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新定位、新战略,校长要从“跨界”“整合”“重构”三个特征结合实际对新时代的职业教育加深认识。一是“跨界”。职业教育具有学校和企业的跨界属性,要求学校打破和企业边界,通过制度建设促进学校和企业的融合,增强教师服务企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二是“整合”。职业教育需要有整合思维,校长要在职业教育规律和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兼顾各利益相关方的诉求,充分整合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的资源,提升办学实力。三是“重构”。校长要用重构的理念,围绕职业教育的变化和学校发展的目标定位,对组织和制度进行重构,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重构。

深入理解职业教育的使命和责任。进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词,学校应该担负起立德树人的职责,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一是坚定办学正确政治方向,校长要坚定为党育人的初心,牢记为国育才的使命,强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鲜明导向。二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校长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三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校长要盯准实体经济需求,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和产业的发展趋势,统筹推动学校合理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布局,调整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加快建设与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和课程,对接产业和企业开展协同育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科学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对学校育人带来新的挑战,学校要科学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以获得持续的发展和竞争优势。在科学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方面,校长要在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体现出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并从校情出发,制定学校实现规划目标的措施、路径和时间表,同时还要考虑如何发挥学校自身优势,采用聚焦战略,集中力量办大事,最大程度发挥学校的特色实力,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在实施学校发展规划方面,校长要把握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大方向,统筹做好学校资源配置,处理好各方关系,强有力地推动规划实施,将规划的目标分解到人、落实到人,明确内容和时限、明确奖罚措施、明确责任追究制,把教师引领到学校发展规划的实施中来,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提高制度执行力,优化学校治理体系

发挥校长带头执行制度的表率作用。校长既是制度建设的组织者和推动者,更是制度执行和制度维护的带头者和先行者。在工作中,校长要对制度执行的重要性反复强调,带头领会制度精神、熟悉制度内容,不断增强制度意识,从而营造出制度执行的浓厚氛围。同时,校长要带头执行制度,严格按制度办事,在行使权力时不做选择、不搞变通、不打折扣,努力维护制度权威。此外,必须要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坚决同一切违反制度的现象作斗争,真正把学校领导班子建好,把队伍带好,把反腐倡廉建设抓好。

以章程改进助推学校制度建设。学校章程作为学校的基本纲领和准则,是学校制定其他相关规章制度的基础。因此,改进章程是学校完善制度建设、向现代化治理转型的重要一步。一要完善治理结构,健全学校、行业、企业、社区等共同参与的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发挥咨询、协商、议事和监督作用;设立校级专业建设委员会和教材选用委员会,指导和促进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作用,审议学校重大问题。二要完善领导体制,要明确规定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的职责,规范党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确保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得到充分落实。三要完善学术规范,在章程中要明确学校学术管理工作由学术委员会统筹负责,让学术管理变得更加精细准确,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完善学术委员会章程。四要完善两级管理,把人员岗位设置和聘用、运行经费管理、人员经费分配、设备资产管理等权限下放给二级部门,激发二级部门的积极性、创造性,提升办学活力。

加强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民主管理与监督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基础和本质体现。学校的民主管理与监督是指师生员工共同参与学校事务的管理与监督,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一要以学校章程为依据,完善教代会实施细则和二级教代会制度,民主、公开、透明推选教代会代表,完善校务公开。二要让教授群体参与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推动教授群体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教学组织安排等方面主动作为。三要充分发挥工会、妇女联合会、青年联合会、学生联合会等联系师生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四要完善源头参与、关口前移、事前防范、过程管理的监控保障机制,加大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力度,开展内审、经济责任审计,对基建工程、维修改造、大宗物资采购等重大项目全程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偏离制度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提高资源整合力,促进校企多元办学

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内在要求,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因此,校长要带头,带动学校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一是校长要当好职业教育的“操盘手”,带头联系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学校各部门积极参与企业联系、市场调研,主动服务企业;二是要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确保校企沟通、校企合作的可持续性;三是加强人员双向流动,《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中明确提出“教师企业实践的形式,包括在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岗位兼职或任职”,学校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学校教师双向流动,相互兼职兼薪,这样才能实现校企人员双向流动,促进双方深度交流与合作。

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当前校企合作过程中仍存在“一头热”“两张皮”等问题,合作层次浅、形式单一,必须在“共赢”上下功夫,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一是用好国家政策,校长要带领教师认真学习《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等政策,积极与企业开展技术技能培训、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学生实习、“1+X”证书制度试点、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合作,努力推动企业申报成为产教融合型企业,争取“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二是大胆探索“混合所有制”,学校要紧跟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变化,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放管服”,在制度许可的范围内,兼顾企业、学校、教师多方面的利益,做好校企合作模式创新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改革创新容错纠错机制,激发和保护干部队伍敢于担当、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借鉴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通过校企合作共建二级学院、产业学院、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

提高学校社会服务能力。提高学校社会服务能力,创新社会服务的模式,有利于推动学校整合资源、开放办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校长要做好学校的实践探索,引领学校在社会服务的重点领域取得突破。一是通过建立培训组织机构、打造培训师资团队、开发培训课程,提升职业培训能力,积极开展企事业员工专业技能提升培训及素质提升培训、面向重点人群的就业创业培训、面向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乡村振兴战略和企业高质量发展;二是推动共建规范化社区学院,拓展全民终身学习渠道,开展与生产、服务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学历提升教育和文化素养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共建和谐社区,助力文明社会建设;三是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支持和鼓励教师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和技术推广,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提高经营管理力,夯实学校治理保障

培养教育家情怀和企业家精神。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期,学校在生源、师资、经费等方面的竞争加剧,校长肩负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使命,要培养教育家情怀和企业家精神。一是对职业教育要有前瞻思考,要深入了解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准确洞察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和人才需求,能够引领学校的专业建设;二是坚持学生成长成才的理念,创造机会让学生健康成长、成人成才,让他们对社会有责任、充满爱心,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三是以人为本,校长要通过学校发展目标凝心聚力,并将发展目标转化为全体师生的共同愿景,内化为学校特色文化,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构建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四是具有企业家的开拓创新精神,只有真正具备企业家素质的校长才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现机会和把握机会,才会发掘学校的优势与劣势,才懂得利用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学校办学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使学校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提高领导能力与决策水平。校长领导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一是提高影响力,校长要营造勇于改革创新、彼此信任、尊重合作、注重学习、积极进取的育人氛围,以坚定的信念、崇高的理想、高尚的人格和高度的自信,影响和带领教师去开创职业教育事业的良好局面。二是提高科学管理能力,校长要系统学习现代管理的理论、方法,树立学校经营的理念,科学领导学校的行政工作,有效解决日常管理中各种问题和突发事件,维护学校的权益,确保学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三是提高决策水平,校长要掌握国家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善于利用各种决策理论、决策方法和决策工具,认真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确保学校资产完整并努力保值增值,促进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四是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长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设智慧校园,提高行政管理的自动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

加强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人才资源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校长要从三个方面做好学校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一是健全完善“以岗定薪、突出绩效、优劳优酬”的管理机制,实现由“角色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对教师进行量化考核,实现多劳者多得、优劳者优酬。二是建立初级职称、中级职称、高级职称分层培育的机制,制定完善教师选聘标准和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选聘办法,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和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学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的办法,健全完善优秀人才引领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三是要建立“政策公开透明、过程民主公平、选聘符合原则、结果体现民意”的原则公开竞聘机制,健全完善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选人用人机制。四是要制定和实施系统培训,创新培训方式,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定期组织选派专业骨干教师赴国外研修访学,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

校长治理能力提升事关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更事关人民对职业教育期盼,还事关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成效。在当前多元共治新格局下,研究校长治理能力提升,有利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围绕战略研判力、制度执行力、经营管理力、资源整合力的提升,探索校长治理能力提升的行之有效的路径,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需要在后续的研究和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并加以完善,以期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作者为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校长、高级经济师)

【参考文献】

①戴成林、耿洁:《以章程改进助推高职院校现代化发展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年第13期。

②李芳玲:《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的担当研究》,《理论研究》,2020年第5期。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0/0909/110018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