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全面小康·讴歌新时代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高质量推进消费扶贫

2020年10月21日 09:48

消费扶贫是新形势下精准扶贫的创新举措。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指出:“要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强化产业扶贫,组织消费扶贫,加大培训力度,促进转移就业,让贫困群众有稳定的工作岗位。”明确将消费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一项长效机制进行强调。按照中央决策部署,上海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遵循,创造性地开展消费扶贫,有效促进了对口帮扶地区的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

消费扶贫是新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实践

消费扶贫以消费助推扶贫、以扶贫扩大消费,既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更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体体现并践行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要求。

(一)消费扶贫体现了创新发展要求,为解决“贫困陷阱”问题提供了有效路径。贫困治理仅仅靠物质上的“扶持”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只有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才能让贫困群众突破“贫困陷阱”。消费扶贫将“产品”转变为“商品”,使“受施者”转变为“参与者”,创造性地将扶贫同扶志、扶智融合在一起,有效地带动了内生动力的强化和发展能力的提升,开辟了扶贫的新路子。

(二)消费扶贫体现了协调发展要求,为解决“马太效应”问题提供了有效路径。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加快发展,西部地区为支持东部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地区之间发展水平的差距较大。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是帮助贫困群众持续稳定脱贫的长远之计。消费扶贫作为产业扶贫的一个切口,是发展新产业、培育新经济的重要途径,可以有效推动生产要素在不同地区流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

(三)消费扶贫体现了绿色发展要求,为解决“跨越发展”问题提供了有效路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众的消费水平不断升级。一些贫困地区虽然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但由于缺乏相应意识和能力,不能很好地将绿色资源转变为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消费扶贫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贫困地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为稳定脱贫及后续可持续、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消费扶贫体现了开放发展要求,为解决“逆向淘汰”问题提供了有效路径。贫困地区并不缺少特色优质产品,只是受自然条件限制,或是囿于观念认识,一些产品不能很好地融入现代市场体系。而通过组织开展消费扶贫,加强市场培育、销路拓展,在帮助贫困地区直接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培育当地群众的市场意识和发展思维,实现由“外部输血”向“自我造血”的转变。此外,通过加强内外联动,推动贫困地区的产品和服务进入更大市场参与竞争,倒逼了贫困地区的农业供给侧改革和产业发展。

(五)消费扶贫体现了共享发展要求,为解决“利益联结”问题提供了有效路径。贫困地区生产活动不少是以村、家庭为单位的小作坊模式,在整个产业链中的议价能力处于弱势地位,贫困群众难以更多分享发展成果。消费扶贫则通过推动企业或合作社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群众享受到相关政策红利和市场红利。同时,消费扶贫也为社会各方提供了扶贫帮困的机会,定制化的消费方式进一步提高了扶贫的质量和效率。

上海在推进消费扶贫形成新格局中展现新作为

多年来,上海注重加强政府引导和运用市场化机制,在促进当地提升劳动价值、发挥资源优势、加强群众组织化、确立集体产权等方面收到实效,构建起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消费扶贫格局。

(一)提高商品化程度,变劳动技能为劳动价值。贫困地区在手工艺、民族歌舞乃至养殖耕作等方面都有独特的魅力,上海将这些都看作是贫困群众的“一技之长”,通过深度挖掘增加劳动价值,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实现有尊严的脱贫。比如,云南少数民族刺绣手艺历史传承久远,有的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以往多为当地妇女自给自足。上海通过发挥文化产业方面的优势,在当地针对绣娘进行创意设计培训,与江南丝绸、文创潮品结合起来,吻合了都市时尚化的消费需求,登上了上海时装周、纽约时装周的大舞台。目前,已经在当地初步形成一条“公司+合作社+绣娘+订单”的产业化发展之路,培育了57个彝绣合作社、400多经营户、7万多绣娘,彝绣年产值突破1.5亿元。

(二)依靠市场运作,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为提高对口帮扶地区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促进产销对接,上海创造性地提出了“改造生产链、打通流通链、提升价值链”的工作思路,推出“百县百品”行动,在每个县选择1—2类带贫效果明显、确实特色优质的产品进行重点推介,真正让“好东西卖出好价钱”。比如,通过“海派”的策划、设计和营销,云南的雪莲果、黔北的麻羊肉、新疆巴楚的留香瓜、青海果洛的牦牛肉、西藏日喀则的青稞、三峡库坝区的红蜜桔等都成为了上海热卖产品,并带动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进而推动当地贫困户稳定脱贫。仅今年以来,上海已累计销售扶贫产品金额超过20亿元。

(三)通过新型合作社,变小农生产为规模优势。为帮助对口帮扶地区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上海借助相关电商企业平台,把贫困户组织起来,纳入到产业链里面去,让贫困户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比如,上海电商企业拼多多在云南省保山市实施的“多多农园”项目,通过帮助当地组织成立咖啡种植专业合作社,将资助资金作为社员入股资金,使贫困户分享经营利润、拥有重大事项的表决权和选举权;同时,协助合作社在本村选出新农人管理层,负责合作社日常运营管理,帮助规范种植技术,培训种植技能,培养新时代的职业农民,有效提升当地群众的参与感和获得感。目前已有8个“多多农园”项目在云南、新疆等地落地。

(四)确立集体产权,变外部输血为自身造血。上海着眼于为消费扶贫提供稳定可靠的市场供给,积极探索将投资援建的项目划归村集体所有,使资产收益量化到镇村集体和贫困户,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比如,上海在云南宣威市援建了“灯盏花”中药材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将其中的种植核心示范区、良繁基地、生产道路、培训平台、中药材种质资源等以固定资产形式归村集体所有,并通过建立沪滇项目股权量化保底分配制,确保集体资产不流失、集体经济能壮大、贫困群众有收益。

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不断把消费扶贫引向深入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消费扶贫,要继续秉持新发展理念,着眼于可持续和高质量,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等方面持续发挥积极作用。

(一)聚焦“三市场”,打好“三张牌”。一要聚焦“空白市场”,大力发掘当地具有市场价值的特色产品和服务,打好“人无我有”先手牌。二要聚焦“竞争市场”,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标准化水平,打好“人有我特”实力牌。三要聚焦“中高端市场”,通过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打好“人特我优”金招牌。

(二)聚焦“三保障”,把好“三个关”。一是在产品认定方面把好关,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产品真正发挥减贫带贫作用提供保障。二是在市场营销方面把好关,充分运用线上线下各种渠道,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提供保障。三是在监督管理方面把好关,继续发挥市场主导作用,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保障。

(三)聚焦“三围绕”,实现“三促进”。一是围绕发挥对口帮扶地区的自身优势,找准消费扶贫结合点,促进对口帮扶地区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二是围绕调节供求关系,提升供需两端的积极性和供销关系的稳定性,促进全社会消费扶贫形成合力。三是围绕将上海打造成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的长远目标,通过消费扶贫将上海乃至东部地区巨大的内需潜力,转化为对口帮扶地区产业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生产、流通、消费多方共赢。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0/1021/110440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