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时政聚焦

团结是不断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

2020年10月13日 11:10

 

1

日前召开的中央第7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6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都突出了一个关键词:团结。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必须放到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上来。白皮书高度赞扬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取得了疫情防控阻击战重大战略成果。

(一)

民族团结是全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坚强领导下,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今年年初,从湖北进藏旅游的小张,被确诊为西藏唯一的新冠肺炎患者。由藏族、汉族、回族、土族等多民族组成的西藏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医护团队,上演了“一座医院、一个病人”的医者仁心故事。类似的民族团结佳话同一时间也在湖北武汉传颂。春节期间,有62名西藏学生的家长到武汉看望在那里就读的孩子,因为疫情滞留在学校周边。武汉市教育局为他们协调安排免费食宿,学生家长也成立临时党支部,帮助搬运蔬菜等物资。临时党支部书记巴桑次仁说:“这次疫情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温暖力量。”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来藏兴业创业,许多西藏籍高校毕业生在其他省区市就业,西藏民族团结基础不断夯实。除此之外,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许许多多故事同时在祖国大地不断上演,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日益深入人心。

(二)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新冠肺炎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面对前所未知、突如其来、来势汹汹的疫情天灾,我们的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全面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强调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明确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在抗疫历程的第三阶段,正如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联合考察报告认为,面对前所未知的病毒共同威胁时,中国人民凝聚共识,团结行动,才使防控措施得以全面有效的实施;每个省、每个城市在社区层面都团结一致,帮助和支持脆弱人群及社区。

面对未知病毒突然袭击,14亿中国人民坚韧奉献、团结协作,为取得疫情防控阻击战重大战略成果付出了巨大代价和牺牲。新冠肺炎疫情袭来,14亿中国人民不分男女老幼,无论岗位分工,都自觉投入抗疫情的人民战争,坚韧团结、和衷共济,凝聚起抗疫的磅礴力量。14亿中国人民都是抗疫的伟大战士,特别是武汉人民和湖北人民顾全大局,为阻击病毒作出巨大牺牲。他们面对交通停滞、城市“停摆”,克服了长时间隔离带来的困难,忍住失去至爱亲朋的痛苦,服从大局,团结坚守。

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始终高举团结抗疫的大旗,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面对严重危机,是加强团结合作,还是寻求脱钩孤立?迫切需要各国作出回答。中国主张各国应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齐心协力,守望相助,携手应对。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始终同国际社会开展交流合作,为全球抗疫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中国共产党已同110多个国家的240个政党携手加强抗疫合作。习主席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发表致辞,呼吁各国团结合作战胜疫情,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2

我国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新阶段,我们将面临更多更大的风险挑战,必须进一步发扬伟大的团结精神,更加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进一步加强国内各民族的大团结、加强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加强世界人民的大团结。团结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

国内各民族团结是我们事业必胜的基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赤峰市强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要认真总结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促进民族团结融合,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石榴籽”,一个多么亲切熟悉的比喻。在谈到民族团结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用到这一生动形象的比喻,生动鲜活,让人印象深刻。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既是各个国家稳定的根源和所追求的目标,也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基石。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国家富强的前提和保证,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民族关系问题。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有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促进了吐蕃社会的发展,密切了汉藏两族之间的关系,还有张骞出使西域、王昭君出塞等的民族团结故事,至今仍让人赞不绝口。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现在,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越来越接近伟大复兴,更需要56个兄弟民族在党的领导下,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最广泛的共识、激荡最深厚的智慧、汇聚最磅礴的合力。

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不断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中华民族的团结精神,已经熔铸于当代中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之中,彰显了显著的制度优势,发挥出强大的治理效能。新时代弘扬伟大的团结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当今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影响团结统一、阻碍中华民族共同进步的因素非常复杂,甚至非常严重。历史和现实昭示人们,什么时候我们能够保持团结精神,什么时候我们的事业就能够顺利发展,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就有光明的前景。只要全体中华儿女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就没有任何艰难困苦能够动摇我们发展进步的决心和信心,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前进步伐。毛泽东同志在70多年前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座谈会上,用手指着五星红旗说:“这个图案表现了我国革命人民的大团结。现在要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现在也好,将来也好,又是团结又是革命。”新中国成立70周年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团结的重要性,“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前进,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不可能发展进步”。在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凝聚起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强大历史合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世界人民团结为开展国际抗疫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强劲动力。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许多中国人终于读懂了镌刻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标语“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深刻内涵。中国的“战疫”表现积极有效,与另一些国家对待疫情的表现,截然不同。这场疫情,让我们认识了自己,认识了国家,更认识了世界。无论西方一些政客如何鼓噪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如何沉渣泛起、甚嚣尘上,但疫情在世界范围扩散的现实,给了西方“孤立论者”一记响亮的耳光。当前疫情肆虐,隔岸观火并不能独善其身,共克时艰才是战胜病毒的正途。在国内疫情逐渐稳定后,中国立即开始对日本、韩国、巴基斯坦、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的援助,这份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践行,正是新时代的“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习近平主席还在G20特别峰会上毫无保留地介绍“中国经验”、阐述“中国主张”、提出“中国倡议”,表示愿意为世界抗击疫情作出“中国贡献”。他强调“病毒无国界,疫情是我们的共同敌人”,提出“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值此关键时刻,中国人民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团结精神,与世界各国分享疫情防控有益做法,开展协同合作,并向疫情出现扩散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展示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伟大团结精神在国际抗疫舞台大放异彩,为开展国际抗疫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强劲动力。我们坚信,只要全世界各国真诚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团结、团结、再团结,合作、合作、再合作,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就一定会到来。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0/1013/110451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