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纪念专题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70周年专题 聚焦

为战友建一座展览馆

2020年11月05日 09:15

 

1

11月4日,志愿军老战士孙德山在家中阅读有关抗美援朝的书籍。 在沈阳市浑南区高坎镇旧站村,今年89岁的志愿军老战士孙德山,省吃俭用,投入了自己靠开荒种地等挣来的八万余元积蓄,从2009年起,用时七年,筹集了一千余件展品,利用自己家的院子建成了一个史料翔实、颇具规模的反映抗美援朝历史的展览馆。 孙德山17岁参军,1950年随部队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执行任务时腹部曾受过重伤,至今右手仍留有残疾。在复员转业后他回到家乡自食其力,做一个普通农民。“战友在我面前倒下,我活着回来,必须要为他们做点什么。”孙德山说。孙德山修建的展览馆是免费对外开放的,他只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记住那段历史,记住那些为了祖国牺牲的战友。 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2

11月4日,志愿军老战士孙德山在家中按摩自己当年手部受伤的位置。 在沈阳市浑南区高坎镇旧站村,今年89岁的志愿军老战士孙德山,省吃俭用,投入了自己靠开荒种地等挣来的八万余元积蓄,从2009年起,用时七年,筹集了一千余件展品,利用自己家的院子建成了一个史料翔实、颇具规模的反映抗美援朝历史的展览馆。 孙德山17岁参军,1950年随部队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执行任务时腹部曾受过重伤,至今右手仍留有残疾。在复员转业后他回到家乡自食其力,做一个普通农民。“战友在我面前倒下,我活着回来,必须要为他们做点什么。”孙德山说。孙德山修建的展览馆是免费对外开放的,他只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记住那段历史,记住那些为了祖国牺牲的战友。 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3

11月4日拍摄的志愿军老战士孙德山当年参战时戴过的帽子。 在沈阳市浑南区高坎镇旧站村,今年89岁的志愿军老战士孙德山,省吃俭用,投入了自己靠开荒种地等挣来的八万余元积蓄,从2009年起,用时七年,筹集了一千余件展品,利用自己家的院子建成了一个史料翔实、颇具规模的反映抗美援朝历史的展览馆。 孙德山17岁参军,1950年随部队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执行任务时腹部曾受过重伤,至今右手仍留有残疾。在复员转业后他回到家乡自食其力,做一个普通农民。“战友在我面前倒下,我活着回来,必须要为他们做点什么。”孙德山说。孙德山修建的展览馆是免费对外开放的,他只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记住那段历史,记住那些为了祖国牺牲的战友。 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4

11月4日,志愿军老战士孙德山展示自己获得的纪念章。 在沈阳市浑南区高坎镇旧站村,今年89岁的志愿军老战士孙德山,省吃俭用,投入了自己靠开荒种地等挣来的八万余元积蓄,从2009年起,用时七年,筹集了一千余件展品,利用自己家的院子建成了一个史料翔实、颇具规模的反映抗美援朝历史的展览馆。 孙德山17岁参军,1950年随部队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执行任务时腹部曾受过重伤,至今右手仍留有残疾。在复员转业后他回到家乡自食其力,做一个普通农民。“战友在我面前倒下,我活着回来,必须要为他们做点什么。”孙德山说。孙德山修建的展览馆是免费对外开放的,他只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记住那段历史,记住那些为了祖国牺牲的战友。 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5

11月4日,志愿军老战士孙德山拿起当年牺牲战友的军用粮袋,这个粮袋是展览馆内比较珍贵的展品。 在沈阳市浑南区高坎镇旧站村,今年89岁的志愿军老战士孙德山,省吃俭用,投入了自己靠开荒种地等挣来的八万余元积蓄,从2009年起,用时七年,筹集了一千余件展品,利用自己家的院子建成了一个史料翔实、颇具规模的反映抗美援朝历史的展览馆。 孙德山17岁参军,1950年随部队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执行任务时腹部曾受过重伤,至今右手仍留有残疾。在复员转业后他回到家乡自食其力,做一个普通农民。“战友在我面前倒下,我活着回来,必须要为他们做点什么。”孙德山说。孙德山修建的展览馆是免费对外开放的,他只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记住那段历史,记住那些为了祖国牺牲的战友。 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6

11月4日,志愿军老战士孙德山在自己建造的展览馆内进行日常维护工作。 在沈阳市浑南区高坎镇旧站村,今年89岁的志愿军老战士孙德山,省吃俭用,投入了自己靠开荒种地等挣来的八万余元积蓄,从2009年起,用时七年,筹集了一千余件展品,利用自己家的院子建成了一个史料翔实、颇具规模的反映抗美援朝历史的展览馆。 孙德山17岁参军,1950年随部队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执行任务时腹部曾受过重伤,至今右手仍留有残疾。在复员转业后他回到家乡自食其力,做一个普通农民。“战友在我面前倒下,我活着回来,必须要为他们做点什么。”孙德山说。孙德山修建的展览馆是免费对外开放的,他只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记住那段历史,记住那些为了祖国牺牲的战友。 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0/1105/110592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