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报告 文稿 社会

黄石松: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健康中国战略

2020年11月17日 10:36

 

1605579511(1)_副本

黄石松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视频专辑

点此浏览课件

大家好,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题目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健康中国战略。

一、推进健康中国战略

(一)什么是疫情防控常态化

我认为,疫情防控常态化不仅仅是指新型冠状病毒可能会与人类长期共存,更指从2003年“非典”以来,人类面临的重大传染病事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频次在加速,规模和范围越来越广泛,持续时间越来越长,影响力和破坏力越来越大。

我们简单地看一下,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疫情(SARS),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2014年的埃博拉病毒,2015年的H7N9禽流感病毒和中东呼吸综合征,2019年的登革热和乙型流感(Victoria系),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到目前为止,我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医学和社会学认知也在不断完善和深化,但仍有很多未知的东西需要不断研究,比如,病毒的扩散并不像一些预测的“随着气温的升高会被捂死”;某些国家提出的群体免疫可能并不会取得好效果;新冠病毒突变率非常高,对环境的适应力很强,给疫苗研制带来很多困难,一般来讲疫苗要具有安全性、有效性、时效性等指标。总之,现在大家比较认可的一个观点是,新型冠状病毒很可能将与人类长期共存,新冠肺炎疫情很可能持续存在并反复出现。

(二)健康中国战略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履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际承诺的国家战略高度作出安排。2019年7月,《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发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作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转变卫生健康理念的一场历史性变革。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从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等方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主要遵循以下原则:健康优先、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公平公正。“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战略目标是:到2030年,促进全民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健康领域发展更加协调,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健康服务质量和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健康产业繁荣发展,基本实现健康公平,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到2050年,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健康国家。这里提到了“健康公平”,在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健康公平”有很明显的体现。同时,我们还提出了健康老龄化的九大任务,包括推进老年健康教育、加强健康公共卫生服务、健全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等。与健康老龄化相关的主要指标包括人均健康预期寿命、老年人失能发生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等,对此我们也作出了一系列安排和要求。

2019年7月,《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意见》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65至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有所下降,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

通过上述梳理可以看到,这里有三个历史性转变:一是强调人民健康优先发展原则,二是强调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三是从“疾病诊治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

 

二、重新认识人口老龄化

在基于老龄化的背景之下,怎样理解健康中国战略?

(一)重新认识老年人

人类认识老龄化首先产生于从生物学和医学等自然科学来研究个体老龄化。20世纪以后,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人们才逐步认识到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的影响,客观上便需要从社会的角度,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人类老龄化问题。

199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老年人原则》,大会鼓励各国政府尽可能将这些原则纳入本国国家方案,包括独立、参与、照顾、自我充实和尊严。“参与”原则中包括三条规则:一是老年人应始终融合于社会,积极参与制定和执行直接影响其福祉的政策,并将其知识和技能传给子孙后辈;二是老年人应能寻求和发展为社会服务的机会,并以志愿工作者身份担任与其兴趣和能力相称的职务;三是老年人应能组织老年人运动或协会。“尊严”原则中包括两条规则:一是老年人的生活应有尊严、有保障,且不受剥削和身心虐待;二是老年人不论其年龄、性别、种族或族裔背景、残疾或其他状况,均应受到公平对待,而且不论其经济贡献大小均应受到尊重。《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制定也是按照以上原则,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二)重新认识人口老龄化

从我个人多年在这方面的研究来看,人们对人口老龄化的认识也在逐步转化。

第一,人们逐渐认识到人口老龄化是不可逆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科技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为什么出现人口老龄化?一方面,人们的寿命在延长。为什么人们的寿命在延长?是因为我们的物质条件、精神文化生活、经济保障特别是医疗卫生保障能力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生育率下降。

第二,人口老龄化对世界各种社会的结构、功能和进一步发展必然会产生广泛而又多方面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普遍的、深刻的和持久的。人口老龄化不是某一个国家出现的问题,而是几乎每一个国家都面临着的共同问题。

在此情况下,我们更要实现和推进以老年人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适应社会良好为核心理念的健康老龄化。根据这一健康老龄化的核心理念,我们会发现日常生活中关于健康老龄化的很多想法、观念还需要进行更新。生理健康包括形体健康、功能正常、没有疾病。心理健康包括以下几点:有充分的安全感;对自己有自知之明,能对自己的能力做恰如其分的评价;生活目标切合实际,能现实地对待和处理周围所发生的问题;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能经常保持兴趣;具有较好的学习能力;情绪豁达,控制适度。适应社会良好包括以下几点: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在集体允许范围内作出适度个性发挥;能在社会规范之内满足个人恰如其分的要求;能恰当处理家庭和社会人际关系;积极参与家庭和社会活动。

(三)重新认识老龄化社会

根据1956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确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而当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4%以上,则为深度老龄化;达到20%以上则为超级老龄化。

(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机遇与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要做到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

人口老龄化是全人类的共同命题。人口老龄化叠加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发展转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从全球情况来看,21世纪初全球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就达到了10%,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这是我们面临的客观现实。

实际上人们对人口老龄化的认知是有一个转变过程的。1982年,计划生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然而,并不是只有我国在研究和制定计划生育政策。马尔萨斯理论提出,要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控制人口膨胀。这是什么原因?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认为地球的粮食养不活这么多人,与此同时,能源问题也解决不了,因此要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控制人口膨胀。甚至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历史上发生战争和灾难,都是因为人口过快增长后经济社会的发展不能满足人口过快增长的需求,认为战争和灾难是控制人口的一种现象、方式。总之,当时全球人口的政策和导向还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随着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以及能源问题的解决,包括太阳能、核能等各种能源的使用,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突飞猛进,石化能源的比例不断减小,我们发现更应该关注人口老龄化以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召开,标志着人类开始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随后很多国家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包括鼓励生育、移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根本目的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可以看到,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和减缓了人口老龄化进程,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人口老龄化趋势。

以上我们讲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和在全球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如何思考健康问题。

 

三、健全卫生健康服务体系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我们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各国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的考验。可以说,由于疫情来得太突然,加之对新冠肺炎医学认知上的不足,世界各国一开始都措手不及。当然,世界各国也采取了一些因地制宜的措施。我认为,衡量卫生健康服务体系质量主要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第一,卫生健康服务机构和设施布局是否就近就便、公平可及。可以看到,我们现在的问题是资源过于集中在大城市和中心城区,而资源下沉到社区和人民周边、身边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怎样实现城乡统筹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第二,服务内容、质量和能力是否满足基本需求,并为重大突发事件留有余地。一方面,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应对,充分体现了我国的制度优势。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深入思考在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上,怎样进一步优化,从而提高我们的服务内容、质量和能力,为重大突发事件留有应急的机制。

第三,服务物资,包括药品、仪器、检测等,是否满足基本需求,并有重大卫生突发事件的储备机制。

第四,卫生健康服务人员(尤其是医护人员)是否满足基本需求,并具备快速动员机制。

第五,卫生健康服务政策支持(包括资金、医保支付、监管等)能否实现公平可及和综合连续。

四、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重要方面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在理念上、思路上要更新我们的理念,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

第二个方面,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要按照公平可及、综合连续的原则,完善我们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第三个方面,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在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同时,我们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以适应新的变化。在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的过程中,首先要处理好战时状态的社会动员、社会管理、信息管控等问题,同时还要处理好平时状态和战时状态的结合,减少战时状态对平时状态的影响。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健康养老服务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和新的需求。那么,我们怎样看待和应对这些现象和需求?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补齐老年友好宜居环境的短板,强化老年友好宜居环境的建设。实际上,老年友好宜居环境建设在我国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我国在老年友好宜居环境建设上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居家适老化改造。但是居家适老化改造多数是对户内进行改造,针对未来老龄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有必要由点到面,由样板小区到所有社区全面铺开,对所有涉及老年宜居环境要素进行全面改造完善,从而完善老年宜居环境。

近些年,我们有了室内的适老化改造,也对一些老楼加装了电梯,对部分公园、公共设施、商场等无障碍设施进行适老化改造。但是仍有一些问题没有完全解决,比如一些老人没有力气开关单元门,单元门过窄而导致轮椅无法进出,等等。对此,我们要补齐老年友好宜居环境建设的短板。

我们今天的主题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健康中国战略,健康中国战略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也是我们要长期推行的。作为个人,我们要从自己做起,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推进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倡导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的理念;要强化基层社会治理,完善共建共享共治体系;要强化老年人的自我管理和社会参与;要强化家庭成员的义务和责任;要强化院内、院外的双重管理和沟通协调;要强化机构、社区、居家养老的融合发展;要强化医养、康养的协调发展;要强化智慧技术的广泛应用;要强化老年友好宜居环境建设。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可以看到我们在养老机构、服务机构、卫生医疗机构的管理上,也越来越强调院内、院外的双重管理和沟通协调。

疫情终将过去。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明天更好,祝大家健康长寿,谢谢。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0/1117/110710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