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大视野 政治

我国重大决策部署执行力为什么强

2020年11月17日 14:54

目前,全面深化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一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各方面改革成效正在逐步显现。这有力证明了全面深化改革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科学合理,集中表明了全面深化改革一系列目标任务落实坚决高效,高度彰显了强有力的执行力。那么,我国重大决策部署执行力为什么强?理论上讲,政策执行的主体是政府,而政府是由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不同人员组成的集合体,因此政策执行是涉及多层级、多部门的多个人员实现政策目标的集体行动。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不同人员的分工不同,要实现政策目标,必须加强协调,优化分工,使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不同人员的行动相互协同,形成指向政策目标的合力。一般而言,组织中的协调有三大类型:自我协调、权威协调和任务协调,小型组织可以自我协调为主,但大型、超大型组织必须以权威协调和任务协调为主。实践证明,我国充分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坚持民主集中制,大力推进重大决策部署执行力建设,抓住协调这一关键“牛鼻子”,不断完善权威协调和任务协调,有效破解协调问题,形成了较为成熟定型的提高重大决策部署执行力的协调制度及其实施机制。

较为成熟定型的协调制度

目前较为成熟定型的协调制度主要是权威协调和任务协调。具体表现为,围绕重大决策部署,完善发展领导组织体系和目标任务体系。

完善发展领导组织体系,这是关于权威协调的制度建设。组织中的权威协调,即程序协调,规定了组织中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不同人员之间的权责配置和相互关系。组织目标的决定,最终定于组织的高层;组织目标的落实,最终落在组织的基层。高层与基层之间,由于管理幅度的限制,还有不只一层的组织中层。而且,高层、中层、基层各有部门化的横向分工。基层落实组织目标,面对高层、中层及其部门,如何避免多头领导、政出多门是一难题。理论上讲,组织目标的实现,横向分工是基础,纵向分工是保障。所谓纵向分工,即决策权的纵向配置。只有根据主客观条件,在给予基层合理自主权的基础上,通过决策权自下而上必要的相对集中,实现统一领导,才能使基层、中层、高层的行动相互协同,形成指向组织目标的合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的同时,决定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原因在于,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某一个或某几个部门往往力不从心,这就需要建立更高层级的领导机制,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改革顺利推进和各项改革任务落实。在此基础上,为加强党中央对涉及全局的重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决策和统筹协调职责,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决定将包括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在内的4个领导小组改为委员会,在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相关领域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相应地,自上而下,各地也相继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后改为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形成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党委(党组)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层层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这是健全党对重大工作领导体制机制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力破解了多头分散、条块分割的问题,优化了党政分工、条块分工,维护了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保证了各地各部门把行动统一到全面深化改革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上来。

完善发展目标任务体系,这是关于任务协调的制度建设。组织中的任务协调,即工作内容的协调,指在未来行动规划的时间段内,基于组织中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不同人员的分工,自上而下分解目标任务,明确各自工作内容、工作进度和工作职责,使各自行动相互协同,一般以“工作蓝图”表示。由此,下级目标的实现是上级目标实现的手段,部门目标的实现是所在层级目标实现的手段,从而保证了组织目标任务的完成。

为落实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国家层面出台了相关方案与实施规划,对规划期内的改革实施落实工作作出整体安排,突出了每项改革举措的实施路径、成果形式、时间进度,是中长期改革的总施工图和总台账,并结合改革具体形势分析,滚动制定年度工作要点。中央有关部门根据职能职责组织规划实施工作,统筹衔接关联改革,合理安排改革进度,实化细化改革成果,明确年度计划落实及动态调整。省(区、市)级层面出台了有关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改革举措的实施规划,并逐年细化为年度工作计划。市县级层面也出台了相应实施规划,同样逐年细化为年度工作计划。如此,从上到下,逐级制定中长期规划,上下对接,左右衔接,并滚动制定年度计划,逐级分解目标任务,明确任务书、施工图、时间表,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时间进度,有序实施,压茬推进,从而形成了我国以中长期规划即年度计划为框架的自上而下的目标任务体系。

较为成熟定型的实施机制

目前较为成熟定型的实施机制主要是以权威协调和任务协调为主的协调制度的运行,一个自上而下、依据中长期规划即年度计划框架滚动实施的实现政策目标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具体表现为围绕重大决策部署,完善发展动员部署体系、督察监督体系、评估考核体系等。

完善发展动员部署体系。动员部署,一般在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的启动阶段进行,重点是自上而下“立标立表”,即自上而下逐级明确目标任务和时间进度。与中长期规划即年度计划框架相对应,动员部署在中长期规划的启动阶段进行,也在年度计划的启动阶段进行。此外,随着具体工作的落实推进以及新形势新问题的出现,在关键时间节点,也需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校准目标任务和时间进度表。动员部署,自上而下,逐级进行。上级对下级,通过层层动员,逐级统一思想、统一认识;通过层层部署,逐级明确任务、明确进度,自上而下层层签订军令状、责任状。

为落实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截至目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包括原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已召开超过50次会议。这些会议抓住改革推进的关键时间节点,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持续进行再动员、再部署,保持高位推动、次序推进。省(区、市)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后改为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以及省以下市、县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后改为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也逐级定期召开会议,进行工作动员和部署。

完善发展督察监督体系。督察监督在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的中间阶段进行,重点是对标对表,突出问题导向,即对照目标任务和时间进度查找问题,包括具体工作是否按期保质保量开展,人员投入的时间和工作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等。督察监督,自上而下逐级进行,通过督察监督,对标对表,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工作实践表明,没有督察就没有落实。原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六次会议明确提出了“三督三察”,即既要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也要察认识、察责任、察作风;第三十四次会议再一次精准阐述督察工作的方法论,注重督察工作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何盯住责任主体,提高督察实效。鉴于此,各地方、各部门不断强化督察监督,逐级建立抓落实的台账,坚持对标对表、每项改革落实跑表计时、到点验收,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扎实推进,实现梯次接续、前后衔接、纵深推进。

完善发展评估考核体系。评估考核,一般在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的终期进行,重点是对标对表,突出结果导向,即对照目标任务和时间进度,评估各层级、各部门、各人员任务完成情况,并考核各层级、各部门、各人员完成相应结果的责任。与中长期规划即年度计划框架相对应,评估考核在中长期规划的终期进行,也在年度计划的终期进行。不仅如此,为了保证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的目标任务如期实现,在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的中期等关键时间节点,对阶段性成果也需要进行考核评估。评估考核一般自上而下、逐级进行,上级对下级,对标对表,评估目标任务完成的程度,以此作为考核奖惩的依据。

我国历来重视发挥考核评估的“指挥棒”作用。原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指出,随着改革方案不断出台,抓落实的任务越来越重,要把抓改革举措落地作为重要政治责任,强化主责部门和一把手责任,不仅要重视改革施工方案质量,更要考核验收改革竣工结果,没有完成或完成不到位的要问责。原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指出,要抓好部门和地方两个责任主体,以责促行、以责问效,形成上下贯通、层层负责的主体责任链条,健全能定责、可追责考核机制,条条线都要拉直绷紧。同时,加大改革实绩考核权重,形成鼓励改革、支持改革的正确用人导向。原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七次会议指出,各地要配齐配强各级改革工作力量,加大改革创新在干部考核和提拔任用中的权重,建立健全改革容错纠错机制,形成允许改革有失误、但不允许不改革的鲜明导向。实践表明,针对主要目标任务设置考核指标,注重考核工作成效,坚持结果导向、奖罚分明、强化问责的同时,应坚持激励问责并重,更加强调正向激励,促使被考核对象切实履职尽责、改进工作,切实保证政策目标的实现,充分发挥考核评估的“指挥棒”作用。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0/1117/110712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