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财经视角

坚持“稳住就业”切实“托起希望”

2020年11月20日 13:43

 

1

“十三五”时期我国在就业方面取得辉煌成就,创新创业大潮涌动,新职业不断出现。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就业任务,我国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推动就业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保持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2016年到2019年,城镇新增就业每年都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目前累计已超过6000万人。同时,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和调查失业率均保持在较低水平。

就业结构持续优化。从三次产业结构看,第三产业就业规模继续扩大,2019年三产就业人员占比47.4%,比“十二五”末增加了5个百分点。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就业比重进一步上升,2019年城镇就业人员占比57.1%,比“十二五”末提高了4.9个百分点。从区域结构看,中西部地区劳动者就地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增多,区域就业结构更趋均衡。

就业质量进一步提升。从劳动者素质看,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约1.7亿人。从工资看,职工工资收入合理增长,2016年—2019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年均增长9.9%。从劳动权益保护看,2019年末,全国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以上。同时,社会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保障水平逐步提高。

重点群体就业基本稳定。2016年以来,高校毕业生的人数连年增长,总量已超过4000万人,就业水平总体保持稳定。农民工的总量也在继续扩大,2019年末,农民工总量超过2.9亿人。对困难群体的帮扶也在加强,这期间,累计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超过2500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800多万人,分流安置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职工120多万人,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全国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超过2900万人,有效助力脱贫攻坚。

就业政策服务体系丰富发展。连年制定出台就业创业的综合性文件,推出一系列减负稳岗扩就业的政策举措,使得就业优先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目前每年为8000万劳动者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为5000万用人单位提供用工招聘的服务。

创业带动就业能力显著增强。“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逐步形成。新登记市场主体快速增加,新就业形态不断涌现,成为拉动就业增长的新引擎。

进一步梳理总结“十三五”时期就业工作的成效和经验,为做好“十四五”时期的就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就业形势保持总体平稳、稳中向好。1—9月城镇新增就业89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9.8%;9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5.4%,低于预期控制目标。同心协力渡难关、千方百计挖潜力,我们有能力、有信心牢牢守住就业基本盘。

 

2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六稳”工作、“六保”任务,就业都是摆在首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根据就业形势变化调整政策力度,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抓好社保费阶段性减免、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就业补贴等政策落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扎实做好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

稳住就业,端牢饭碗。清醒地认识到受疫情影响,就业的不确定性增加,保就业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拿出更多的真金白银,更好地拓岗稳岗。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要能用尽用。持续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拿出保增长、保企业、保就业的实招、硬招,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就业的冲击,让群众的饭碗端牢,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稳住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政策加码发力,让中小微企业“活起来”“动起来”。

稳住就业,搞好服务。让就业服务不断跟进,确保永不断线,全员发力为毕业生牵线搭桥寻找好工作,给用人单位更多自主权,适当放宽政策,坚决不附加与岗位无关的条件,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深入推进人才供给侧改革,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更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更好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积极引导广大大学生切实转变就业观念,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树立积极的就业心态,勇于到基层和企业去干事创业。

稳住就业,拓展空间。积极增加新的就业,努力拓宽新就业空间,通过国有企业扩大招聘岗位,研究生扩大招生计划,大学生、毕业生新兵扩大征集比例等措施,释放出最大的岗位需求。为创业者提供项目选择和指导,针对创业过程中的各种诉求,提供创业“一站式”服务,帮助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问题,营造创业宽松环境。不断通过项目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激发活力扩大就业,不断孕育出更多的新就业形态,培育出新的就业机会,吸纳更多的人就业。

坚持稳住就业,不同懈怠。努力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党中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时间不等人,容不得有半点懈怠。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聚焦稳就业,推出实实在在的举措,顺势而为,补齐短板,稳定就业,促进就业,扩大就业,进一步稳定就业大局,照亮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希望,托起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0/1120/110759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