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报告 文稿 经济

郭万超:发展夜间经济 积极促进消费增长

2020年11月24日 14:44

 

QQ截图20201124144314

郭万超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传媒研究所所长

点击观看完整报告

点击观看高端论述

点击观看精美课件

本期报告的题目是《发展夜间经济 积极促进消费增长》。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且我们提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消费会在未来一段时间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我们现在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就是要促进我国的消费增长。

本期报告有三大部分:第一,夜间经济的内涵、分类与功能;第二,中国各地夜间经济的政策、做法及经验;第三,夜间经济的国际经验借鉴。

一、夜间经济的内涵、分类与功能

夜间经济,花车市集,夜声鼎沸。城市的夜晚光影变幻,鲜啤名吃汇聚,一派夜间盛景。夜间消费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潮流,而夜间经济也开始盛行。从“千灯夜市喧”到“夜市桥边火”,夜生活古已有之,但夜间经济这一概念在20世纪70年代才诞生。

夜间经济的提法还有很多,如:夜间游、夜生活等。夜间经济源于大都市为改善城市中心区夜晚空巢现象而提出的经济学概念,在当前已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定义为发生在当日下午6点到次日凌晨6点以当地居民、工作人群和游客为消费主体,以休闲、旅游、购物、健身、文化、餐饮等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城市消费经济。

2019年4月,上海市商务委等九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上海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围绕“国际范”“上海味”“时尚潮”打造一批夜生活集聚区,推动上海“晚7点至次日6点”夜间经济的繁荣发展。我们可以看出,夜间经济的核心是在时间和场景上延伸消费的链条,并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多元服务以拉动消费。

夜间经济按照业态丰富度和时间维度,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夜间延伸型。它主要是指餐饮、购物等以白天活动为主的服务行业向夜晚延伸,延长营业时间,以美食街、夜市等业态为代表,在众多国内外城市存在,内容较为单一,代表区域包括北京簋街、成都宽窄巷子等。第二类是夜间专项型。如:酒吧、KTV、俱乐部、剧院等活动时间以夜晚为主、白天为辅的服务行业,专为傍晚和深夜打造,吸引特定人群。第三类是综合型。它以城市夜景灯光和地标性建筑为特色,结合文化娱乐、餐饮休闲、观光表演形成的综合型集聚区。如:东京的六本木、新加坡滨海湾、上海新天地等。这种综合型的夜间经济,通常由地方政府统筹发展,受众广泛,旨在营造舒适的消费和休闲氛围。

 

经研究发现,夜间经济的核心消费群体较为年轻,以20岁-39岁人群为主,他们的夜间消费能力与40岁及以上的消费者持平,但频次更高。年轻人活力充沛,所以是夜间消费的主力。

夜间主要消费人群还有以下特征:第一个特征,倾向临近消费和交通便利。在选择夜间消费商圈时,59%的消费者选择了交通便利性,其次是高质量与多元化项目。像综合型的商圈一般都有便利的交通网。

第二个特征,休闲放松与社交。年轻群体具有活力又面临压力,放松与社交是夜间活动主要目的,正餐与小酌适合社交与放松,是现有主要夜间活动内容。比如,三五个朋友出来聊聊天,也是一种放松和交流。

未来对消费者最有吸引力的夜间活动是话剧、音乐剧等演出,以及艺术、时尚等主题展览,其次是深夜食堂和24小时书店等业态。现在年轻群体文化素质越来越高,他们对比较高端的艺术更为喜爱。

此外,还有超过75%的消费者会从线上平台获取夜间活动信息,朋友推荐和新媒体推广次之,纸媒、电视等传统媒体将不再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夜间经济还能使营商环境得以优化,满足工作人群的多方面需求,延伸商务社交、高品质消费等场景,白天的CBD在夜晚成为了白领、精英的“加油站”。像北京这种大城市,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非常快,所以很多人想好好利用晚上的时间进行社交活动。还有,夜间生活的丰富多彩是美好生活的体现。不论是工作在此,或居住在此,城市的夜间生活是写字楼、通勤途中之外的第二空间。另外,夜间经济与城市活力紧密相关。一个城市如果没有夜间经济,没有夜间活动,那这个城市是没有活力的。

 

二、中国各地夜间经济的政策、做法及经验

我国的夜间经济起步较晚,但近些年,我们逐步认识到了夜间经济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所以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如:2019年7月,北京市商务局印发《北京市关于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增长的措施》,推出十三项具体举措,力争将北京打造成具有全球知名度的“夜京城”消费品牌。因为北京是首都,也是全国文化中心,所以北京市出台这种文件具有标杆意义。此外,像上海、天津、重庆、青岛、杭州、石家庄、南京、西安、成都、南昌、宁波等地,也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纷纷点亮了夜间模式。

比如,天津在2018年11月出台了《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打造“夜津城”的目标。上海出台了《关于上海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独具匠心建立“夜间区长”和“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制度,由各区分管区长和具有夜间经济相关行业管理经验的人员分别担任。南京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发展夜间经济,主打“吃”和“游”。到2020年,南京力争夜间经济试点区域新增经营收入,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4%左右,将“夜金陵”打造成全国知名的夜间经济品牌。成都提出挖掘夜间消费新动能。西安提出构建夜游经济。

2019年8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其中提出了“发展假日和夜间经济。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加强节假日及高峰期交通管理;大力发展夜间文旅经济,建设一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紧接着,2019年8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其中第十二条提出“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从这两个政策的提出,我们知道,在国家层面,夜间经济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推动。到目前为止,我国有近100座城市进行了发展夜间经济的部署。

2020年7月中旬,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关于推进旅游企业扩大复工复业有关事项的通知》。这让停滞了数月的旅游行业再次启航。面对亟待升温的市场,开发新的消费场景成为众多旅游目的地关注的焦点。2020年夏天,夜游模式成为旅游产业复工的重要抓手,相关产品及搜索量也成上升趋势,消费者对夜游的需求明显上升。

比如,国庆假期,北京夜间景区门票销售同比增12.66%。在假日旅游接待量和营业收入排行中,王府井、南锣鼓巷、北京首创奥莱休闲驿站景区、北京市大栅栏商业街区等跻身前10名。其中,王府井接待172万人次、收入2.7亿元,南锣鼓巷接待134.1万人次、收入695万元,北京首创奥莱休闲驿站景区接待52.3万人次、收入1.9亿元,北京市大栅栏商业街区接待40.9万人次、收入2360万元。

在玩法方面,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夜游较为热门的夜间游玩项目包括古城夜游、江河夜游、夜晚登山、夜市和城市夜景等几大类别。其中,西安的古城夜游关注度最高。2020年7月,“大唐不夜城”搜索热度环比上涨111%。另外,珠江、秦淮河、黄浦江的夜游船,位列江河类夜游关注度的前三位,泰山和华山则是夜晚登山的热门景点。

另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主题乐园逐渐成为夜游市场的大赢家。根据《2020暑期夜间旅游消费趋势报告》显示,在今年暑期夜间旅游热门出游主题中,主题乐园(综合性大型乐园及单一主题乐园等)占比45.7%;其次是水世界,占比16.3%;城市近郊的生态度假区等占比8.3%;江河湖的夜间游船占比5.2%。具体的例子有迪士尼、欢乐谷等。

 

还有像古北水镇这种比较有特色的旅游景点,在进入夏季之后,游客可以在长城脚下纳凉、赏景、享用美食,这也是当下流行的夜市模式。古北水镇还针对季节的特性和暑期亲子客群的体验需求,把很多用餐地点搬到户外。同时古北水镇还开放了“星空帐篷营”“夏季星空啤酒夜市”等夜间特色体验项目。从以上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夜间经济打开了旅游业新的突破口。

根据调查,相对于传统旅游景区的夜游线路,暑期夜游的“人间烟火气”更多地体现在城市观光类项目中,逛夜市、看夜景、吃大排档是很多游客比较热衷的体验本地人生活的夜游方式。

随着我国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北京的消费季重新启动,夜间经济持续升温。刚才提到了,北京市推出了发展夜经济的“十三条举措”,计划到2021年底将打造一批“夜京城”地标、商圈和生活圈,前门和大栅栏、三里屯、国贸、五棵松成为首批打造的4个“夜京城”地标。比如,五棵松华熙LIVE,其商户整体营业时间延长到24点,更有一些深夜食堂营业到凌晨2点。

四川围绕“夜市、夜食、夜展、夜秀、夜节、夜宿”六大主题场景推出各类特色活动。天津在2020年7月下旬主办了“2020天津夜生活节”。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表示,海南会围绕新需求,将加大七个领域旅游招商,其中将重点引进和打造一批夜间演艺剧目、旅游演艺、海上夜游等夜间消费项目,满足游客夜间旅游消费需求。像三亚千古情的演出就是非常好的项目。长沙启动了首届“夜星城”消费节。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则发布了首张古城夜游地图。西安在夜间经济发展方面做得非常好,比如“大唐不夜城”经过多年精心打造,现在是非常火的旅游项目。

其实全国各地的夜游项目还有很多。比如,上海植物园在2020年7月31日和8月1日开启了“精灵之约暗访夜精灵”的夜游活动。上海动物园则启动了“动物园奇妙夜”的计划。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推出了“夜游避暑山庄”活动,从夜文化提升、夜服务配套、夜消费促进、夜景观打造入手,大力发展夜间商业、文化、体育、旅游融合经济,培育多元化夜间消费模式。另外,北京欢乐谷景区于2020年7月10日正式恢复开放夜场,开放时间为每天18:00—22:00。据悉,夜场开放首日,尽管遇到下雨天气,游客接待量仍接近3000人次。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了西安在夜间经济发展方面的具体做法。现在我再多介绍一些西安的夜间经济发展情况。在2018年春节,西安就策划了“西安年·最中国”的活动。这个活动为海内外游客奉上了一场“最中国、最正宗、最有味、最梦幻、最幸福”的节日盛宴,绝对的西安特色、陕西味道、中国风、硬科技范儿、国际范儿!在这个活动中,有18类180多项传统与时尚交相辉映、东方与西方同台亮相、民俗与高雅融合呈现的活动,将整座西安城变成了中国春节当仁不让的第一主场!也让海内外游客在西安度过了一个红红火火、有滋有味的中国年!

虽然我国在夜间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这个过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缺乏文化内涵、产品供给单一、忽视科学规划以及配套设施与服务落后等问题。促进夜间经济的发展不仅是一道经济命题,更是一道治理命题。

在国外旅游市场尚未开放之际,国内中短途旅行项目将越来越受欢迎,这时就需要有很好的夜游项目,让游客有理由住下来。然而,在当前夜游项目的打造中,我们的夜游模式尚不成熟,还需要进行系统的度假化改进。这种系统化发展需要结合各个业态,而不单单是提供住宿等简单的项目。此外,如今各大景区在推行的免费门票制度,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倒逼景区摆脱门票经济,实现度假化。

还有,在发展夜游经济时,经营者往往会有固化的思维,认为夜游就是做一些旅游演艺、灯光秀等已经比较成熟的项目。其实他们没有意识到夜间经济是一个体系化的事物。发展夜间旅游,需要转变观念,需要更多地从产品体系、商业逻辑入手规划夜游市场,盘活各个单体产品。

此外,夜游市场也存在投资问题,虽然政府对夜游进行了鼓励,也有一些机构希望入局发展,但由于夜游项目的投资回报时间较长,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投资主体的进入。现在大家都在摸索,还没有行之有效的模式,目前我国的夜游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

 

三、夜间经济的国际经验借鉴

我国的夜间经济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所以我们要从国际发达城市身上寻找有益的经验。当前,一些国际大都市的夜间经济发展经验丰富、各具特色,形成了本土与国际、传统与潮流相融合的特点。

比如,英国伦敦在70多个区域搭建世界领先的夜间经济文化集群,伦敦夜生活中心苏荷区、戏剧中心西区交叉满足消费者需求。在创造物质环境的同时,地方当局、土地所有者、投资者和经营者共同努力,消除管理和意识层面的障碍,引入各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比如,深夜购物、食品夜市、市民庆祝活动、公园之夜、嘉年华和街头表演等。

美国纽约是全球最具活力的经济文化中心和以24小时地铁著称的“不夜城”。他们的夜生活从文化切入,不论是传统中心时代广场、百老汇,还是年轻人聚集的东村和布鲁克林,其夜生活内容多元丰富且充满生命力。

在“夜经济”发展的先驱日本东京,其官民一体推进“24小时日本”。

在全球宜居城市新加坡,传统中心乌节路吸引旅游购物人群在夜间消费,新中心滨海湾定位24小时商业、生活、工作与娱乐中心,满足都市人群多方位需求。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一个城市的文化特色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积淀而成的,城市的发展需要对传统文化承袭。20世纪70年代,《英国大都市》计划明确指出,要寻求建立以城市的文化产业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和平台,城市的复兴源于对城市文化的重视和解读。

所以,伦敦夜间经济的成功离不开其良好的文化传承。他们的酒吧、音乐厅、剧院、饭店等组成了伦敦的夜间经济,浓厚的城市文化氛围让伦敦的夜晚别具魅力。在伦敦,酒吧文化盛行一时,忙碌一天的人们在酒吧里放松心情、畅所欲言,酒吧文化已成夜间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伦敦大大小小的博物馆更是为夜间经济增加了浓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很多博物馆逐步在夜间向公众开放展览,而一年一度的“博物馆之夜”更让伦敦的夜光芒四射。伦敦博物馆馆长曾说,夜间博物馆的打造旨在通过融入当地文化的方式来刺激夜间经济增长。

所以,独特的文化氛围让一座城市具有无可比拟的独特性和生长性,那些能够提供世界级娱乐和服务的剧院、酒吧、博物馆等才是无数人为伦敦的夜晚疯狂的源泉。在经济发展模式趋同的今天,伦敦的夜间经济却根植于文化、历史街区和活动空间的土壤之中,既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文化特色,也通过依托于城市文化底蕴打造出了伦敦夜间经济的独特品牌。

 

其实我们的北京也是著名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它有800年的建都史,3000年的建城史。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利用我们的文化优势来发展夜间经济,这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夜间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积极推动和科学规划。夜间经济的有序发展需要政府部门对企业、消费者等夜间经济各大主体的组织和管理。因为,政府对城市的运营能力是夜间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促进夜间经济的发展中,政府的完整职能可以表现为宏观调控、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环境保护和社会管理。

还以伦敦为例。伦敦夜间经济的成功离不开政府部门和各大社会主体的通力合作。为了进一步促进夜间经济的发展,伦敦政府部门专门成立了夜间经济活动委员会,并设置了相关的公务员岗位,来专业管理居民的夜生活,旨在捍卫伦敦夜间文化价值,推动伦敦夜间经济发展和多样化。同时,夜间经济活动委员会还帮助市长拟定伦敦24小时夜间经济发展的目标,并听取酒吧经营者、餐馆工作者、夜间消费者及夜间通勤者各方意见,以更好地平衡各大群体的利益诉求。

当地政府部门还通过科学的规划来促进伦敦夜经济的发展,一方面积极鼓励当地的商业主体参与到夜间经济中,一方面和科研机构共同探讨发展与保护伦敦夜间经济的课题,同时致力于解决城市空间布局、噪音控制、治安管理和垃圾处理等一系列问题。

发展夜间经济的基础是建立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人们的出行状况直接影响着夜间经济的发展。不管是热衷于夜生活的市民还是夜间经济的从业者,安全便捷的交通工具都至关重要。

为了保障伦敦夜间经济的繁荣发展,伦敦市政府还制定并实施了地铁通宵运营计划,让夜间经济的从业者与消费者都能享受到安全便捷的交通服务。自2016年起,伦敦政府经过两年的筹备终于实现了地铁通宵运营的计划,包括中央线、维多利亚线和朱比利线在内的伦敦几条地铁主干线都可以在周五和周六两天进行24小时运营。目前,在伦敦的11条地铁线路中已经有5条可以在周末通宵运营。通宵运营地铁的举措是伦敦为发展夜间经济向世界发出的进一步开放的信号。据悉,此举每年为伦敦经济带来了7700万英镑的收益。

在为伦敦夜间经济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通宵运营地铁的计划还给民众带来了诸多便利,受到了民众的大力支持和欢迎。目前,基础设施建设、餐饮服务和市政工程等是伦敦夜间经济的主要支撑,而这些产业也是中低收入阶层的主要劳动力来源。因为伦敦中心市区的房价比较高,很多夜间经济的从业市民都居住在伦敦市区之外,在传统夜班公交车拥挤而耗时的情况下,伦敦市政府的这一举措得到了广大中下层民众的拥护。

 

鲜明的城市特色文化优势、多样化的商业模式、政府的积极推动和规划、便利的交通环境等共同“点亮”了伦敦的夜间经济,夜间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化大城市推动经济复兴的重要手段。

从上海到北京,从南京到天津,中国很多城市已经相继出台夜间经济的发展政策。中国发展夜间经济,人民群众有期待,工商企业有动力,政府有积极性。发掘城市文化内核并平衡安全与多元化的需求,中国城市的夜间经济在借鉴国际做法的同时,还应结合自身的发展阶段和特点,因地制宜地展开,这样才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夜间经济发展之路。华灯初上,有酒,有人生,有文化,一幅具有中国风味的夜间经济画面正在不断向世界展开。谢谢大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0/1124/110790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