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财经视角
持续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2020年12月03日 10:40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南京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考察结束后专门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也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后,首次在地方召开的专题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出了许多更新的要求。
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把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五新”之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
要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追根溯源、系统治疗,防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示范带,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推进长江上中下游、江河湖库、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改善长江生态环境和水域生态功能。要强化国土空间管控和负面清单管理,严守生态红线,持续开展生态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工程,保持长江生态原真性和完整性。要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获得合理回报,让破坏生态环境付出相应代价。要健全长江水灾害监测预警、灾害防治、应急救援体系,推进河道综合治理和堤岸加固,建设安澜长江。
要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畅通国内大循环的主动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全国一盘棋思想,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明确自我发展定位,探索有利于推进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有效途径。要把需求牵引和供给创造有机结合起来,推进上中下游协同联动发展,强化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引导下游地区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上游地区有序转移,留住产业链关键环节。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处理好中心城市和区域发展的关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要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沿海沿江沿边和内陆开放,加快培育更多内陆开放高地,提升沿边开放水平,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更高质量利用外资。要加快推进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把握好开放和安全的关系,织密织牢开放安全网。沿江省市要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各自定位,主动向全球开放市场。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的融合,加快长江经济带上的“一带一路”倡议支点建设。
要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要勇于创新,坚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挥协同联动的整体优势,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要建立促进产学研有效衔接、跨区域通力合作的体制机制,加紧布局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的保障能力。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并为全国服务的产业链供应链。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实现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的重大目标任务,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就是一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以壮士断腕决心,持续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一)持续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要有改革创新精神。
改革创新爱护长江的长效教育机制。长江素称中国的“母亲河”,要经常教育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关心爱护“母亲河”。千百年来,长江就有“天堑”之称,给我们带来了便利的航运,丰富的水能用于发电保障了我国电力供应;庞大的渔业资源,可以为沿岸居民提供充足的鱼类产品,从而发展渔业养殖;丰富的旅游资源,比如风光旖旎的长江三峡、沿江许多风光秀丽的名山大泽,都是游览胜地,是发展旅游业不可多得的地方;良好的灌溉资源和土地肥沃的冲积平原,给工农业的发展以及城市的繁荣带来巨大的便利。关心爱护“母亲河”,就可赢得美好未来。
改革创新长江生态优先的体制机制。要坚决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理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以贯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理念深刻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各方面和全过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从根本上扭转了长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满足全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热爱美好生活、追求更优美环境作出了不懈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打下了牢固基础,为实现全球生态安全作出了中国贡献。要坚决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统筹发展的原则,全面统筹长江流域的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紧密联系的自然生命共同体。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的统筹兼顾,绝不可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看山的单纯看山,否则很容易造成顾此失彼的局面,最终带来的是长江生态的系统性破坏。
改革创新沿江两岸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关键,是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间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要以这一全新理念为引导,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坚决摒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经济增长的落后陈旧观念,坚决贯彻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工作方针,牢固树立生态观念、不断完善生态制度、有力维护生态安全、确保优化生态环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要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能源、水、土等自然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资源利用全过程的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自然资源的消耗强度,用循环经济新业态,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从而实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二)持续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
以建立健全长江生态保护的制度和法律为突破口,不断整治长江流域的非法排污和采砂行为,抓好长江“十年禁渔”。不可否定,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长江流域开发不断增速,重化工企业快速涌现,有些企业将生产的污水直接偷排到长江,导致长江水资源生态环境恶化;长江航道还一度出现十分猖獗的“挖砂大战”,数百艘采砂船云集于芜湖至荆州等航段,受利益的驱使,日夜不息地停靠在江岸边采砂,将江岸底脚掏空,使护堤工程遭到破坏。这些损害长江生态环境的行为,绝不允许再度重演。时不我待,保护长江生态环境,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和法律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底线。要像党中央国务院严肃查处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一样,大力整治长江流域的非法排污和采砂行为,特别是要抓好长江“十年禁渔”。
以抓“关键少数”为着力点,确保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责任制落地生根。长江沿岸的地方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决执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的指示精神,忠实履行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重大责任,做到既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又分工协作,共同发力。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把是否履行长江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作为奖惩和提拔干部的重要依据。对于那些继续损害长江生态环境的领导干部,要真追责,敢追责,严追责,甚至终身追责。要对于因失职、渎职而导致长江生态环境破坏的领导干部,必须依法从严从快处分。
责任编辑:王梓辰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0/1203/111083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