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文稿 文化
郭小凌:古希腊文明与华夏文明
2021年01月08日 16:07
郭小凌 首都博物馆学术委员会主任
历史比较研究法是对历史上同类事件、人物和现象进行比较和对照,并分析其异同及缘由,从而寻求历史规律的一种方法,也是专业史学工作者常用的历史研究方法。我认为,这种方法可以分为不同层次,简单的比较,意在鉴别两个以上事物、历史事物之间的差别和相似之处,说明他们之间的共性和特性,即同中求异。在简单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复杂比较,在这些差别当中考察是不是还有相同之处,也就是异中求同。这样可以让我们认识历史事物的复杂性。
一、古希腊文明与华夏文明的由来
(一)文明的含义
我们比较古希腊文明和华夏文明,首先要知道文明是什么。“文明”的词义在汉语中与历史学界术语中不同,汉语中的“文明”是一个多义词,可以指良好的文化教养、道德教养,也可以指人类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而历史学中的“文明”是一个综合指标,泛指原始社会之后的漫长历史阶段。文明与原始相对应,意味文明社会较原始社会有巨大的社会进步。
(二)文明的判断标志
我们目前已知的人类历史大约有250万年,但是文明史只有五千年,可以说是非常短暂的。因此,许多历史学家、哲学家认为五千年前的人和今天的人都处在同一历史阶段上。因为未来人类文明的历史还可能有一千个五千年、一万个五千年,我们目前还处在人类文明史的婴幼儿或童年时期。那么怎么判断人类是否进入文明社会的形态?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标志:
第一,是否有了比石器效率更高的工具——金属器。我们现在已知的所有早期文明形态都是进入青铜时代或者是铜石并用时代发生的。比如,古埃及文明形成于公元前3200年前,古代西亚文明也是形成于公元前3200-3300年前。
第二,社会分化为具有不同经济利益和政治诉求的阶级和等级。早期的人类社会是一种平面的社会,大家都处在同样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史前时期称为原始公社,后来逐渐发展到氏族公社。其间,大家集体劳动,产品平均分配,没有阶级、等级的差别,也没有亿万富翁和身无片瓦的社会差别、社会分化。到了文明社会中,农业革命之后,人们开始定居,生产有了剩余,从而有了人与人之间利益的差别,分配的时候产生了阶级和等级的社会分化。
第三,产生了由公职人员、政府机关、军队、法庭、监狱等部门构成的多层次的(中央与地方的)公共权力机关——国家,并因此产生了法律、法规和税赋等国家权力的派生物。有了分化就会有利益冲突,为了把利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使社会能继续地可持续发展,于是就产生了公共权力机关。现在的国家经过发展逐渐出现组织生产、产品分配、国民教育等其他职能,但最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调和社会矛盾。那么,这些不直接参加生产劳动的公职人员怎么生存?靠赋税,国家通过权力征收生产者的部分剩余产品分配给他们,因此也产生了法律法规、赋税等国家权力的派生物。
第四,作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防御中心的城市的出现,并成为一定地域上的国家与国民的权力中心。比如,两河流域南部的文明和北非尼罗河流域的文明,都是出现了分布在河流沿岸的城市。
第五,文字的发明和脑力劳动的分工,形成了专门化的文学艺术与科学知识部门。即有一部分人脱离直接生产,开始从事政治活动或思考一些社会需求问题,成为脑力劳动者,并形成了专门化的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部门。
以上这五个进入文明的标志虽然不会在历史上的某一个时刻、某一个社会同时具备。但大体上,这些标志构成了判断一个地区的社会是否进入了文明的基本参数。
(三)六种古代文明
在新石器时代与金属器时代之交,即铜石并用或金石并用时代,世界上产生了六个独立的文明,分别为,公元前4000年代末出现的西亚两河(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域文明和北非尼罗河流域的文明,公元前3000年代末出现的东亚两河(黄河与长江)流域文明、南亚两河(印度河与恒河)流域文明、南欧爱琴海文明和公元前1世纪左右出现的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印第安文明。
也就是说,公元前3000年代末到2000年代末,在旧大陆地区形成了五个文明,在新大陆(美洲)形成了一个文明。其中旧大陆的五个文明中有四个具有相同之处,他们基本出自同一个地区的农业文化,也就是一万年前在西亚两河流域边缘的农耕文化发源地。这里的人人工栽培了小麦、大麦、橄榄、葡萄和无花果。
而在东亚的华夏文明完全是独立形成的农耕文明。因为中国与西亚农业发源地以及四大古文明之间横亘着难以穿越的青藏高原与帕米尔高原,因此在农业革命与文明的形成时,没有可靠证据表明两地存在相互联系。华夏文明诞生的时间与古希腊文明接近,都是公元前2000年左右,这也是我们历史比较的起点。
二、古希腊文明与华夏文明的异同之处
(一)时间上的同异
任何事物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存在,古希腊文明虽然与华夏文明几乎同时形成,但与公元前2000年以前产生的世界上最早的那批青铜时代文明一样,没有挺过铁器时代早期的考验。古希腊在公元前二世纪左右,被古罗马征服,失去了自己的政治独立。在公元四世纪被基督教化,又失去了自己的文化独立,也就是文明的消亡。
如今的希腊是十九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结果。古希腊文在罗马基督教化、希腊文明灭亡后一直存在着,但他的继承人是欧洲人。因为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东罗马帝国一直在拜占廷保留着传统的古希腊和古罗马著作,同时也收罗了一批懂希腊文和拉丁文的学者。到七世纪时,东罗马帝国宣布古希腊文为官方语言,所以从公元七世纪到十五世纪东罗马帝国一直使用古希腊文。
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之后,一批懂古希腊文的东罗马帝国知识分子带着珍贵的古希腊文献逃到了意大利,而这个时候意大利刚好处在文艺复兴时期。于是这些拜占廷学者就成了意大利人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的老师,教他们学习古希腊文,同时保留下来了今天蔚为大观的古希腊和古罗马著作。
华夏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其间虽然也遇到过夭折的威胁和挑战,比如西周时,西部的犬戎族曾大举入侵,导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开启了东周时期。但是东周依靠诸侯们的支援,尊王攘夷,最终保住了最初的华夏文明。此后也有多次威胁,比如公元前七世纪,北方的戎狄和南方的蛮夷威胁中原的华夏文明,齐桓公和晋文公又一次尊王攘夷,消除了南北威胁。魏晋之后,华夏经历了长期的分裂,也有过游牧民族、少数民族掌权的时候,这些少数民族先后都接受了汉魏的政治制度,所以华夏文明的文化基因就这样曲曲折折地不断存续下来。
我认为,华夏文明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关键内因是从先秦时期形成了非常好的价值观。比如,儒法道墨等先秦诸子所提出的基本价值观,如尊重权威和长辈、赡养父母;崇尚集体主义;重视教育、好学深思;倡导爱国爱家、敬鬼神而远之、事在人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的人生观;强调遵守然诺、勇敢坚韧、诚实守正、先人后己等美德。此外,世界上各个民族早期的宗教神话,只有我们体现了事在人为、发愤图强的精神,比如精卫填海、夸父追日、愚公移山、仓颉造字、神农尝百草,全是强调人的主观行动。而其他神话故事都是突出神的指示,一切人的活动都是鬼使神差的结果。此外,我国还有国土大、人口多等一些其他因素的优势。
(二)空间上的同异
两大文明的空间舞台表面看有明显的差别。中华文明的中心区域在大河流域,也就是在亚洲两条最长的河流长江与黄河的广阔冲击平原之上。而古希腊文明的中心区域在巴尔干半岛的南端——希腊半岛。
希腊半岛三面环水,背依着巴尔干半岛,是山岳的王国,境内山地面积占80%。古希腊人生活的区域分布在希腊半岛上的平原、爱琴海沿岸、黑海沿岸、小亚细亚半岛沿岸,以及西西里岛、意大利半岛南端。所以从表面看,古希腊人基本都生活在海边,好像和农业联系很少,这也造成了十九世纪欧洲史家很大的误解。他们没看到的是,虽然希腊地理环境与大河流域相差甚远,但古希腊各邦都建在小河流域之间,或有丰富泉水的地方。从一点来说,古希腊与古代中国在地理环境方面的差别是大河流域与小河流域的差别,并不纯然是海洋和陆地的区别。
但是古希腊的许多沿海城邦的确与海洋有着特殊的关系,他们的航海的功能比华夏文明要突出一些。古希腊人会更多地进行航海活动,但是这种航海活动并不是什么冒险的活动,因为那个时候没有罗盘,他们不敢去到外海去冒险行驶,所以都是在他们居住的区域里,沿着海岸线,以岛屿作为地标进行活动。
(三)经济上的同异
经济是文明的基础,在地理环境存在同异的基础上我们来比较一下两个文明的经济形态。总的来说,两大文明均处于人类生产力发展史上的农耕和金属器阶段,因此经济形态大体上是一致的,可以定性为以农业为主、手工业和商业为辅的共生性经济形态,不是单纯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是农业为主,手工业、商业为辅。关于古希腊经济怎么定性,在西方学术界,长期存在着古希腊是以工商业为主的文明,是海洋文明、蓝色文明,与大河流域那些黑土文明、黄土文明形成强烈的对照的观点。其主要原因是十九世纪西方的历史哲学家和史学家对古希腊文明的误解,比如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在他的历史哲学著作当中就坚定地认为,古代东方文明,包括中华文明是依附于土地之上的一种静止的文明,土地束缚了文明创造者的视野,所以世世代代的中国人都是重复性的劳动,以土地为生,缺乏冒险和创新的精神。而古希腊人面对大海,大海的波浪裹着人类对冒险与探索的要求,所以古希腊是冒险的商业民族。这种观点直到二十世纪初仍然很盛行,当时剑桥大学编写的《剑桥古代史》中提出,古希腊的经济领域,工商业起决定作用,农业也主要为市场生产,受市场竞争法则的制约。在社会政治领域,工商业者构成社会极重要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经常联合下层民众,提出自己的政治要求。对内支持贵族共和制和民主制,因商品的平等交换促进人的平等;对外则为争夺销售市场、原材料和劳动力,同对手展开激烈竞争。在思想文化领域提倡重商主义。总之,工商业利益冲突是解释古代西方内外冲突的一把钥匙。
但是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随着考古学、碑铭学等材料的积累,对文本史料的重新审视,对旧观点的深刻反思和验证,西方学者对涉及古希腊经济性质的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新的著作不断问世,一个普遍的重新认识就是古代与近现代有质量的差别,农业才是古希腊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土地是古人最基本的财产形式。在这些新著作中,剑桥大学教授芬利的《古代经济》一书最引人注目。他认为,研究古代经济不能从现代概念标准出发,否则便导向主观臆想的歧途。古希腊的基本经济关系是发源于农民经济的家庭或家族关系,因为古希腊的史书中记载的每一个城邦内部斗争的核心问题都是土地和债务。而古希腊各个邦划分公民的身份、等级的衡量标准是持有者土地上的收入,因此所有的公民都是土地所有者,不存在近现代的世界性市场或重商主义。这种新反思被西方史学界所广泛接受,古希腊文明原来也回响的是农业文明之歌。
但是两个文明在经济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别,一方面是在古希腊,奴隶劳动得到比较广泛应用。而古代中国有奴隶制,但在生产领域所用奴隶很少。另一方面是古希腊各邦公民都免税,不必承担人头税、农业税、大型工程的劳役负担。但古希腊公民有着非常规性的变相税负,就是所有男性公民都是公民兵,遇到战争需要自备步兵或骑兵的装备给养上战场。另外,富人在必要时,比如国家的制造战舰、举办庆典或戏剧演出等公共活动,需要进行所谓的“社会捐献”,这实际也是一种非定制的财产税。
(四)政治上的同异
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又可以说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国家权力为中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古希腊与古代中国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形成国家,早期都是以国王为政治轴心的君主制国家。区别在于在公元前八至前六世纪,古希腊普遍发生贵族革命,绝大多数国家废除了君主制,形成具有地方特点的一种国家形态,也就是城市国家,简称城邦。这在中国历史上没发生过,因为中国从古代开始到辛亥革命之前都是奉行君主制。虽然在先秦时期也出现过贵族革命,但最后都是推出一个新君主来替代旧君主。
(五)文化上的同异
古希腊文明与华夏文明的相同之处在于,公元前五世纪前后,都发生了一场人本主义的思想革命,并因此在各个古老的文明形态中,古希腊文明与华夏文明最早创立了哲学、历史学等理性学科,确立了延续至今的西方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基本价值观。
并且两个文明都发展出非常成熟的诗歌与散文叙述文体和丰富的词汇体系,超过同期的其他古老文明。
同时,两个文明还开发出同时代世界第一流的造型艺术,虽然形式表现有所不同,比如希腊陶瓶美轮美奂,青铜雕塑无与伦比;华夏青铜器、铜器造型、玉器、丝绸、漆器艺术令人叹为观止,反映出两个文明在思想文化方面均达到古代世界最高水平。
但两种文明在思想文化方面还各有自身独到的地方。以古希腊为例,造型艺术在写实方面要强于我国古代造型艺术,希腊的人像和动物雕塑可以乱真,似真度极高。雕塑的基础是绘画,古希腊的线条画体现在陶瓶的外壁和内壁上,其线条画真实生动,富有现实感。
此外,古希腊是世界上最早创造出舞台戏剧表演艺术的国度,并创造出悲剧和喜剧两种形式。古希腊遗留下来的众多剧本和题材,成为现代表演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戏剧这种古代最大众化的公共娱乐形式的出现造成剧场成为古希腊每个城镇建设的标准配置。
古希腊文明的文化财富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还有理性与科学的精神。理性精神体现在超越其他许多古代民族神本主义精神的高度人本主义,独立思考的精神。科学精神则主要体现在实事求是和逻辑思维上。我国古代知识分子也有高度的理性精神,但是没有严格的概念,科学性不够。比如孔子的《论语》中,“人”的概念出现了有上百次之多,但是每一次给出的定义都不一样。这样在进行科学思维、进行推理、归纳逻辑和演绎逻辑的时候就很难得出科学的正确答案。
这是古希腊文明和华夏文明在思想文化方面非常关键的一点,当然如今我们国家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都融入到了世界科学的主流当中,但是古代的时候是存在这种问题的。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马中豪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1/0108/111334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