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基层执政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构建新发展格局
2021年01月20日 11:24
2020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首次提到“新发展格局”这一重要概念,指出:“国内循环越顺畅,越能形成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引力场,越有利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越有利于形成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新优势。”
(一)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前的近两个月时间里,习近平总书记在密集主持召开的专题会议和多场座谈会上,从多个角度、多个领域反复强调要构建新发展格局。
1、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长三角地区要“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在当前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我们必须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2、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指出:“要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我们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3、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加快科技创新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推动国内大循环,必须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水平,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科技创新是关键。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也需要科技实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4、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15次会议上强调:“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我们是有显著制度优势和坚实改革基础的”“ 当前形势下,构建新发展格局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要善于运用改革思维和改革办法,统筹考虑短期应对和中长期发展,既要在战略上布好局,也要在关键处落好子”“要把构建新发展格局同实施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等衔接起来,在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5、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8次会议上指出,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会议指出,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都离不开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让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能有效形成合力,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以视频方式,面向亚太工商界纵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中国主张。我们提出新发展格局,是立足中国自身发展阶段和发展条件,充分考虑全球化和外部环境变化所作出的战略抉择,我们将扭住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我们将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我们将持续深化改革,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我们构建新发展格局,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而是开放的、相互促进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明确指出:“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我们一定要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为关键,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前提是需要理念引领,这个理念就是新发展理念。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发展理念是否科学,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坚持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新发展理念把改革发展着力点厘清了,把发展重大问题梳理出来了,能否牢固树立并贯彻落实,是衡量新发展格局的标尺。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发展格局,将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深厚根基、开辟宽阔道路。为此,形成新发展格局,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是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这正如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强调的那样,“在当前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我们必须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
首先,通过体制改革降低要素成本,提升企业投资意愿。要完善土地供给制度,扩大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要加快完善资本要素市场,畅通资金流通,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要促进劳动力素质提升,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鼓励科技人员流动和多点从业,并给予相关税收优惠。
其次,进一步强化国内外的统一市场建设,消除阻碍商品和要素流动的壁垒。要着力打通阻碍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畅通的体制机制障碍,破解因资源配置不合理在各个环节形成的“堰塞湖”和“断头路”。要通过建设高水平的开发区、自贸区、自贸港、保税区等,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努力开创面向更多国家的国际大循环;从制度、技术、规则上打通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痛点和堵点。
最后,加强产业国际合作,提升产业发展空间。要注重加强恢复国际供应链,为外向型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特别是要推动优势企业以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自主知名品牌、营销网络等为依托,带动技术、标准、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拓展供应链协同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对全球供应链的整合能力,努力成为全球供应链的“链主”企业。我们绝不能主动关上大门,而要推动形成以“链主”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相配套、高校科研机构与金融机构相协同的产业发展生态,强化国内外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的关联互动,让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让开放的质量越开越高,让“双循环”越来越通畅。
责任编辑:王梓辰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1/0120/111525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