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北京专题 2022北京冬奥会专题 焦点新闻

北京冬奥组委外籍专家:对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充满信心

2021年02月09日 09:32

“开放办奥”理念贯穿于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的全过程。北京冬奥组委建立特聘专家制度,汇聚众多高水平的外国专家,在竞赛组织、赛道设计等方面发挥重要的指导咨询作用。这些外国专家也见证了中国克服疫情挑战,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的决心和行动

国际雪联高山滑雪委员会主席伯恩哈德·鲁西

“中国已做好迎接盛会的准备”

本报驻比利时记者  方莹馨

“中国高度重视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每一位参与者都尽心尽力。中国已做好迎接盛会的准备。”近日,北京冬奥组委外籍专家、国际雪联高山滑雪委员会主席伯恩哈德·鲁西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笃定地说。

鲁西已连续为9届冬奥会设计高山滑雪项目赛道,是北京冬奥组委首批特聘专家之一,曾先后16次到延庆赛区指导赛道规划建设工作。他向记者介绍,延庆小海陀山高山滑雪项目冬奥赛道工程已经按时完工,造雪、赛道、安全性等所有指标均达标,顺利通过了国际雪联的场地考察认证,适合滑降、超级大回转、大回转、回转等所有高山滑雪项目的比赛。

高山滑雪是最具观赏性的冬奥项目之一,但它对场地山势、气候、降雪等自然条件要求严苛,雪道施工难度大、标准高。位于延庆小海陀山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拥有国内第一条符合奥运标准的高山滑雪赛道,也是目前世界上建设难度最大的比赛场地之一,鲁西目睹了它从无到有的诞生。他回忆道,小海陀山在此前从未被开垦,没有任何旅游或体育设施,将场地定在这里是正确的选择,但也意味着要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

2014年11月,作为申办流程中的重要环节,鲁西来到小海陀山考察该地自然条件是否符合冬奥会选址要求。下山后,他的结论是:“这里高山地形绝佳,具备举办高山滑雪比赛的天然优势。”鲁西说,小海陀山地形变化非常丰富,适合用作跳台、转弯,满足世界一流高山滑雪赛事的技术要求。此外,延庆地区天然降雪少,需要大量使用人造雪,这恰恰更符合竞技比赛对雪的要求,也是国际一流赛事通用的做法,因为它能更好地控制雪的硬度,从而让选手展现自身技术。

虽然拥有众多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山势险峻、地质环境复杂也给施工增加了难度。鲁西说,赛道规划建设工作专业性极强,中国又是首次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的高山滑雪赛道,筹办团队们付出了巨大努力:赛道坡度最大达到68%,很多机械作业无法到达的区域只有完全靠人力;此前中国没有冬奥会相应的雪道建设经验及标准参考,面对全新的领域,工作人员迅速掌握各项技术,并寻找最优解决方案。鲁西称,“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可以交付如此完美的工程。”

鲁西是北京冬奥组委聘任的首位外国专家,在与筹办团队7年的共事过程中,他们一起踏勘赛道,确定设计方案,讨论缆车建设、赛道交通等一系列问题,始终保持愉快而有效的沟通。鲁西说,“我喜欢中国,也喜欢中国人做事的风格,所有人都拧成一股绳,为同一个目标奋斗,这种感觉是以前没有体会过的。”

鲁西表示,中国将“绿色办奥”的理念贯彻到筹备建设和生态修复工作的各个环节,做出了积极而切实的行动。他以高山滑雪项目冬奥赛道工程为例指出,筹办团队在雪道林木砍伐和移植方面非常谨慎,对雪道施工区域内地表土进行科学的剥离收集,并及时将搜集的表土覆盖在裸露的区域,使其固定不至于水土流失,在山顶出发平台的选址上也充分考虑环境因素。“赛道工程建设应尽量尊重原有的山体自然条件,我很庆幸我们没有对小海陀山做过多改造。”鲁西说。

近年来,冰雪运动在中国蓬勃发展,冰雪产业不断扩大,鲁西也感受到中国的冰雪热。“中国是冰雪运动大国,推动冰雪运动发展可以使全民特别是年轻一代获得健康强壮的体魄和满满的幸福感。”他指出,中国的滑雪群体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在快速发展,未来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专业级爱好者。

在鲁西心中,那蜿蜒穿行于小海陀山、全长约10公里的滑雪赛道,“是真正的艺术瑰宝”。

(本报布鲁塞尔电)  

国际奥委会媒体运行部前总监安东尼·埃德加

“北京冬奥会将书写新的传奇”

本报驻比利时记者  任  彦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以来每届夏季奥运会,2006年都灵冬奥会以来每届冬季奥运会,我以记者或者国际奥委会工作人员的身份都亲身参与过。其中,2008年,北京为世界呈现了一场无与伦比的体育盛会,让我终生难忘。”北京冬奥组委外籍专家、国际奥委会媒体运行部前总监安东尼·埃德加日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2年,北京将举办第二十四届冬奥会,我相信,北京冬奥会将书写新的传奇,为奥林匹克运动增添新的光辉。”

埃德加从2003年起担任国际奥委会媒体运行部总监,直到去年初卸任。他曾到访中国30多次,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4年南京青奥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筹备和举办奔波,组织协调世界各大媒体的报道工作。

“在过去5年多时间里,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工作有条不紊。”埃德加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战,中国克服了诸多困难,在严格防控疫情的同时确保筹办工作稳步向前。“在我看来,为举办一届成功的冬奥会,中国已经做好了准备。到目前为止,比赛场馆大都准备就绪,只需最后阶段的技术和安全测试。北京冬奥会准备工作能取得如此进展,着实让人赞叹。”

“北京冬奥会的显著特色是其可持续性,北京冬奥会对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留下的丰厚遗产进行了充分再利用。”埃德加说,北京是世界上首个既举办过夏奥会又将举办冬奥会的城市,由于设计理念具有前瞻性,10多年前的许多比赛场馆经过适当改造将再度用于冬奥会。如举行北京夏奥会盛大开幕式的“鸟巢”,将再次担纲举行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游泳场馆“水立方”摇身一变成为“冰立方”,将承接冰壶等比赛项目。据悉,北京冬奥会共有7大改造场馆。“比赛场馆的再利用节约了资源,降低了能耗,体现了绿色办奥的理念。”埃德加说。

北京冬奥会的交通便捷性也让埃德加赞誉有加。他说,由于北京冬奥会的比赛场地分散在北京市区、延庆和张家口三地,为加强三大赛区的互联互通,中国启动重点配套交通基建工程。2019年底,京张高铁开通运营,张家口至北京最快运行时间由过去的3个多小时缩短至47分钟。这是中国第一条智能高铁,具有为北京冬奥会量身定制的功能,车厢不仅配备滑雪板存放处,还有高速互联网覆盖的媒体车厢。“智能高铁把三大赛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仅方便运动员和观众的出行,对于赶场报道比赛的广大记者来说就像是插上了翅膀。”

“中国通过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筹办奥运会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拥有一支非常专业的人才队伍。但为了把冬奥会举办得更加成功,中国秉持开放办奥的理念,聘用外国专家参与北京冬奥组委工作。”埃德加说,“我本人很荣幸受聘于北京冬奥组委,与中国同事一道工作。中国同事谦虚好学、乐于合作,让我充分感受到了他们开放的胸襟。”

埃德加说,随着北京冬奥会脚步日益临近,特别是最近两年中国冰雪运动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众开始参与冰雪运动。冰雪旅游产业也被带动起来,冰雪经济的蛋糕越做越大。“我去张家口崇礼考察奥运场馆的建设,在那里发现滑雪的人特别多,很多家长带着孩子一起运动。我相信,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冰雪运动热潮。”

“北京冬奥会已经进入一周年倒计时,我对这届冬奥会成功举办信心满怀。”埃德加说,“我和世界上很多人一样,对北京冬奥会翘首以盼,期待在‘鸟巢’再次目睹中国的华彩篇章,感受催人奋发向上的奥林匹克精神。”

(本报布鲁塞尔电)  

北京冬奥组委场馆管理部外籍专家郑斗焕

“人生中光荣而宝贵的经历”

本报记者  陈尚文

2018年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2022相约北京》8分钟文艺表演惊艳世界。中国结、五彩祥龙、凤凰展翅等元素传递着来自中国的美好祝福,化身信使的“熊猫队长”穿过互联网隧道,向世界发出2022相约北京的盛情邀请……

当时,在韩国旌善高山滑雪中心担任场馆经理的郑斗焕,忙于筹备接下来的平昌冬残奥会高山滑雪和单板滑雪比赛,错过了观看闭幕式。后来,郑斗焕特地观看了回放,他感慨地说,“‘北京八分钟’通过现代科技和艺术手段将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精彩演绎,让世界对北京冬奥会有了更多的期待”。

随着冬奥会进入“北京周期”,郑斗焕本人也将开启新的职业旅程。此前,在了解到北京冬奥组委前往平昌招聘外籍专家时,他立刻报了名,并顺利通过考核。“像我们这些心怀冬奥情结的人,特别希望能够继续从事与冬奥相关的工作。中国开放办奥,为我们提供了宝贵机遇。” 

2018年11月,郑斗焕成为北京冬奥组委场馆管理部的一名外籍专家,为北京冬奥会制订场馆运营计划提供咨询和建议。两年多来,他与同事们一起筹划场馆项目管理工作,包括规划各项目操作时间、人员分工以及运动员、观众、媒体、合作伙伴等各群体预期参加规模和所需服务等。郑斗焕希望个人的专业知识和此前积累的经验能够更好地服务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工作。

在北京冬奥组委总部工作6个月后,郑斗焕前往延庆赛区,从事与高山滑雪项目场地相关的项目管理工作。深冬时节,小海陀山飘雪,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7条雪道如瀑布般从山顶倾泻而下,美不胜收。该中心为中国第一座符合奥运标准的高山滑雪场馆,在建设和管理方面缺少相关经验,且赛道海拔高,其中男子滑降赛道最大落差近890米,这对统筹规划、场地施工、配套设施建设等均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郑斗焕告诉记者,中方施工团队团结协作,严格遵循国际雪联认证标准,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中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控制疫情,保证了冬奥筹办工作在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进。”

郑斗焕认为,北京冬奥会的筹办体现了很高的专业性。“在海拔高、坡度大的山区,滑雪赛道采用国际高标准设计,为各国选手提供可以充分施展才能的舞台。”北京冬奥组委中不少工作人员都曾参与筹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们将专业的办赛经验融入冬奥会筹办中,增加了沟通合作的流畅度”。

如今,北京冬奥会所有竞赛场馆已如期完工。在筹办冬奥会的几年中,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众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在郑斗焕看来,“借助冬奥的东风,中国冰雪产业实现了跨越发展”。以他现在工作的延庆地区为例,作为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之一,该区围绕服务保障冬奥,开展浇冰技师、滑雪教练员、志愿者等从业人员培训;以全面普及冬奥知识和冰雪运动为教育特色,逾两万名学生通过培训掌握了滑雪滑冰的基本技能;滑雪场、四季室内滑冰馆、便民冰场等设施,也为民众感受冰雪乐趣提供了丰富的平台……

“从平昌到北京,两次参与冬奥会的筹备和运营,是我人生中光荣而宝贵的经历。”郑斗焕相信,北京冬奥会将成为一届精彩纷呈的体育盛会。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1/0209/111757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