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宣讲家网评论 理论研究

在持续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中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2021年02月22日 15:32

1月2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就做好“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开好局、起好步的重点工作进行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更加注重共同富裕问题。”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也同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一样,是调整、发展与延续、稳定的辩证统一。在社会财富积累日益壮大的前提下,应致力于把工作重点放在发现和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上,以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从哲学角度看,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如果说不平衡反映发展状态、速度与动力,那么平衡则展示发展质量、高度与信心。实现共同富裕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激活内生动力,在持续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中确保人民享受更加均衡的幸福生活,拥有较高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共同富裕观。

抓住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实现共同富裕,就是着眼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实践表明,知弱而图强,只有激发内在活力,才能切实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社会生产力落后,人民生活普遍贫穷,针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邓小平同志提出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思路。改革开放后,党中央一直坚持发展是硬道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至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2位。面对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党清醒地看到,国家发展仍存在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尤以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问题更为突出,任其发展甚至会削弱我们党赖以执政的社会基础,削弱经济的内需拉动力,妨碍社会的安全运行。在做出“蛋糕”后如何分好“蛋糕”,进而做出更大的“蛋糕”惠及全体人民的问题,现实地摆在全党面前。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任伊始郑重表态:“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为新时代谋划发展、推动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此后,我们党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我国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判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凝结成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国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

畅通信息。消除贫困,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就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而言,脱贫攻坚战是一次生动的改革开放实践,也是一场深刻的信息革命。实践表明,信息畅通是最好的脱贫“推进剂”。精准掌握脱贫动态信息,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发展视野和建设思路,精准施策,推进共同富裕。畅通信息,集中体现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具体行动之中。脱贫不能一劳永逸,告别贫困,走进新生活,新阶段又孕育着新矛盾。因此,要科学研判,防范化解返贫风险,把握动向,引领新发展。尽管构成返贫因素的多样性导致了返贫与脱贫的不确定性,但无论是自然灾害、市场因素,还是环境影响、家庭变故等都是量的累积叠加,会有一定的征候,扶贫人员要目光敏锐,洞察秋毫,抓住苗头,精准施策,防止返贫。要建立完善致贫返贫的动态监测预警机制。一方面,整合扶贫、卫健、社保等部门的资源,建立数据收集分析研判机制;另一方面,建立一支由村干部、村民代表、帮扶责任人等组成的防止返贫监测员队伍,通过建立“线上+线下”监测预警系统,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持续做好对脱贫县、脱贫村、脱贫群众的动态监测,特别关注接近“临界点”的脱贫户,及早发现问题,适时跟进帮扶,确保有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发家致富,日子越过越好。对无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要强化综合性社会保障措施,建立健全完善的医保、救助机制,确保他们不会因病因灾返贫。运用大数据技术实施动态监测,既要为边缘户、监测户精准帮扶提供建议,又要在产业布局、政策倾斜等方面提供数据支撑,把监测与帮扶统一起来;要健全动态帮扶机制,坚持将事前预防与事后帮扶相结合,因人因户分类精准施策;要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扶持重点种养植户,以产业兴旺带动农民就业增收;要促进乡风文明,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目标引领。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实现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脱贫后怎么办?脱贫摘帽不是终点,只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打赢脱贫攻坚战仅是摆脱了绝对贫困状态,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仍然艰巨。为此,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向着更远的目标谋划共同富裕,把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具体化为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宏伟规划,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目标,并为此确定了时间进度表,制定了发展路线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加速农村产业标准化和科技化,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实践中,就是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城带乡、以工补农,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为目标,以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城乡建设融合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抓手,以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为关键,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着力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问题。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坚决守住“两不愁三保障”底线并持续提升质量成色。对已摘帽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驻村工作队不撤,扶上马送一程;要分类调整完善政策,继续稳定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兜底保障政策,持续优化产业、就业等扶持发展政策,统筹做好社会保障的各方面工作;要着力补“短板”,提升整体发展水平,接续给予重点扶持,推动脱贫县、脱贫村实现更高层次发展;要持续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农产品和食品深加工产业在县域集中布局,使县城成为吸纳农民工和服务乡村振兴的中心;要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输血”与“造血”并重,把农民作为农村农业现代化的主体,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帮助他们持续稳定增收;要强化组织保障,把党支部建成坚强战斗堡垒,坚持选派第一书记制度,选优配强基层干部队伍,完善制度设计,形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体合力。

千年小康梦,百年奋斗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持续扎实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对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更加信心百倍!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80384700。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1/0222/111852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