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北京要闻

年味儿里的家风

2021年02月23日 11:08

“乡愁梦萦,灯火可亲。”新春佳节,团圆是永恒的主题,家庭是最强的“引力”。而今年,原地过年的人也找到了各自的团圆方式。通过视频连线,家人相隔千里互相拜年,亲人传照片合成“云全家福”;曾经过年返程“晒爸妈塞满的后备厢”,如今变成“晒爸妈寄来的年货”……别样的年味儿,让大家更真切体悟到了家的依归。

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家有着特殊的价值。通俗地说,它是妈妈的一桌菜、爸爸的一席话,是我们无论走多远都想回的港湾。往大了说,它是构建我们人生逻辑的重要一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举凡读书认字之人,莫不熟稔这些词。从个人到国家,从正心诚意修身到治国平天下,“齐家”不容忽略、不可越过。孝老爱亲、相敬如宾、兄友弟恭、妯娌和谐、克勤克俭、忠厚传家,这些发轫于家庭的传统美德,融化在中国人的基因血脉里,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选择。某种意义上,春节,之所以被视为“百节之首”,很大程度就在于其蕴含阖家团圆之意,集中体现着中国人对“家”的文化体认。

由己而家,由家而国,家是一个人步入社会的起点和前提。家风,则是很多人精神成长的营养来源。就拿春节来说,围炉守岁,老少一堂、家人团聚,辞旧迎新之时,往往都饱含着家风传承的点点滴滴。聊聊国事、唠唠家常,说说心事、诉诉烦恼,聊聊过往、话话亲情……欢欣喜乐间,年轻人聆听着年长者的教诲,一年一年地成长成熟,同时关爱着年幼者,一年一年地叮嘱叮咛,于此守护着共同记忆和共同价值,让那些优秀的品质得以代代流传。

家风正源头清,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事态度、处世伦理。在这方面,老一辈革命家的身体力行,至今读来仍有重要启示。长子毛岸英从苏联留学回国后,毛泽东把他送到农村和工厂接地气。新中国刚成立,毛岸英和刘思齐结婚,毛泽东力改旧习,喜事简办,将自己1945年重庆谈判时穿的大衣作为礼物送给新人,并风趣地说:你们结婚了,我很高兴。可我又没有什么东西送给你们。这件大衣送给你们俩,略表我的心意。以后岸英白天穿,晚上你们俩盖,也算我送了礼物给思齐了。“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这就是家风的力量。

时代向前,家风悠远。眼下,传统家庭结构正在剧烈变化,家的概念和形态已与当年大为不同,“三口之家”的核心家庭成为主流,传统家族式“大家庭”愈发分散,“留守”与“流动”成为描述家庭状态的关键词。社会结构的变迁,也深刻影响着传统伦理支撑的家庭关系,老人赡养、子女教育、婚姻稳定等问题凸显。如何在新的时代场景之中,找到家庭建设的基点,让向上向善的力量在亲情中凝聚,这不仅关乎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更关乎家庭幸福、国家发展的未来。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特殊的春节,不变的年味儿,重视家庭,传承家风,将给现代中国注入更多温暖的价值。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1/0223/111866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