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党刊推荐 《前线》杂志

2020年国际关系大变局新特点

2021年02月23日 13:47

[中图分类号] D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529-1445(2021)02-0040-05

2020年是人类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国际关系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国际关系变化幅度大、涉及基本结构,对之后发展有深度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这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由于2020年国际关系中叠加了许多偶然因素、突发事件而加速演变。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百年未遇之大疫情,突发事件全年不断

正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徐徐展开之际,2020年各种偶然、突发事件层出不穷。1月3日,伊朗重要军事领导人苏莱曼尼在伊拉克遇袭身亡,中东各派武装冲突不断。9月底开始,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在纳卡地区打了一场激烈的小规模战争。12月30日,在也门亚丁机场上,新联合政府专机刚落地,突发3起连环爆炸造成上百人死伤。一个接一个突发事件冲击着国际关系之外,还有各种影响的大事件接连不断。如美国连续退出世界卫生组织(WHO)等国际组织,严重冲击战后多边制度体系。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达成,亚太15国形成一个世界最大的经济合作体。12月下旬,欧盟和英国达成协议,延宕4年的“脱欧”进程画上句号,英国正式脱离欧盟。12月30日,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完成,标志着中国欧盟两大经济体的合作迈上新台阶。在这些大小事件中,能影响全年、波及全球的最大事件还是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多国暴发并迅速蔓延,世界21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乎都有波及。12月,新冠病毒出现变异,传染性更强。时过一年,世界仍未能控制住疫情,在一些国家反而愈演愈烈。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成为1918年大流感之后,百年未遇之最大流行疾病和公共卫生危机。新冠病毒是人类公敌。它对人类的攻击不分种族、肤色、国家、社会制度,不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这场大疫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社会的一个重大标志性事件。新冠肺炎疫情使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按了“暂停键”,直接导致全球经济增长停滞、发展势头放缓、社会失业增加。2020年的全球经济面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严重的衰退。美国经济增长率为-4.3%,欧元区经济增长率为-8.3%,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为-3.3%。

新冠肺炎疫情打击的是整个人类社会,大国小国、强国弱国概莫能免。在百年未遇之大疫情面前,世界各国理应患难与共、共克时艰。然而纵观2020年全年,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的表现令世人错愕。美国特朗普政府从党派政治需要出发,在国内未能采取有效措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结果使美国成为此次疫情中表现最差的国家,遑论在国际上承担协调各国积极抗疫的责任。至2021年1月19日,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2400万例,死亡病例超40万例,均为世界各国最高。美国不仅未负起抗击疫情的国际责任,还带头施放“政治病毒”,不断退出国际多边组织和协议,破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国际多边体系,发起从贸易到外交制裁的多领域极端事件。

国际关系出现特殊观察“窗口”,有助于把握各国的综合实力及相互关系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意味着国际关系格局内部结构与矛盾正经历重大演变。新冠肺炎疫情使这一演变的速度进一步加快、深度进一步延伸、广度进一步拓展。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百年未遇之大疫情之时,如何认识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深层变化?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关系格局演变会造成什么样的冲击?国际关系研究中,关于各国综合实力的认识与比较一直是个重要课题。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前,对各国综合实力的认识集中在传统的硬实力、软实力分析上。例如长期以来主要分析各国的军事、经济、国土资源等方面的硬实力,冷战结束后近30年增加了对政治、文化、外交等方面力量的分析。

而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各国的应对措施及实践效果如何?应该如何认识各国真实的综合实力?在百年未有之“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冲击下,除传统的硬实力、软实力因素之外,至少还有以下因素在各国真实的综合实力中作用突出。一是各国政府的政策制定能力。这主要是指各国政府能否制定正确应对政策的能力。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面前,世界不少国家政府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制定正确的应对政策,甚至制定了错误政策,无法应对疫情肆虐,反致社会动荡、人民受难。二是各国政府的管控能力。这主要是指各国政府能否将制定的政策贯彻下去,对复杂形势的冲击具有管控能力。三是各国社会内部的共识凝聚能力。这主要是指各国政府制定政策和管控措施能否在社会各阶层中形成共识,产生凝聚合作能力。四是各国民众的行为自律能力。这主要是指各国民众能否在大灾大疫面前根据国家政策和政府管理自觉配合,对个人行为自行约束的自律能力。五是国家政治制度成为各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基础,甚至成为抗疫减灾的决定性因素。“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中国为何能在世界各国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突袭时,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并为世界抗疫作出重大贡献,成为2020年唯一正增长的大型经济体?最根本原因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起了保障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最根本的是因为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了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不断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

将以上新认识与传统的硬实力、软实力认识结合分析,就能比较完整准确地把握各国的综合实力及相互关系的演变。

国际关系变化呈现新特点,值得高度关注

主权国家仍然是21世纪国际关系中最主要的行为体。在这次疫情之前,国际关系中有200多个主权国家、几千个政府间国际组织、几万个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及数目众多的跨国公司等各种行为体。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让世人看到,在林林总总、形形色色的国际关系行为体中,在应对各种危机和处置重大事件时,真正起主导作用的往往是主权国家。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流行过程中,病毒主要通过人和物品传播。而要切断病毒国际传播的途径,最主要的就是通过国家边界管理来实现。而对国家边界管理是由主权国家进行的,是国家主权的体现。在这次全球防疫中,国家边界管理极其重要,守住国门严防病毒国际传播成为关键因素之一,而把守国门只能由主权国家来做。在世界区域组织中,让渡国家主权最多的欧盟内部,国家边界管理还是由主权国家进行。在全球防疫中,不论是防疫政策制定、公共医疗措施采取、医疗物资采购分配,还是边境管理、社会救助、刺激经济复苏等,均由主权国家起主要作用。新冠肺炎疫情凸现主权国家仍是21世纪主要国际关系行为体,而不是疫情前很多研究认为的国家主权将被削弱。而由主权国家中央政府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在协调和统筹抗疫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如世界卫生组织、欧盟、非盟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快速出现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在这次疫情中几乎销声匿迹,作用不彰。

主要大国之间关系复杂化。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世界各国理应患难与共、共克时艰。然而美国领导人盲目自信、消极抗疫,为推卸抗疫不力的责任、转移本国舆论视线,一味混淆是非,毫无理由地借疫情抹黑别国,把利己主义、单边主义、霸凌主义发挥到极致,退出众多国际组织,企图以“五眼联盟”为核心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在疫情期间,美国继续加强对俄罗斯的施压力度,破坏战略武器之间的平衡。美国将签证“武器化”,12月下旬宣布关闭除美驻莫斯科使馆外的最后两个总领事馆。在对华关系上,美国政府“重拾臭名昭著的‘麦卡锡主义’和早已过时的‘冷战思维’,蓄意挑起意识形态对立,突破了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底线”,制造各种借口不断干涉中国内政,企图遏制中国的正常发展。美国为一己私利到处发动贸易战、各类制裁,与多国关系加剧紧张。美国对外关系失去理智、道德、信用的各种表现,给世界抗疫和战略安全与稳定带来了巨大破坏性影响,严重增加了全球形势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莫斯科出席上合组织外长会时表示:“今天的美国正在成为当代国际秩序的最大破坏者,应坚决防止强权政治把这个世界拉回到‘丛林时代’。”

大国综合实力之间的消长加快。各国抗疫政策不同、所受冲击不同、客观效果不同,这场疫情对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有加快作用,对影响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主要大国之间的实力消长有加快作用。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经济遭受重创,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国经济同样损失不小。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国经济和社会秩序同样遭到冲击。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抗疫与经济表现却好得多。因此在疫情之后,世界上主要大国之间的实力排序,包括各自的绝对份额和相对之间的比例关系定会有所变化。

发展中国家的抗疫表现远超西方发达国家。从确诊病例、死亡病例,经济抗跌、社会稳定等方面比较,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抗疫效果要好于发达国家。如非洲,作为世界上最贫穷、人均卫生开支最低的地区,抗疫成绩惊艳全球。由于非洲大多数国家高度重视、应对政策正确,创造了许多低耗高效防疫办法,确诊病例数是世界各大洲中最低的(除大洋洲外)。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高度重视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认真、科学地采取抗疫对策,有效控制住疫情,取得了超出西方发达国家的抗疫成绩。当然,这场疫情也对发展中国家造成巨大冲击,其中印度、巴西确诊病例较多。但总体来看,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表现好得多。

国际关系真正进入数字和智慧时代。新冠肺炎疫情对人类生存状况和发展方式的深刻影响正逐步显现。人类的生活环境和交往方式要求更加清洁、卫生。未来的人类社会,非接触性、远距离接触会成为主要交往和行为方式之一,人们对服务、环境、产品要求会更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方式都会相应改变。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一些传统行业不可避免受到冲击,甚至会变成日落产业,而新兴行业迅速出现和发展,智慧社区、智慧城市、智慧国家建设进程将会进一步加快。同时,国际间疫情防控、经验交流、物资运输等均大范围使用数字技术。数字技术深入国际关系各个方面,并发挥了巨大作用。

2021年后的国际关系将呈现几大发展趋势

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面对人类历史上首次遭遇的未知病毒攻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了最“硬核”的防控措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最短时间内有效控制了国内疫情,有序恢复了经济社会发展,率先筑起牢固的抗疫防线。同时,中国政府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政府通报疫情状况和抗疫经验,在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积极开展“卫生救援外交”。一是中国通过元首外交号召世界各国团结抗疫。在多次重要国际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不断倡导“团结抗疫 共克时艰”理念。在2020年3月26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5月18日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6月17日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以及9月下旬联合国成立75周年系列高级别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都发表重要讲话,为世界抗疫指出方向。二是中国为全球抗疫提供专业经验、研究成果和专家组、医疗队。在刚刚取得阶段性胜利后,中国政府从3月起通过多种形式为全球抗击疫情斗争提供支持。如“向有需要的34个国家派出36支医疗专家组”,通过视频会议形式分享中国抗疫经验、帮助一些国家培训专业抗疫人才,等等。三是中国为全球抗疫提供了大量物资和资金支持。一年来,中国发起了“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全球紧急人道主义行动,向150多个国家和10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中国宣布两年内提供20亿美元国际援助、在华设立全球人道主义应急仓库和枢纽、免除最贫困国家的债务、中国新冠疫苗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助力抗疫,等等。中国在此次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表现突出,最早控制、最早复产,最早实现经济增长。中国的抗疫成绩和贡献,受到世界各国高度好评。

“东升西降”的大趋势日渐凸显。新冠肺炎疫情前,国际关系学界曾作出过“发展中国家整体上升是21世纪的主要趋势之一”的判断。尽管全球受到疫情冲击,但这一趋势没有改变。一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吸取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训,尽量减少贫富差距、消除内部各种矛盾,注重民生福祉。发展中国家的工农业占比较高,服务业占比较低,而西方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占比很高。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对服务业尤其是高端聚集性服务业打击沉重,这也是发达国家经济损失重、发展中国家经济损失较小的原因之一。二是发展中国家人口相对年轻、经济增长速度快。疫情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将如疫情前一样,以继续高于西方发达国家的速度向前发展。三是发展中国家团结协作、共同维护多边制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助于各国共同发展。疫情中,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守望相助、团结协作、互相支持。当疫情肆虐时,某些发达国家忙着推卸责任,破坏战后形成的国际多边体系,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坚定地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多边体系,展示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愿景,顺应了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

美国新政府的战略调整难掩下降趋势。2020年是美国总统选举年,特朗普政府为掩盖败绩,在对外关系上大搞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干涉别国内政。这些行径遭到世界多国的抵制和谴责。特朗普政府在内政外交上错误不断,12月在总统大选中败给民主党候选人拜登,然而特朗普为翻盘搞了一个又一个闹剧。2021年1月6日,甚至有其支持者闯入国会。20日上任的拜登新政府,可能实行和特朗普政府不同的内外战略。然而美国面临的各种政治、社会矛盾仍难以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红利出尽,经济结构与全球化时代国际发展趋势不相适应,新政府难以扭转美国综合国力相对甚至绝对下降的历史趋势。

世界经济有望快速反弹。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势头在新冠肺炎疫情中遭遇强阻,但纵观2020年世界经济表现,第二季度下滑幅度最大,第三季度即强劲反弹。深入分析世界经济发展内部结构和发展动力,可以看到世界经济存在强劲内生力量。世界经济的市场规模、内在联系、供应链的韧性早已今非昔比。只要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随着疫苗接种进程的加快以及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和各国相继采取经济刺激等措施,2021年世界经济快速反弹将是大概率事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3]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5月22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4]王毅.就2020年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接受采访[N].人民日报,2021-01-03.

[5]张历历.当代中国外交简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张历历,外交学院教授、当代中国外交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外交学导论》第一首席专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1/0223/111868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