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文化热点

决胜脱贫攻坚,闽宁携手为建党百年华诞献上了一份厚礼

2021年03月17日 13:21

 

1

山海扶贫情,讲给大家听。“理想照耀中国——国家广电总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电视剧展播”剧目之一,23集电视剧《山海情》在多个卫视的黄金时段热播,受到广大观众热烈追捧,口碑和收视率双获丰收。电视剧《山海情》接地气,把搬迁移民马喊水、李大有、李水花、马得宝、白麦苗,基层干部马得福、麻县长,福建对口扶贫干部吴月娟、陈金山,扶贫专家凌一农这些人物演绎的感人至深、栩栩如生。《山海情》以福建省与宁夏回族自治区进行的“东西协作”扶贫为背景,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西海固的移民们在国家政策号召下、在福建对口帮扶下,硬是将飞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传奇经历和奋斗历程。《山海情》通过桩桩件件融汇在生活中的扶贫故事,展现脱贫攻坚的中国智慧,向乡村振兴的新征程献上了一份厚礼。《山海情》以平民视角、国家叙事和国际表达描绘了闽宁深情,全景透视了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帮扶的“闽宁模式”。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吸引了广大观众的眼球,演员们饱含正能量的真情演绎引发了寻常百姓强烈的共鸣。电视剧《山海情》受热捧,演员们的精彩演绎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内容为王,一个个饱蘸福建宁夏两地山海深情,活生生的带有泥土气息的动人故事才是吸引广大观众的真正所在。由于客观的原因,电视剧《山海情》只是还原了闽宁对口帮扶,合力攻坚啃硬骨头、拔穷根的一些侧面,真实的故事比电视剧更曲折、更精彩。

1997年的春天。根据党中央东西部协作扶贫战略部署,福建和宁夏结成了帮扶对子。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来到宁夏调研,他提议将西海固不宜生存地方的贫困群众搬迁到银川河套平原待开发荒漠地,建设新家园,并亲自为移民村命名“闽宁村”。

在福建援助资金支持下,闽宁村在干沙滩上破土动工,首批8000多移民从西海固搬迁到了这里。为了过上好日子,大家铆足了劲儿,一起兴修水利、整理土地、引黄河水入滩。福建还派来技术专家,带领乡亲们建大棚、种菌菇发展生产,硬是在干沙滩上建起了新家园。

党的十八大以来,借助福建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要素,结合当地特色,发展葡萄、枸杞和养殖等特色产业,闽宁村脱贫致富走上了“快车道”。从依靠“输血”到自己“造血”,闽宁村探索出一条新的乡村振兴之路。闽宁村逐步发展成闽宁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闽宁镇打破了单一的产业模式,培育出种植、养殖、劳务、光伏、旅游等多个特色产业,农民的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昔日的干沙滩彻底变成了繁荣富裕的“金沙滩”。农民群众彻底拔掉了穷根,告别了贫困,过上了幸福的新生活。

干沙滩变成金沙滩,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功不可没,书写了精彩的一笔。承载着习近平同志的殷切嘱托。1996年以来,“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遵循“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协作、共同发展”的方针,主动扛起对口帮扶宁夏脱贫攻坚的历史使命,11批180余名福建挂职干部接力攀登,2000余名支教支医支农工作队员、专家院士、西部计划志愿者敢于牺牲,将单向扶贫拓展到两省(区)经济社会建设全方位多层次、全领域广覆盖的深度协作,与宁夏人民一起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帮扶的“闽宁模式”。电视剧《山海情》刻画的人物形象福建菌草专家凌一农教授(黄觉饰演)、福建对口帮扶挂职干部陈金山副县长(郭京飞饰演)就是闽宁对口扶贫群体的缩影。

“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坚定不移跟党走、携手共圆小康梦的感人事迹不断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为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作出新的更大贡献。2020年7月3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了“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

 

2

电视剧《山海情》全景再现了闽宁携手决胜脱贫攻坚取得的喜人成绩,同时也艺术的再现了西海固恶劣的自然环境,述说了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人民一件件、一桩桩常人想象不到生活的艰辛。闽宁镇是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的一个经典名片,是宁夏乃至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的标杆、榜样。闽宁镇脱贫攻坚的成功案例告诉世人,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有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我们敢于胜利,敢啃硬骨头,不惧任何艰难险阻,不惧任何困难。

易地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习近平同志在地方工作时就进行了不懈的实践和探索。易地搬迁扶贫建设新家园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要战略决策,是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结出的一个硕果。“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谨遵习近平同志的殷切嘱托,不畏艰苦、勇挑重担,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真情奉献、久久为功,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赞誉。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群体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开创的闽宁协作事业的坚定践行者,是东西部扶贫协作接续奋斗者,是社会扶贫的创新发展先行者,是全球减贫治理中国智慧的积极探索者。如何让易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给出了答案,树立了样板。闽宁镇的发展经验在全国深度贫困地区有重要的借鉴和推广的价值。

扶贫攻坚必须激发内生动力,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补齐贫困群众“精神短板”,让“没想法”的贫困群众脑子转起来、心里热起来、身子动起来。避免那种“干部干,群众看”的问题。充分发挥困难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闽宁合作,开发扶贫,最精彩、最关键的地方在于:摒弃简单化的、容易见效却不易持久的资金注入和项目投入,把“输血式”扶贫,转为“造血式”开发,引入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行效率,让企业和当地群众双赢,激活和释放企业和社会力量扶贫协作的内生动力,增强造血功能,使扶贫开发形成可持续性的良性循环。通过扶贫开发,拉动经济发展。

闽宁镇积极服务企业,把扶贫工厂与发展企业经济、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等相结合,着力打造就业平台,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双丰收,确保搬迁群众脱贫致富。“易地搬迁+扶贫工厂”开辟就近扶贫路,“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让贫困户能“搬”来幸福新生活,“迁”出美好新希望。

搬迁是手段,实现乡村振兴才是最终的目的。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必须做到安置与安心同在,绝对不能一搬了之,扶上马,还要送一程,要继续做好搬迁后续工作,增强搬迁群众的幸福感,真真正正实现安居乐业的目标。

脱贫致富绝对不能等靠要,幸福美好生活是奋斗出来的,既然党的政策好,就要努力的去奔跑,一心一意跟党走,撸起袖子加油干,接续奋斗,永不停歇!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1/0317/112239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