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习近平“4·19”重要讲话发表五周年 网信事业新成就

科技添柴 “无人经济”升温

2021年03月30日 09:50

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进一步调动市场主体创新积极性,激发市场活力,有效支撑就业,中央网信办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提出了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15个重点方向和支持政策,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本文聚焦“无人经济”,带您了解其独特优势和发展机遇。

为生产赋能,提效率降成本

贵州天义技术有限公司的“无人工厂”。

在偌大的工厂里,没有一名生产线工人,仅有机械臂、机器人有序而高效地忙碌着……这宛若科幻电影中的画面,正在贵州天义技术有限公司的“无人工厂”内悄然上演。

近年来,贵州天义技术有限公司聚焦发展柔性制造等新制造模式,通过以机器视觉等人工智能技术和装备升级关键工位,完成生产线智能化改造,从而实现数字化控制的无人工厂模式。

得益于智能化生产车间的“柔性制造”,无人工厂可以根据实际加工需求将多台机床设备集合起来,在最少的人工干预下生产范围内的所有产品,实现“多样化、小规模、周期可控”的生产效率,在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提高生产线的产能和适用范围。

“打造无人工厂也能让工人获得成长。”公司负责人田刚表示,通过用更多的机器人和自动化装备‘换人’,让原本从事流水线体力工作的工人转变为管理智能设备的技术工人,实现人与设备之间“互利双赢”,发挥各自优势来提高生产效率。

在黑龙江垦区七星农场举办的农机无人驾驶作业演示会现场,一台无人驾驶收割机在稻田内演示收割作业。新华社记者 孙晓宇 摄

此外,在农业领域,近6000台无人拖拉机和超5000台无人植保飞机在新疆参与农业生产;黑龙江友谊农场实现无人驾驶插秧,秧苗栽植更均匀,每亩地节约人力成本16元……无人拖拉机、智能收割机、智能除草机、挤奶机器人、农业自动化与控制系统等深刻影响了农业生产,推动着智慧农业的发展。

在高危行业和恶劣工作环境下,危险作业机器人已经可以代人“涉险”。以有色金属行业为例,工厂、矿山事故风险高,机器换人需求迫切。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在上述行业推广全流程的少人无人化生产,督促企业对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自动驾驶采矿设备,将使工人不必再承受安全风险和恶劣的作业环境。

“从制造业到农业生产,从码头到矿山,智能化将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典型特征,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已经成为共识。”南京大学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副所长王崇骏说。

为消费加码,新业态释放活力

上海虹桥机场内的无人便利店为机场旅客提供“即拿即走,无感支付”的全新购物体验。

无人零售、无人驾驶、无人配送……得益于科技进步,以“无人经济”为核心的一批新业态已在不少大中城市加速落地,满足消费者对安全、便利和多元生活的旺盛需求。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无人零售相关企业超1.6万家,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超5.6万家,2020年以来均增长30%以上。

既没有人工收银,也没有自助收银设备,选好商品便可通过闸机径直离开……在上海虹桥机场内,自带“高科技基因”的云拿无人便利店为消费者准备了一场“拿了就走”的购物体验。

与传统便利店不同,消费者只需提前扫码绑定支付方式便可进店选购,店内购物系统基于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传感器融合等一系列AI(人工智能)技术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及商品进行精准识别。在离店时,消费者直接走出闸机就可以完成结算,之后会在手机端收到消费账单,整个结算环节只需3-5秒,订单准确率高达99.9%。

“收银至少占据了店员50%的工作量。”云拿科技首席执行官冯杰夫表示,受疫情影响,传统便利店正面临被迫缩短营业时间、人手不足等严峻考验。相比之下,无人便利店收银效率提高了78%,更是省去柜台收银的环节,收银人力成本节省100%。自2020年2月恢复营业以来,云拿便利店订单数较疫情之前提升了32.21%,销售额增长近三成。

除了最大程度节省人力运营成本,无人便利店还能够对系统收集的消费者购物数据进行分析,进而提升门店的运营效率。据了解,云拿提供的数据系统关注分析两个转化率,即商品上架后被多少人看到以及被看到之后的购买转化率。前者关系到商品陈列是否需要优化,后者则可以为商品定价和营销策略提供判断依据,让门店运营者不必再“拍脑袋”做决策。

近两年,基于5G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驾驶等技术正在我国不断推进。10月10日,北京正式开放了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在海淀、亦庄的站点,乘客可以直接下单免费试乘这项服务,每辆自动驾驶出租车同一时间最多可接待2位乘客,乘坐人需年满18至60周岁。同时,车内会有安全员保障行车安全。

小恒水饺在北京试点无人车配送服务。

近期,一些消费者发现,中午为他们配送外卖的不再是骑着“小电驴”的外卖小哥,而是一辆辆科技感十足的无人驾驶车。这些无人车属于一家连锁餐饮企业,基本保证在半小时内送达,效率超过了传统配送方式,也满足了安全、卫生的“零接触”需求。企业创始人介绍,该企业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无人车配送的餐饮公司,“中国餐饮业的无人化正在提速,尽管无人车技术还不成熟,但它代表了未来发展趋势。”

为就业提质,创造大量新岗位

2020年9月15日,观众在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参观了解工业智能机器人。

“无人经济”的发展,使机器人大规模进入生产领域。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目前中国工业机器人年产量约15万台,全球占比40%左右。中国电子学会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机器人市场规模近年来保持着20%左右的平均增长率,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97台/万人,正快速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机器人越来越多,工人会失业吗?

针对“无人经济”发展可能影响就业的质疑,专家指出,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都伴随着旧岗位的淘汰和新岗位的产生,“无人经济”的发展可能会减少一些辛苦、危险的工作岗位,从长远看却能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机器人取代了一些工人,也需要人员对机器人进行运维。不久前,人社部等部门联合颁布了“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这一新兴职业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相关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当时很多同事以为,实现智能化生产后就要没饭吃了。”几年前上海威派格智慧水务股份有限公司开始筹建智能化工厂,让员工张建国没想到的是,在工厂升级的同时,他和同事们通过一系列培训也在技能上得到了提升。张建国把握住机会,如今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已升为部门主管。“懂得‘照顾’机器人,让它们处于最优状态,掌握了这些,就是有了一技之长,无论去哪儿工作都能找到一席之地。”张建国说。

贵州翰凯斯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无人驾驶汽车底盘。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无人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越来越多人进入。

贵州青年金风徐在本科时学习汽车电子技术,毕业后回到家乡,在主要生产无人驾驶汽车底盘的贵州翰凯斯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找到了心仪的工作。“基于这个底盘,客户可以搭建具有配送、观光、清扫消毒、安防巡逻等各种功能的无人车,可广泛应用于园区、景区、商场等多种场景。在这里干有盼头!”金风徐说。

西安理工大学教授朱宗乾指出,应对“无人经济”带来的就业问题,关键在于“就业转化”。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会带动更多新消费服务场景出现,增加新的工种和岗位,要通过培养高技术水平人才和团队,普及相关技术和实用技能,为“无人经济”的潜在就业者提供帮助,加快新旧职业转换速率。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1/0330/112296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