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大视野 科技

新时代需要怎样的科学家

2021年04月01日 15:32

在中国,老一辈科学家的形象深入人心。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的春天”,无论是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己任的钱学森、邓稼先,还是对科学研究废寝忘食、昼夜不舍的陈景润,都鼓舞了几代青年学子以科学为志业。如今,科学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还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构建新发展格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支撑。在新时代的中国,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科学家?

第一,我们需要爱国的科学家。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的结果。新时代的科学家与老一辈科学家所处的时代环境不同,学习成长经历不同,但同样对祖国怀有深厚感情,同样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的信念。每一位科学工作者,都应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结合起来,把自己的学术理想与发展更美好的人类社会结合起来,把科学精神与爱国精神结合起来。

第二,我们需要科学精神的弘扬者。绝大多数科学家不是文艺作品中的“科学怪客”,也不是惊才绝艳般的“科学巨人”,而是我们身边以科学研究作为职业的普通人。然而,正是以这些普通的科学家为主构成了科学共同体。在科学共同体内,科学知识得以储存、交流和评价,为科学工作的有效性提供了社会保障。科学精神就是得到科学共同体普遍认同的规范和精神气质,既包括个人在从事科研工作时要大胆质疑,认真实证,不断试验,也包括公有性、独创性、普遍性、无私利性、有条理的怀疑主义等科学的精神气质。新时代的科学家应将科学精神奉为圭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维护科学共同体的自主与尊严,促进公众理解科学、参与科学、信任科学。

第三,我们需要原始创新者。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科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就是创新。新时代最需要的,是能够取得“从0到1”原始创新的科学家。原始创新包括提出新概念,建构新范式,回答人们关心的基本科学问题;对经典的理论、学说提出挑战;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新的研究方法等方面。原始创新能催生新的重大科学思想和科学理论,产生颠覆性技术,对于引领科技革命和改变世界格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应有一批科学家敢于啃硬骨头,开辟新领域、提出新理论、发展新方法,立志在研究中取得突破性原始创新成果,争夺国际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只有营造出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科研环境,才能鼓励更多十年磨一剑、甘坐冷板凳,始终追求原始创新的科学家。

第四,我们需要战略科学家。战略科学家是具有战略眼光的科学家,也是科学家中的战略家。他们根据对科技与社会发展趋势的预判,着眼于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将科技创新与国家战略结合起来,对关键领域的科学问题和“卡脖子”技术进行前瞻性的研究布局,对社会领域的重大问题进行科学思考,用科技进步引领国家和社会发展。战略科学家是非常稀缺的,因为他们不仅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取得卓越成就,还要对科学技术的前沿和全局有远见卓识,对科学以外的人类社会生活有深刻洞察。培养战略科学家,需要适宜的社会环境,比如在教育中要防止过早过细的分科。如果普遍缺乏文理交融的通识教育和学科贯通的全才培养,具有潜力的青年科学家就很难成长为战略科学家。

第五,我们需要有公共关怀的科学家。中国传统的士大夫兼具人文学者与官员于一身,虽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但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先天下之忧而忧”“达则兼济天下”的精神,体现的正是学者对公共利益难能可贵的关怀。在现代社会,哪怕是研究非常狭小的专门问题的科学家,也因其科学家的身份而在社会公共事务上享有一定的权威。因而,虽然科学家的本职工作是做研究,但一个科学文化繁荣的社会,应该有更多的科学家坚持科学判断、参与政府决策、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在公共领域中履行好科学家的社会责任。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提供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科学家不仅是各类科学活动的主体,也在广泛的社会活动中发挥着创新引领、预测阐释、咨询顾问、评价批判、教育传播等核心作用。我们需要原始创新者、战略科学家等科学精英,也需要千千万万为科学大厦添砖加瓦,为维护科学共同体的健康发展,为社会的持续进步而努力奋斗的科学工作者。社会对科学家所扮演的角色抱有美好的期待和想象,科学家也希望得到更多来自社会的承认、尊重,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1/0401/112332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