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北京要闻

北京本地确诊病例动态再清零

2021年04月05日 08:41

4月3日,北京地坛医院在院治疗的最后一例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治愈出院。至此,本市实现了本地在院确诊病例动态再清零。截至4月3日24时,本市已连续64天无新增报告本地确诊病例。

疫情来袭:精准迅速流调溯源

2020年12月14日,本市报告1例隔离期满后核酸检测阳性的确诊病例,此后陆续报告了3例关联本地确诊病例,这起发生在朝阳区的疫情为全市疫情防控拉响了警笛。顺义区、大兴区分别在去年12月底和今年1月发生局部聚集性疫情。

精准、迅速的流调溯源是疫情防控的基石。一天天的疫情通报,一根根的流调线条,向公众传递着疫情形势的走向,以未知预警风险,以确知安抚人心。“朝阳区散发疫情病毒均属L基因型欧洲家系分支1,为同一传播链。”“此次疫情为一起由1例印度尼西亚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导致的,在顺义区多个点位发生续发病例,并在顺义区金马工业园造成局部聚集性疫情。”“大兴区报告2例确诊病例病毒为英国发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感染源初步判定为境外输入。”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的寥寥数语,勾勒出明晰的传播链条,背后则是疾控人员不眠不休的追问和求索。

风雨同舟,勠力同心。

1月13日,朝阳区汉庭酒店大山子店宣布调整为低风险地区;1月30日,顺义区中风险地区实现清零;2月9日,大兴区天宫院街道融汇社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至此,全市所有地区均为低风险地区。4月4日,市卫健委发布通报,截至4月3日24时,朝阳区已连续95天无新增报告病例,顺义区已连续74天无新增报告病例,大兴区已连续64天无新增报告病例。

从容救治:隔离病房不隔离爱

“清零”的背后,站着打满全场的“地坛人”。

“我什么时候能出院?”在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二科护士长王颖最常听到的就是这个问题。“您的体温已经正常好几天了,各项化验数值、CT结果,都比入院时要好。咱们心情要放松,病情一定会好起来。”

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在市医管中心的统筹下,北京地坛医院组织专家和护理团队,到隔离收治区域共同参与诊治,包括感染、重症、中医、影像、检验等多学科专家组,每天巡诊患者、集体会诊会商,坚持中西医并重,中医100%参与救治,精准研究制定一人一方和一人一策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确保救治效果。

北京地坛医院护理部主任张志云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患者来到病房,这里就是他们的家,我们就是他们的亲人。”病房里最小的患儿只有8个月,这么小的孩子独立住院,对于护士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医院选派了儿科、感染科医生双查房,护士们当起了“临时妈妈”,孩子高烧不停哭闹不止时,她们就整天整晚将孩子抱在怀里,轻声安抚。“临时妈妈”还给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依依”,寓意人与人之间相互依靠。2月8日,8个月大的依依和87岁的新冠肺炎患者张女士同日出院。这一老一小也是这次疫情本土病例中年龄最大和最小的患者。

隔离病房不隔爱。

从2020年初开始,作为北京市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医院,地坛医院的医护人员一直在坚守,他们的每一分努力,都是为了帮助患者尽快走出病房。隔离病区靠近出口的那间病房,是即将出院患者沐浴更衣的房间,护士们给这间病房命名为“快乐小屋”。“我们希望大家快快乐乐地出院,一切都会好起来!”张志云说。

新的战斗:共同构筑免疫长城

“1000万!”4月2日,这个数字刷屏了。

当天,市卫健委副主任高坚宣布:北京市新冠疫苗接种突破1000万人!

一场新的战斗已经吹响冲锋号,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正在加速推进。300多个临时接种点开足马力,日接种能力达到40万剂以上,检验检疫、交通运输、社区工作者等九类重点人群第2剂完成率达到96.5%,通讯、物流、环卫等行业接种率超过85%,医疗战线医务人员既是服务者,又是率先垂范者,接种率达到87.8%……

一切只为早日筑起免疫长城。

“咱也给国家构建免疫屏障添砖加瓦了!”百岁老人、东城区大雅宝社区居民梁天俊在接种疫苗后自豪地说。接种新冠疫苗后,老人依旧每天骑着他的三轮车出门买菜,“我心里更踏实了!”

一辆辆流动车,一个个机动队,进小区、进园区、进高校,将疫苗接种服务送至市民身边。4月底前,本市将完成核心区(东城区、西城区)和机场所在区(顺义区、大兴区)18岁及以上人群接种,其他区18岁及以上人群接种将于5月底前结束。

构建全市免疫屏障的战斗正在进行中。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1/0405/112352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