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宣讲家网评论 理论研究

切实提高战略思维能力

2021年04月25日 15:27

战略思维能力,就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深入研究中国国情和时代发展变化,从战略高度思考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制定出一系列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的方针政策,引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走向胜利,使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这一伟大进程中,我们党积累了进行战略思维的丰富经验。深入学习和掌握这一宝贵精神财富,不断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对于我们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战略问题首先是方向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提到一个红军长征中的故事:红军过草地的时候,伙夫同志一起床,不问今天有没有米煮饭,却先问向南走还是向北走。这说明在红军队伍里,即便是一名炊事员,也懂得方向问题比吃什么更重要。只有洞悉事物发展总体趋势,明确了战略方向,才能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解决好战略布局、战略步骤、战略重点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从而产生正确的战略行动。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引领中国革命航船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进,展现出高超的战略思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一度陷入低潮,一些人对革命前途感到悲观,产生“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毛泽东同志透过现象看本质,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一系列重要著作中,深刻分析了中国的特殊国情,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作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战略判断。抗日战争初期,针对当时出现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等错误论调,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基于对敌我双方特点的深刻分析,鲜明提出抗战是一场持久战,最后的胜利是中国的,并科学预见了这场战争的历史进程,指出这场战争将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为整个抗战指明了方向。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指出:“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中国共产党人的正确政治方向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坚守的政治方向,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这一政治方向,深刻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反映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人最根本的政治遵循。

立足全局和长远观察思考处理问题。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战略思维的本质要求是一切着眼全局,即把全局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全局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在事关全局的重大原则问题上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王明等“左”倾冒险主义者不懂得着眼全局,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不丧失一寸土地”,同优势敌人一味死打硬拼,反对一切必要的退却,结果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毛泽东同志在批评“左”的教条主义者时指出:“他们看问题仅从一局部出发,没有能力通观全局,不愿把今天的利益和明天的利益相联结,把部分利益和全体利益相联结,捉住一局部一时间的东西死也不放。”事实证明,全局利益是根本利益,丢掉全局就是丢掉根本。

当然,注重全局并不是说可以忽视局部,因为全局是由它的一切局部构成的,没有局部也不会有全局。如果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局部失败了,就可能出现“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情况。邓小平同志在谈到局部和全局的关系时指出:“有些事从局部看可行,从大局看不可行;有些事从局部看不可行,从大局看可行。归根到底要顾全大局。”

善于抓住关键、纲举目张。战略是管长远的,因此必须坚持两点论基础上的重点论,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毛泽东同志指出:“任何一级的首长,应当把自己注意的重心,放在那些对于他所指挥的全局说来最重要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或动作上,而不应当放在其他的问题或动作上。”陈云同志则指出:“工作要抓住中心,照顾其他”“不忘记经常工作,但必须抓住中心,防止事务主义,乱无头绪”。

抓住了主要矛盾和中心工作,就可以提纲携领带动全盘,事半而功倍;抓不住主要矛盾,忽视中心工作,就会漫无头绪,事倍功半。改革开放后,面对世界纷繁复杂的各种问题,邓小平同志洞察世界发展大势,敏锐地看到时代条件的变化,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发展是核心问题。这一下就抓住了根本,抓住了全局。由此,我们党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站在时代前沿观察思考问题,把党和人民事业放到历史长河和全球视野中来谋划,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在解决突出问题中实现战略突破,在把握战略全局中推进各项工作”。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生与死的较量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强调疫情防控要坚持全国一盘棋,把武汉和湖北作为全国主战场,明确提出“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调集346支国家医疗队、4.26万名医务人员、900多名公共卫生人员驰援湖北,统筹安排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汉市以外的16个市州及县级市。抓住了重点就抓住了关键,掌握了主动。经过艰苦努力,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交出了优异答卷。

统筹兼顾,照应阶段。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没有绝对孤立存在的东西。列宁指出:“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住、研究清楚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对于统筹兼顾,毛泽东同志形象地比喻为“弹钢琴”,指出:“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党委要抓紧中心工作,又要围绕中心工作而同时开展其他方面的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包括了发展的目标,又包括了发展的动力机制、法治保障和政治保证,体现了目标与举措、全面与重点的统一。在谋划全面深化改革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领域改革和党的建设改革紧密联系、相互交融,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改革密切配合”。所有这些,都体现出高超的战略思维。

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事物运动发展的阶段与阶段之间,不但相互区别、相互联系,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转化。当某一阶段向另一阶段推移转变后,要审时度势,及时作出新的战略部署。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明确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的任务和目标。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提出“三步走”战略部署,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高瞻远瞩地擘画了到21世纪中叶之前中国发展的战略安排,提出分两个阶段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围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我们党在不同阶段及时作出相应的战略安排,激励全体人民朝着伟大目标不断迈进。

战略思维是全局思维和综合性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教育引导全党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就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深入学习党的历史,进一步树立全局观念和长远眼光,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80384700。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1/0425/112615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