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大视野 科技

科技向善让生活更美好

2021年06月11日 15:14

和朋友聊天说起计划要买什么,在登录各大电商平台时,是不是立刻就会收到相关产品的推荐?点赞了一个喜欢的短视频,随后内容相似的短视频便会汹涌扑来,科技产品真的如此“善解人意”吗?还是隐约有种被“监听”的感觉?现代社会中,人们90%的生活都会被转化为数据,记录在云端,搜索日志、点击记录、购买目录,大数据会让你的行为轨迹基本处于“赤裸”状态。掌握着这些数据的企业和组织,是用来优化平台实现更加便捷美好的生活,还是利用数据实行价格歧视为自己牟利,抑或直接出售用户隐私信息,这就将不断发展的科技摆在了善恶抉择的三岔路口。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科技是发展的利器,也可能成为风险的源头。要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塑造科技向善的文化理念,让科技更好增进人类福祉。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科技的发展不仅改变着我们所处的世界,也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和人民生活。随着不断进步与广泛应用,科技数倍放大了作恶与向善的能力,作恶的门槛不断被降低,但向善的潜力也非常巨大。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拥有并利用科技是一种能力,向善则是一种选择,而科技向善或作恶的源头始终是人。远至四大发明中的火药,近到人工智能的学习型算法。火药可以绽放绚烂的焰火,开山辟路造福于民,也可以制造弹药在战场上夺走生命。人工智能可以实现远程诊断和医疗,给患者生的希望,但也一样可以用来开发出不断严苛的算法,把外卖小哥逼至绝望。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塑造科技向善的理念,一方面是为了发挥新科技的巨大潜力,帮助人类变得更强大,促进社会进步,让大众生活更美好;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确保新科技被善用,而不是被滥用,甚至被恶意使用,保证科技在符合社会伦理的范围内发挥正向的作用,在使用科技追求商业回报之外兼顾公共价值和社会公德,不越过边界,不突破底线。

科技向善,善在其心。我们可以看到,如今社会各界都已对科技向善这一理念表示出深度认同,无论是科技巨擘,还是初创企业,都将推动科技向善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展示出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追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互联网物流企业不遗余力地驰援湖北,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佳话;利用AI算法模拟人脸的成长变化,帮助寻亲家庭生成失踪孩子成年后的照片,让人脸识别技术寻亲成为可能;利用5G技术,让牧民第一时间掌握牲畜的育种选择、生长状况、饮食优化、疫情预防等信息,每个品种均能根据牧场实际情况生成最佳的饲养模型。发生在身边的事例,让人们感受到科技向善造福大众,已经成为一种具备内驱力的行为。

从共识到理念,要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塑造“科技向善”,依旧需要各界积极有为的努力。这需要科技工作者发挥基础作用,不仅要定义“善”,而且要推动“向”,促进全社会更新关于社会运行、社会秩序和社会治理的认知,顺应社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平台化进程,建立起一个人们充分互信的、福利最大化的社会。也需要科技企业向善而行,让向善成为科技企业的“基础代码”,“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摒弃利用科技手段挖掘人性弱点为自己牟利的行为,平衡商业利益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有所不为、有所必为。更需要政府部门做好监管,从法规与伦理两个维度进行约束管控,促进科研机构、科技公司和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群体联合起来,秉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加强多方互动合作,建立积极的科技利用生态规则。

“每一种技术都既是包袱又是恩赐,不是非此即彼的结果,而是利弊同在的产物”。科技没有善恶,只有人才有善恶,人心温暖,技术就不会冰冷。当科技向善的理念在全社会都得到坚守,世界便会多一些快乐和笑容。

[陈航、郭佳,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报刊社;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公司金融部]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1/0611/113143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