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宣讲家网评论 理论研究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2021年08月25日 14:24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了走好新的赶考之路,需要准确理解和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军,通过接续奋斗和辛勤劳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劳模精神的精神底蕴、文化根基和实践基础

2020年1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阐释了劳模精神的科学内涵,即“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这24个字概括出了劳模精神最一般、最鲜明和最本质的特征。劳模精神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劳模精神植根于5000多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沃土、蕴含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红色基因、形成并弘扬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伟大实践,具有深厚的精神底蕴、文化根基和实践基础。

劳模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沃土。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蕴含的“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天道酬勤”“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优秀因子长期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液当中,代代传承并不断得以发扬光大,为劳模精神的形成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铺洒了厚重的精神底色。试想,一个充斥着消极厌世、无欲无求、万事无所谓的心态的民族是很难产生劳模精神的。

劳模精神蕴含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红色基因。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世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劳模精神脱胎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发展和弘扬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边区和解放区广大劳动人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开展各种劳动竞赛,打破敌人各种封锁,表彰、宣传和推广劳动英雄的先进事迹和先进经验。劳模精神蕴含了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敢为人先、勇闯新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等红色基因,有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劳模精神形成并弘扬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伟大实践。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缔造了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亿万中国人民终于翻身得解放、当家作主人,为劳模精神的形成提供了稳固的政权基础和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实现了全体人民占有社会生产资料,消灭了几千年来的剥削制度,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为劳模精神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制度保障。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中国实现了从人民基本温饱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飞跃,中国人民富起来了。文化教育科技的长足发展,也使中国开始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为劳模精神的形成提供了雄厚的人力资源基础和更好物质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所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如期实现,更是激励无数劳动者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为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不懈奋斗,为劳模精神的发扬光大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光明前景。

二、新时代大力弘扬劳模精神的重要意义

劳模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开拓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中国人民逢山开道、遇水搭桥的精神动力之一。新时代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对于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新时代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顺利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现实需要。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就需要紧密团结和依靠亿万劳动人民,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解决好“卡脖子”问题,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放眼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劳动者素质的竞争。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日益激烈的大国博弈,要继续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就必须培育高素质的劳动者大军,创造出更高的社会生产力,通过接续奋斗和辛勤劳动助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新时代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是坚持工人阶级领导、紧密团结广大劳动人民,巩固人民政权的现实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党和国家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始终高度重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始终高度重视发挥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重要作用。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重大胜利和疫情防控战的重大战略成果,以服务人民群众的实效打动人心、温暖人心、影响人心、赢得人心。面对未来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和风险挑战,党中央始终坚持工人阶级领导,紧密团结广大劳动人民,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方针,不断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不断巩固和捍卫人民的红色江山。

新时代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社会新风尚的现实需要。劳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在全社会树立起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新风尚。要大力做好宣传工作,厚植工匠文化、讲好劳模故事、讲好劳动故事、讲好工匠故事,让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成为广大青少年真正要追的“星”,要坚决批判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想,坚决抵制蔑视劳动、厌恶劳动、逃避劳动等错误行为。

三、新时代青年如何继承和弘扬劳模精神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证明,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时代青年要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披荆斩棘、劈风斩浪,忠实继承和大力弘扬劳模精神,真正做到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加强党史学习教育,从历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广大青年需要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当前,“90后”“00后”等新生代青年没有经历过新旧社会的巨大变迁,也没有经历过改革开放前后的显著变化,缺乏先辈们从“当牛做马”到当家作主、从渴望温饱到发家致富的那种强烈的对比性体验。因此,要通过加强党史学习教育,让广大青年人真正懂得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深刻道理,让他们深入了解“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与时间赛跑的王崇伦、“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时传祥、“把一切献给党”的吴运铎、抱有“禾下乘凉梦”的袁隆平和“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张桂梅等模范人物的故事,从中感受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的伟大力量,以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为人生榜样,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加强劳动教育,坚持全面发展,培养优秀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了学校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实施方案。为了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我们要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和全面发展的方针,尤其突出劳动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巨大作用,锻造广大青少年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团结协作、服从大局,积极探索、开拓创新,艰苦奋斗、吃苦耐劳,谦逊感恩、责任担当的优秀品质,真正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加强政策引导,让青年成长成才与国家建设同向同行。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每位青年的成长都要与伟大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每位青年的成才都要符合国家建设的内在需要。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旨在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因此,青年人成长成才,既要埋头苦干,又要抬头看路。要洞察世界和国家发展大势,及时了解和把握国家政策,善于顺势而为,科学规划自己的人生发展道路,跻身于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行列,以实际行动兑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作者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科技大学基地研究员,天津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53867568。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1/0825/114018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