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北京专题 2022北京两会专题 要闻观察

抓好民生“关键小事”,更好实现“立法为民”

2022年01月06日 09:30

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不仅扩大了民众在立法和监督过程中的参与性,也真正让“立法为民”的立场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为破解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护理难”开展专题询问,为抓好民生“关键小事”持续开展有关条例的执法检查,制定第一个国际语言交往环境建设地方性法规……从人民群众的关切处开展立法和监督工作,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的实际问题,北京市人大及其常委会2021年的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实现北京发展既定目标提供了法治保障,确保首都“十四五”良好开局。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刚刚过去的2021年,北京立法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从制定第一个国际语言交往环境建设地方性法规,到第一次对城市功能区立法,再到国家“三孩”政策出台后,率先修订计划生育条例,以及启动知识产权保护条例、数字经济条例、招投标条例等立法,范围涵盖了冬奥会、公共服务、经济建设等诸多方面。而其中一条主线,可以归纳为——紧扣“人民关切”,做到“立法为民”。

如去年国家“三孩”政策出台后,为解决市民“带娃难”后顾之忧,北京在全国率先修订了计划生育条例,以首善标准制定服务保障措施。诸如延长生育假、设立育儿假,推动创建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等,都及时适应了三孩时代的生育服务需求。

而为冬奥会提供好法治保障,也契合了市民对于冬奥会的美好期待。去年,北京制定了第一个国际语言交往环境建设地方性法规,对公共场所外语标识实行统一译写标准,以及谁设置、谁管理体系,全面提升首都国际交往语言环境,助力“双奥之城”建设。其中明确要求,公共场所外语标识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参照国家和本市制定、发布的外语译写标准,以及通常的外语使用习惯、国际惯例,进行规范译写。

值得注意的是,统一公共场所外语标识译写标准,不仅仅是为服务好冬奥会。现实中,一些公共场所外语译写不规范、不标准问题,既影响到相关机构和部门的公信力,也容易给市民造成困扰和误导。此外,去年北京还制定了户外广告设施、牌匾标识和标语宣传品设置管理条例,对全市户外广告设施“规划”管理、对牌匾标识“规范”管理,提升了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城市“颜值”。

无论是统一公共场所外语译写标准,还是规范户外广告牌匾标识,都是为市民创造更文明的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的题中应有之义。

过去一年,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还为破解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护理难”开展专题询问,为抓好民生“关键小事”持续开展有关条例的执法检查,为解决“重普轻职”问题审议职业教育报告,这些都是对立法监督职能的积极承担,更好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推动提升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水平为例,市人大常委会坚持“重点问题持续跟进”,连续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执法检查,推动政府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提升封闭管理小区民生保障水平、保障集中隔离和居家隔离群众就医需求,以将疫情对民生影响降到最低。

这些紧扣“人民关切”的立法和监督,本身就是建立在全过程听取民意的基础上。如中轴线保护条例立法过程中,充分吸纳了群众关于老房腾退、风貌保护、民生改善的“金点子”,让立法载满民意;围绕反食品浪费规定的制定,启动“人人反浪费、全民定规矩”征求意见活动,约1.8亿人次点击相关内容,超过150万人填写问卷。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不仅扩大了民众在立法和监督过程中的参与性,也真正让“立法为民”的立场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适应改革发展,满足人民期盼,体现首都特色”。过去一年,北京在立法和监督方面的实践与取得的成果,也是对“首善标准”的具体践行和证明。而其中的底色,依然是以人为本。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2/0106/115504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