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宣讲家网评论 理论研究

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2022年05月07日 11:10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十四五”时期,信息化进入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新阶段。4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强调要全面贯彻网络强国战略,把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为“十四五”时期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指明方向。

全面把握数字政府建设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

当前,先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加速推动全球行政管理范式向整体性治理转变,世界各国纷纷推行数字政府建设,以提高处理和解决复杂事务的能力。

数字社会不仅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同社会转型深度融合的产物,而且是推动精细化社会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创新。数字政府以构建整体性治理和透明服务型的现代政府为目标,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为支撑,以“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为基础,以打造整体高效的政务运行体系、便捷普惠的在线服务体系、智慧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公平公正的执法监管体系为建设重点,以优质完善的数据资源体系和安全集约的技术支撑体系为保障,把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化贯穿到政府治理的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方式流程、手段工具等全方位系统性重塑过程,通过数据、职能、业务、技术的不断融合汇聚,推动“用数据决策、用数据服务、用数据治理、用数据创新”的治理现代化进程。

数字政府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政府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创新行政管理、服务监管方式,进而实现政府效能优化提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不断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服务效率等任务要求。数字政府建设是新时代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强化政府运行、决策、服务、监管能力的重要引擎,是构筑数字社会治理体系和普惠便捷数字民生保障体系的坚实基础,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的重要抓手,更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迫切需要和战略选择。

凝心聚力  数字政府建设成效显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大数据战略等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不断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各方面工作取得新进展。第一,建立健全国家电子政务统筹协调机制。近年来,我国政府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契机,发挥信息化在改善公共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治理水平等方面的作用,以互联网思维促进信息技术与政府管理深度融合,在政府职能转变、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目前,联通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46个国务院部门的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已基本建成,极大提高了政务效率。其中,优化营商环境,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实现网上受理和“最多跑一次”的比例达到82.13%,全国一半以上行政许可事项平均承诺时限压缩超过40%。根据《2020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国际排名从2018年的第65位上升到2020年的第45位。第二,为推进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提供基础制度保障。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和政务服务发展,在健全国家电子政务统筹协调机制的基础上,相继出台《关于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加快推进数据有序共享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制定发布了三批近3000项部门数据共享责任清单,出台制定40多项平台工程标准规范、60多项高频应用的全国性电子证照标准。通过出政策、定标准、建机制,为推进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提供基础制度保障,打造了标准统一规范、上下整体联动、业务深度融合的全国政务服务“一张网”,形成了全国政务服务工作的“一盘棋”。第三,推动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在数字技术推动下,以民主参与、集体协作、自组织和自我调节为特征的网络社会正在加速形成。网上听证、网络民意调查等网络化、数字化方式不断拓展公众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比如,在“十四五”规划编制过程中,通过互联网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政务微博、政务微信让政府同民众实现了“指尖上的对话”。再比如,浙江、上海、广东、北京等地通过构建社区一体化融合大平台,整合了社区服务和治理,实现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高效精准对接,提升了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水平。第四,试点推动对深化政务服务起到示范作用。以广东、浙江、上海、江苏等地区为典型代表,大胆探索,因地施策,注重创新引领,推出“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一网通办”“政府数字化转型”等多项改革举措,并在全国越来越多的地区得到全面推广,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和赞许。数字政府展现出巨大潜能,政府数字化治理能力与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均不断提升。

加快推进“十四五”时期数字政府建设的具体要求

当前,我国政府数字化转型在政策推动、基础建设、服务保障、平台支撑、创新探索等方面都具备了坚实的基础,数字政府建设将进入全面加速期。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展望“十四五”,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把数字政府建设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快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智能化运行。

要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数字政府建设各领域各环节,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党政军民学,东南西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党的领导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障。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坚定地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数字政府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数字政府建设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求出发,通过数字化手段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数字政府建设政绩的最重要标准,对于全面贯彻网络强国战略、深入推进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影响深远。数字政府建设搞得好不好,人民群众说了算。要走好群众路线,广泛征求人民群众意见建议,避免自说自话、关起门来搞建设。打造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数字化服务体系,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要以数字化改革助力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是创新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强化政府运行、决策、服务、监管能力的重要引擎,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法治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意义重大。其关键在于,以数字化改革助力政府职能转变,统筹推进各行业各领域政务应用系统集约建设、互联互通、协同联动,发挥数字化在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职能的重要支撑作用,从而构建协同高效的政府数字化履职能力体系。面对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信息技术变革方兴未艾的趋势,只有建好数字政府,才能以行政管理、政务服务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更好服务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也才能以数据治理能力的有效提升,夯实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

要强化系统观念。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它要求运用战略思维、辩证思维正确处理系统内各个要素及其现象和本质、目前和长远、局部和全局、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也要求运用战略思维、辩证思维正确处理系统内外的关系。数字政府建设涉及党政机关运行和城乡管理服务的方方面面,与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间的交叉领域较多,必须强化系统观念,健全科学规范的数字政府建设制度体系,依法依规促进数据高效共享和有序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提升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水平。

要始终绷紧数据安全这根弦。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数据安全是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保障。在数据已经成为当今时代重要的生产要素和管理要素的大背景下,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坚守安全底线至关重要。要综合运用法律、标准和技术等手段,全方位护航数据安全,按照数据安全法的要求,建立数据分级分类保护制度,对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重要民生的数据严格管理;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建立重要政务数据防护安全系统;对新技术新应用强化安全评估和全流程监管。加快构建数字政府全方位安全保障体系,全面强化数字政府安全管理责任。

春山可望,未来可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指导意见》,着力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更多更好增进人民福祉,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将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53867568。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2/0507/116665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