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宣讲家网评论 理论研究

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2022年05月09日 16:36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色添彩,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一、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绿色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已经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不仅是生产方式、技术水平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问题,还涉及制度层面。因此,我们要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效激励和约束,将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落实到社会各方面。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地位,不断解放和发展绿色生产力,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相得益彰。

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要从市场机制、法律法规、管理制度等重点领域着手,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落到实处,提高改革的执行力,释放改革活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行专职专责,通过立法合理划分各部门职责边界,避免相关部门互相推卸责任;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按照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使用权和监管权分离原则,精确核算自然资源资产、精确划定国土空间及量化控制资源使用;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形成自然资源资产监管的公众参与模式;制定和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自然资源综合立法,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金融、财政、人口、产业、土地等方面的政策制定也要体现绿色发展要求。此外,还要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建立有利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体制机制。近年来,我国很多地方依托优质、丰富的生态资源,将其转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培育新的产业形态,让“青山”变“金山”。例如:一些地区根据高原生态特点,发展有机青稞生产、有机畜牧业;一些地区利用“好山好水”,通过生产高品质的系列农产品,打造生态金字品牌,增加农副产品附加值;一些地区则是通过挖掘历史、民族文化资源和开展乡村环境整治,推动生态保护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促进“生态资产”向“生态资本”的转变,开展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等;还有一些地区通过将生态权益出让、生态补偿、土地承包经营、所有权抵押融资等方式,实现青山变“银行”、居民变“储户”、资源变“资金”。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环境保护能够引导和倒逼经济加快转型,逐步有序地实现生产生活方式全面绿色转型,推动国民经济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二、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双碳”目标

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绿色发展。实现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就要求改变过去粗放的生产模式,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发展绿色生产方式,使经济和社会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碳排放的基础之上,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当前,绿色科技成为科技为社会服务的基本方向。绿色科技创新不仅是绿色发展的关键,而且也是新的经济增长点。绿色低碳转型意味着产业发展不再依赖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而是将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推动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以产业绿色化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微观层面上,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贯穿于企业生产全过程,推动绿色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可以有效促进产业绿色清洁化转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削减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中观层面上,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可以有效增加环保装备、低碳产品的供给,创新绿色服务和引导绿色消费,加强产业基础研究和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推动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传统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和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宏观层面上,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不仅能够推进产业结构高端化、绿色化,还能够加快能源消费低碳化,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对“双碳”目标进行了整体布局。“双碳”目标的实现既需要重大技术创新突破,也有赖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转型。要充分挖掘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的动力和潜力,在实现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的同时,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为全社会绿色转型发展提供示范路径。一是壮大绿色低碳技术企业群体,促进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融通创新,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快绿色技术研发和管理人才培养,推动研发成果的有效转化。建立健全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打造绿色低碳、附加值高、竞争优势明显的绿色产品供给体系,引导绿色消费,增强企业开展绿色低碳技术研发的内生动力。二是打造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在高科技、高效益和低排放领域培育新动能,促进绿色技术、绿色投资和绿色产业的有效对接。加强区域合作,增强知识溢出,促进产业分工协作,充分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延续创新要素生命力,提升创新体系效能。三是推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绿色改造升级,推动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的革新以促进减碳,加强固废综合利用,促进资源循环利用。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重点行业以及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的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不仅是“双碳”目标顺利实现的基础,还将助力构建绿色低碳、协同发展的产业新格局。

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驱动力,不仅从技术层面为实现低碳、零碳、负碳提供实践方法,还对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发挥着推动作用。而绿色低碳产业是将绿色低碳技术研发转化为现实科技成果的重要载体,成为引领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

三、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共建美丽家园

从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到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从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到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都离不开公众踊跃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到:“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该做践行者、推动者。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强化公民环境意识,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是实践的指南。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首先需要在思想观念上来一次破旧立新,树立新的价值观、生活观和消费观。要通过学校教育、媒体报道、制度引导、监督约束等各种方式,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强烈意识,大力强化公民环保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通过生活方式绿色革命,倒逼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其次要实现消费行为绿色化。迎接绿色生活时代,需要从生活点滴开始建构。既要从供给端和消费端发力,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比如禁止“过度包装”、治理“快递垃圾”、推行“光盘行动”等;又要养成自然、环保、节俭、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从我做起、从我家做起,形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的绿色生活方式,影响并带动身边更多的人践行绿色理念、改变生活方式,将绿色生活方式融入日常生活。一时的努力或许并不难,难的是持之以恒、持续用力。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我们定能汇聚起全社会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强大合力,共同创造美好家园。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53867568。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2/0509/116682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