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报告 文稿 经济

京津冀与粤港澳:世界级城市群的机遇和挑战

2022年07月05日 10:09

 

世界级城市群承担各国和地区的核心角色,区域内汇聚着大量的优质资源,并在全球分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期报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贺铿,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季晓南,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就“京津冀与粤港澳:世界级城市群的机遇和挑战”展开深入讨论。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视频专辑

点此浏览课件


发展湾区城市经济与国家的现代化

贺铿_260x144

贺铿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

一、湾区城市经济特点及世界三大湾区经济

湾区城市通常指有良港的海湾城市或城市群,是国家进出口商品的集散地。其经济具有很大开放性,至少有三个特点:一是有通往世界的良港,港口可以通往世界各地,所以湾区的城市经济一般是开放式的经济;二是湾区的腹地比较大,物产丰富,是物资重要集散地;三是通常为国家的防卫要津,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当今,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三大湾区经济:第一个是美国纽约湾区经济。纽约湾区现在形成了世界最有名的,也是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同时,其制造业非常发达,高等教育也很发达。这是美国走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区域,见证了美国发展过程。

第二个湾区经济是美国旧金山湾区经济。旧金山湾区包括旧金山、奥克兰和圣何塞等城市,这个湾区在美国近代经济发展中也很重要,而且是影响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地方,许多新产业、新科技都是从这里走向世界的。

第三个是日本的东京湾区经济。东京湾区位于日本的关东平原,其制造业、金融业非常发达。

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改革开放新高地

我国也有三个较有规模的湾区经济:第一个是环渤海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的优点是人才很多,但短板是腹地不是很大,物产也相对不是很丰富。

第二个湾区经济在长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腹地很大,交通很方便,工业基础在我国三个湾区中是最强的,而且上海在我国的现代经济中发展得很好,因此金融也有一定基础。

第三个湾区经济在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市、广州市等9个城市经济都发展得很好,是以制造业为主体。

值得注意的是,粤港澳大湾区涉及“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在我国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要保持好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而怎样建立世界金融中心,使人民币通过湾区经济的发展走向世界,是重要课题。为此,我们要和“一带一路”建设联系好。例如,把人民币与其他的货币联合起来,在“一带一路”中形成一个货币结算中心等。所以,发展好香港的金融产业,对大湾区的建设以及中国的现代化和金融改革,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坚持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

关于湾区经济未来的发展,首先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坚持市场化改革。湾区经济是开放的经济,是通往世界的经济,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都是开放的,都需要与世界打交道。我国要跟世界各国进行经济往来,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扩大高水平开放。其次,要从实际出发。我们有什么优点,能发展什么,就优先发展什么,因为经济发展要基于自身的特点,所以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

从大的视野来考虑,我们发展湾区经济要与“一带一路”建设紧密结合。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实行对外开放乃是必经之途,所以我们要稳步拓展“一带一路”全球合作新领域,把“一带一路”建设抓好,帮助别人发展,别人也会支持我们发展,实现双赢。

湾区是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我们应把湾区经济作为一个重要的方向来发展,大力发展我国三个湾区的城市经济,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强劲动能。

 

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与世界级大企业的使命

季晓南_261x207

季晓南 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

一、世界级城市群与世界级大企业相伴相生

世界级城市群是城市化进入高级阶段的产物和标志,其在一个国家和区域的经济、金融、科技、社会、文化等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现。当今世界,国家之间、区域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地表现为城市群之间的竞争,特别是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群之间的竞争。

世界级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多与产业集群的兴起和发展紧密相关,可以说世界级城市群是建立在世界级产业集群基础之上的。根据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对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研究,一个区域内的行业竞争力与产业集群发展程度密切相关,世界级大企业往往是支撑世界级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要素。因此,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必须着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必须着力培育世界级大企业。

世界级城市群是世界级大企业的平台和载体,世界级大企业是世界级城市群的支撑和动力,世界级城市群作为集聚国内、国际经济社会高端要素的最高区域形式,为世界级大企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众多资源,世界级大企业作为创业创新的巨大经济组织,吸引了大量高端人才、科研机构、各类资本和配套服务企业落户,为世界级城市群的形成和建设奠定了人才、资本、技术、数据等基础和支撑,所以说世界级城市群与世界级大企业是相伴相生、相辅相成的。不仅如此,世界级大企业作为国内、国际广泛布局的超大型经济机构,在促进不同区域城市群之间资本、技术、人才、数据等要素畅通流动、加快循环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和作用,有助于产业链、供应链的完善和升级,有助于国内大循环及统一市场的形成。新发展阶段,我们应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世界级大企业在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中的重要作用。

二、世界级城市群与世界级大企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每个世界级城市群的产业结构有所不同,具体到世界级大企业也有所不同,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世界级城市群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和功能定位等因素决定的。美国旧金山湾区,也就是通常称之为硅谷的世界级大湾区,是享誉全球的斯坦福大学所在地,大批科技创新人才和众多科技成果,加上良好的创新环境,使一批科技独角兽企业应运而生,并逐步形成了一批金融、科技巨头。

拥有一批世界级大企业对所在区域的发展能够提供强劲动力。一方面,世界级大企业有助于所在区域打造总部经济,如果是世界级金融企业总部聚集地,则有助于形成世界金融中心或区域金融中心。另一方面,世界级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有助于所在区域的实体经济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正因为如此,中国的各个城市群都十分重视并积极引入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总部或者区域总部迁入。

三、我国城市群建设应在竞争中谋合作

京津冀与粤港澳作为我国进入世界级城市群的两大区域,其经济、科技发展在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推进京津冀与粤港澳建设高质量世界级城市群,对于应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以及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京津冀与粤港澳在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方面既有竞争,也有合作。建立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是京津冀与粤港澳的共同战略定位,两大城市群在高端科技人才、科技创新成果、科技创新企业等方面会形成竞争,但两大城市群也可以有合作和协同。近两年,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的区域发展战略,中央企业总部搬离北京,一批专业化、重组后的中央企业总部也安置在京外。粤港澳大湾区不少城市都在积极争取中央企业总部或区域性总部能够迁到这里。

京津冀与粤港澳在吸引和培育世界级大企业方面各具优势,这也为两大城市群在加强合作方面提供了基础和空间。作为京津冀城市群龙头城市的北京,集中了一批享誉国内外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这使得北京在建设世界级科创中心方面具有人才和科技优势,中央企业总部大多也落户在北京,这使得京津冀在高质量建设世界级大企业方面具有相对优势。粤港澳大湾区,包括深圳在内,都具有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是许多世界级大企业投资和创新型企业的重要选择地,这说明深圳和粤港澳大湾区在吸引和培育世界级大企业方面是具有相对优势的。

京津冀和粤港澳在吸引和培育世界级大企业方面都具有良好的条件,但是世界级大企业最终在国内选择哪个城市群落户,这取决于各个城市群的综合竞争优势。世界经济论坛及国内一些机构发布过国家或区域竞争力指数报告,比较集中的四个指标包括创新能力、市场化水平、制度建设、政府效率,京津冀和粤港澳可以对照这些指标,积极发扬优势、弥补差距,大力推进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进一步提升对世界级大企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城市群的创新发展与定制化解决方案

贾康_261x165

贾康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

一、服务于将我国推升至发达经济体的目标

城市群、都市圈都是以大城市或中心城市带动周边相关中小城市、城镇所组合成的一个区域,在一个国家或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大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增长极特征。

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其纳入全局的战略意图是服务于把我国一步步推升为发达经济体,战略设计是服务于整个中国现代化发展,并在全球的合作竞争中打造中国本土可以和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一比高下的强劲增长极。大湾区具备向外辐射、扩散其相关发展效应的功能,将处于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前沿。

京津冀与粤港澳两个区域的发展都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既要造福于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又要在我国的发展中贡献特别的积极因素。

二、两大城市群要把握好创新发展机遇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京津冀与粤港澳两大城市群的发展都需要在时代风云中牢牢地把握好创新发展机遇。两大城市群的创新发展设计思路具有共性,至少包括三个层次的创新内容。

第一,要进行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要以制度结构的优化带动整个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并涉及更丰富的结构内容,比如产业结构、生产力布局结构、区域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等。目前,制度创新在我国已经进入深水区,必须攻坚克难、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化解既得利益的阻碍。

第二,要有紧跟制度创新的管理创新。两大城市群的发展在管理方面要实现从管理调控到现代治理的跃升。管理创新也要对接市场主体层面,京津冀和粤港澳都要引导和鼓励企业在管理创新上有所作为。

第三,两大城市群要紧紧抓住信息革命时代创新的大潮,要发挥科技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科技创新的作用是追求“乘数效应”“放大效应”,现实生活中已经充分表明了信息革命、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带来的巨大力量。

同时,创新发展要特别把握不同城市群的特点,做到因地制宜,即“一城一策”“一圈一策”,形成能够经受时间考验的定制化解决方案。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其发展战略需要进一步优化,这是高水平定制化解决方案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要下决心在改革的深水区进一步攻坚克难,率先充分打通商业文明的规则体系,更好地构建统一大市场,让各类要素充分流动、调动其潜力进一步释放。这就需要纳入动态优化的城市群、都市圈建设顶层设计的定制化解决方案中。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2/0705/117226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