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重大主题专题 强国复兴有我 最新消息

坚持走中国特色价值观教育发展之路

2022年07月27日 10:21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崛起和振兴,需要奠基于坚实的精神基础之上,需要强大的价值力量作为支撑。当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和实践创新及其积累酝酿的巨大能量,进一步凸显了精神力量和价值观建设的战略意义,赋予价值观教育以新的更大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古往今来,价值观教育都是维系国家存续、制度运行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同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价值观教育也必须扎根这个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和实践,必须同这个民族和国家正在进行的奋斗和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当代中国价值观教育诞生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历史征程之中,亲历和见证了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同民族的命运、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时代境遇,为我国价值观教育注入鲜明的民族特质,也内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价值观教育发展之路。新时代坚持走中国特色价值观教育发展之路,关键在于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价值观教育的文化底蕴,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内容,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根本主题,从而不断增强价值观教育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文化底蕴

价值观教育需要根植文化传统、树立文化自信。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价值观及其教育,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生存境遇、生活实践和历史发展密切相关,反映着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文化品格和价值追求。价值观教育只有牢固树立文化自信,自觉同本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相契合,才能维系和传承民族的精神命脉,才能真正肩负起传承文化、发展文化、创造文化的使命和责任。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绵延不绝的历史赓续中,创造了博大精深、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和时代价值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也是当代中国价值观教育最为深层的精神力量和文化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中国价值观教育的文化基因与文明基底,即在思维方式上统筹把握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在方法取向上坚持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多措并举,在实践理路上注重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的相互协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价值观教育的文化底蕴,传承价值观教育的文化基因,夯实价值观教育的文化根基;坚持在价值观教育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着力传承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中华价值理念;坚持立足中国人特有的精神世界和价值体系,通过价值观教育筑牢“中国心”、唱响“中国情”、彰显“中国味”,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当代价值观念相融通、同现代社会发展相协调。

价值观教育需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价值观是人类在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产生与发挥作用的。在现代社会,随着人的主体意识广泛觉醒,人的价值选择的自主性不断增强,价值观念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多样化和差异性。由此,现代价值观教育不能仅仅诉诸理论灌输,还必须融入人们的文化生活,以文化的力量浸润心灵,不断提升价值观教育的文化内涵。在这个过程中,传统文化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既内在构成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依规,又有机联结起历史与现实、个人与集体所认同和共享的价值共识,从而深刻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通过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途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宣传体系,推动制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书单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价值观教育全过程,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文化认同、文化自信和文化凝聚力明显增强。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内容

价值观教育需要统筹谋划、系统推进。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随着现代社会价值观念的多样性、差异性不断增强,价值观教育愈发成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面临一系列新的时代课题。概括来说主要有:如何整合不同族群、不同阶层的思想文化观念,凝聚形成广泛的价值共识;如何弥合个人价值取向与社会价值导向的差距和矛盾,促进个人与社会同频共振、协调发展;如何把握现代价值观念与传统价值观念之间的矛盾和张力,实现现代国家精神与民族传统文化的成长与互动;等等。中国价值观教育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教育策略。坚持把教育引导作为基本途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优化完善大中小学价值观教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形成了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为代表的教育路径。坚持把实践养成作为重要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社会生活各方面,转化为行业规范、组织章程和村规民约,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与行为方式加以规范指导。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根本保障,通过颁布政策法规、统筹教育资源等方式,依法保障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

价值观教育需要同向同行、形成合力。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履,是诸多物质因素和精神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这就要求在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必须充分吸收和调动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种资源和力量,构建多主体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协同推进的格局。就中国实践而言,我们坚持党和政府在顶层设计与系统谋划中的核心作用,以政策文件方式明确规定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方法,为价值观教育提供资源供给,有效实现价值观教育战略从中央到地方的转化和落实。不断强化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地位和“主阵地”作用,持续推动大中小学价值观教育课程一体化建设,探索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注重发挥多种社会力量的协同育人功能,倡导家庭、社区、企业等多方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价值观教育,营造方向明确、开放包容的良好社会氛围。

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根本主题

价值观教育需要同国家和民族的奋斗主题相契合。作为一项服务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伟大事业,价值观教育总是随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奋斗主题和发展战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总是在回应和破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面临的时代问题中不断创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共同的历史夙愿,也是当代中国价值观教育的根本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价值观基础,是当代中国价值观教育肩负的根本任务和时代使命。为此,我们坚持以价值观教育塑造中国精神,着重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凝聚力和价值感召力。坚持弘扬中国价值,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多样价值观念,引领中华儿女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坚持凝聚中国力量,把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团结和凝聚起来,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齐心协力迈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价值观教育需要着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今中外,关于教育和办学,思想流派繁多,理论观点各异,但在教育必须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这一点上是有共识的。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说具体了,就是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新时代需要新担当,新使命呼唤新责任。当今时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价值观教育必须把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作为根本目标,引导青年一代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着力培养既有中国情怀又有世界眼光的大批优秀人才,从而确保民族复兴大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作者:杨晓慧(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外价值观教育现状调查与可借鉴性研究”首席专家,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27日 11版)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2/0727/117466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