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网友论坛 时事锐评

【地评线】京彩好评:打好秋粮丰收保卫战,为保障粮食安全增底气

2022年08月25日 12:30

日前,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联合印发紧急通知,要求有关地区毫不放松抓好防灾减灾各项工作,全力以赴打赢抗高温热害干旱夺秋粮丰收保卫战。《通知》要求各级农业农村、水利、应急、气象等部门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加密灾情调度,将灾情影响作物生长情况细化到县、到地块,分区域、分类型、分作物科学评估高温热害干旱影响,逐项梳理提出有针对性的抗灾减灾措施,为精准指导提供科学依据。

7月下旬以来,我国旱情快速发展,叠加高温热害,给秋粮生产造成严重威胁。这就要求我们要齐心协力,千方百计广辟抗旱水源。水利部门要加强对江、河、湖、库等水源的科学调度管理,努力保障农业灌溉用水需求。应急部门要及时启动调整应急响应,预置应急处突力量和防汛抗旱物资装备,组织开展拉水送水和受灾群众生活救助,保障群众饮水安全。气象部门要向干旱重灾区及时调运作业飞机,备足增雨火箭弹等物资,指导各地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农业农村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抗灾夺丰收的技术指导意见,精细搞好科学抗灾保秋粮指导服务,包省包片工作组和科技小分队要加强工作督促和巡回指导。组织基层干部和农技人员下沉到抗灾减灾一线,带技术带物资蹲点包片,到乡到村到户强化针对性技术指导服务。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中国以仅占世界9%的可耕地面积和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全球超20%的人口,这一巨大成就有目共睹。不过,很多人还没注意到的是,中国的粮食安全不仅仅体现在当期的粮食产量上,还体现在对粮食安全产业的支持定力,对粮食储备的把控能力,对粮食价格的稳定能力以及对未来产能的培育能力上。事实证明,靠着自力更生,,14亿中国人不仅“吃得饱”,还能“吃得好”。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以品种选育为重点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粮食作物良种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了95%,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

悠悠大事,吃饭为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国家从重大水利设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科技创新推广、市场体系完善、主产区转移支付等多方面,加强对粮食生产的支持。近年来,国家要求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制定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规定配套考核办法,压实地方党委政府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同时将年度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各省份,推动粮食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义务共担、责任共扛。针对播期推迟,各地提高整地质量、增加播种量、增施底肥,减轻晚播影响;针对弱苗比例高,深入开展“科技壮苗”行动,有效促进苗情转化;针对病虫害发生风险高,开展统防统治、“一喷三防”全覆盖,小麦条锈病和赤霉病发生面积大幅减少;针对局部地区疫情影响,及时打通农民下田、农资到店、农机上路等堵点卡点,推动春管夏收有序开展。2022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26530千公顷(39795万亩),比上年增加92.1千公顷(138.2万亩),增长0.3%,连续两年实现增长。其中小麦播种面积22962千公顷(34443万亩),增加50.8千公顷(76.2万亩),增长0.2%,连续实现增长。

把好粮食价格这一重要因素是中国饭碗的关键。粮价一头连着生产者,一头连着消费者。我国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探索实行目标价格政策,逐步建立价格低时补生产者、价格高时补低收入消费者的机制。在国际粮价跌宕起伏时,我国粮价保持在合理水平,兼顾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2022年,夏粮小麦市场收购价创历史新高,开秤即达到1.4元每斤,此后高开高走,一度冲到1.6元每斤,目前虽然回落到约1.5元每斤,仍在高位运行。目前,全国75%以上的粮食产量、90%左右的调出量来自13个主产省份,并持续北移。面对粮食生产格局变化,国家积极推进北粮南运,维护区域粮食安全。我国粮食储备率远远高于国际公认的17%至18%安全线。

仓廪实,天下安。夺取秋粮丰收,是实现粮食全年丰收的硬仗,更是乡村振兴的必然。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中国粮食!中国饭碗!”保障粮食安全是永恒的课题,容不得有丝毫懈怠。担当作为、攻坚克难、久久为功,我们就一定能掌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为团结奋斗、同心筑梦提供有力支撑,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来源:宣讲家网)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政府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2/0825/117726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