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重大主题专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经济思想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向纵深

2022年09月19日 09:2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实践、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实践以及当前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的现实实践,做出了在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必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必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伟大战略部署。十年来,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我国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为经济快速高质量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谱写了崭新篇章。

创新发展步伐日益加快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战略,中国创新发展步伐日益加快。2021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达27864亿元,比上年增长14.2%;研发经费与GDP之比创新高,达到2.44%。中国专利授权量从2013年20.8万件增加到2021年69.6万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132个经济体中位列第12位,较上年再提升2位,稳居中等收入经济体首位。

更具体来看,创新发展的引领作用逐渐凸显。一方面,我国的钢铁、石化、冶金、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开展技术改造升级,加快向高值化、服务化、平台化以及绿色化发展转型。国家统计局2021年相关数据显示,2015—2020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年均增长29.8%。战略新兴产业已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另一方面,我国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政策扶持力度。同时还充分发挥有为政府在经济创新发展上有效制度供给作用,一系列法律规律和政策文件相继出台,打通了“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中面临的各种政策堵点、难点和困点,进一步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提升创新投入的产出效率。积极利用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鼓励推出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揭榜挂帅”制度,构建创新创业发展的完善生态环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如建设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大湾区、安徽合肥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更好发挥创新发展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协调发展态势日益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协调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指数报告2020》指出2012-2020年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指数呈现持续上升的势头,“十三五”区域协调发展指数上升幅度较大。

从城乡协调发展来看,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降低。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21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41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比城镇居民高2.3个百分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1年,动力电、硬化路、4G网基本实现村村通,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68%,建立了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制度。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也明显加快,乡旅、电商、直播、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城乡产业融合程度不断深入。

从区域协调发展来看,党中央高度重视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支撑,特别是在空间治理单元选择方面,日益由传统四大板块聚焦为更加强调细分和精准的根据问题导向划分的中小尺度次区域,例如城市群、都市圈、资源型地区、边疆地区、主体功能区等,同时在不同类型区域分化的过程中,更注重区际协调发展背后的相关制度支撑,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区际利益平衡、补偿和协调机制,以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绿色发展成效日益显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进一步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两山”理论在全国各地的生动实践,进一步昭示了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碳排放超量等问题,一方面,我国积极落实重点行业整治、产业结构调整。“十三五”期间累计压减钢铁产能1.7亿吨以上,全国累计退出煤矿5500处、退出落后煤炭产能10亿吨/年以上。另一方面,我国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截止2021年年底,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0.6亿千瓦,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均居世界第一。2015-2020年间,我国碳排放下降18.8%,超额完成预期约束性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基本扭转。

此外,围绕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治理等三项重点工作,国家陆续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生态文明顶层设计逐步完善,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改善成效显著。在大气环境方面,截止2021年,218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占全部城市数的64.3%,339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7.5%。2021年,全国地表水Ⅰ—Ⅲ类断面比例从“十三五”之前的66%升到了目前的84.9%;劣Ⅴ类水体比例下降至1.2%。在土壤环境方面,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环境安全防线持续巩固。

开放发展程度日益深入

40多年的实践多次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特别是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多变急变,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频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思潮反复,单边主义躁动,全球投资贸易格局、金融货币格局以及治理体系等多方面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开创了对外开放日益深入的新局面。

2013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截至今年4月,全国已批准设立21个自贸试验区,形成了覆盖范围广、涉及领域宽、开放层次深的开放新高地。截至目前,我国自贸试验区已累计在国家层面推出278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地方层面推广了约1400项各地积极探索的制度创新成果,自贸区以不到全国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贡献进出口占全国17.3%,吸收外资占全国18.5%,充分支撑了我国向更高层次,更深水平的开放,有效发挥了自贸区的“试验田”和压力测试器作用。

此外,中国2013年主动发起的“一带一路”倡议契合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多极秩序的世界发展潮流,获得了越来越多国家的响应和肯定。截至2022年6月,中国已经与149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有关合作理念和主张写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重要国际机制的成果文件。今年上半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达6.3万亿元,同比增长17.8%,占比提高到31.9%。2021年,中欧班列全年开行1.5万列、运送146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22%、29%,目前中欧班列已经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背景下畅通中欧贸易的“稳定器”以及助力四川、重庆、河南等广大内陆腹地转向开放高地的重要支撑。

共享发展格局日益显现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我们党对全体百姓的庄严承诺,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始终注重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一方面,我们不仅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更是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为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在“把蛋糕做大”的同时,我们也十分重视“把蛋糕分好”。我们把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作为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截至2021年底,参加全国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已达13.6亿人,参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0.3亿人、2.3亿人、2.8亿人;全国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到13.5亿人,电子社保卡领用人数超过5亿。我国以社会保险为主体,包括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制度在内,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基本建成,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当前,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要求,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正在稳步推进中。我们有理由相信,14亿多中国人民为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懈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景可期,也必将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中国智慧!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2/0919/117938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