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重大主题专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

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基固本蓄势赋能

2022年09月20日 10:46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视察时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不断丰富和发展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性问题研究。”

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的重大课题。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从“志”“制”“治”“致”“智”等方面铸魂、强基、固本、蓄势、赋能,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以“壮志”铸魂,巩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大学视察时指出,“各民族大团结的中国一定是无往而不胜的,一定是有着光明未来的,我们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然会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会到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当代中华儿女共同的奋斗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砥砺百年的初心使命。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谋划和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必须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壮志,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奋斗目标来凝聚各族人民最大共识,不断巩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站在新起点,迈向新征程,56个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同心同德、携手奋斗,一定能迸发出磅礴伟力,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不断迈进。

以“制度”强基,巩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制度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大学视察时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的一个显著特征。我们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团结进步。我们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是好的、管用的。”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必须坚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确立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方面,不断增强“五个认同”,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实施,维护国家统一。另一方面,充分保障各少数民族通过民族区域自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维护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与此同时,要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制度建设,将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及时予以制度化提升,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以“法治”固本,巩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7月15日,总书记在听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汇报时指出,“要推动维稳工作法治化常态化”。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时强调,把依法治疆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推动事关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坚强法治保障。一方面,要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另一方面,要深刻认识发展和稳定、发展和民生、发展和人心的紧密联系,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依法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案事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以“致富”蓄势,巩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吐鲁番市视察时再次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民族地区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小康路上不让一个民族掉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巩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目前,民族地区面临着由脱贫到致富,最终走向共同富裕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视察时强调,“随着我国扩大对外开放、西部大开发、共建‘一带一路’等深入推进,新疆从相对封闭的内陆变成对外开放的前沿”。这就要求我们在民族事务治理中,一方面要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民族地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另一方面要把民族地区的区域性开放战略纳入国家对外开放的总体布局,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建设对外开放大通道,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以“智力”赋能,巩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汇报时指出,“要以增强认同为目标,深入开展文化润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把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来,不断加强民族事务治理和民族工作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要以增强认同为目标,深入开展文化润疆,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在各族群众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五观”,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突出中华文化特征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抓好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要坚持不懈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培训力度,打造一支理论功底扎实、政策把握到位、实践能力强的各民族干部队伍,使各族党员干部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定践行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2/0920/117956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