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宣讲家网评论 理论研究

【非凡十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文化力量

2022年09月26日 16:37

文化是时代的风向标,文化建设担负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文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走出了新时代文化发展之路。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文化建设方向更为明确、思路更加清晰;十年来,全国文化战线踔厉奋发、砥砺奋进,文化发展有了新格局、新风尚、新局面;十年来,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更自觉、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强烈。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扎实推进,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正在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越来越凸显、越来越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高举旗帜、锚定方向,理论武装和思想引领贯穿文化建设始终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文化建设政治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强,举旗定向就成为文化建设的首要和根本。我们举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旗,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必须引导干部群众进一步弄清“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一根本道理,从而更加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信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十年来党的建设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学习好、宣传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文化工作内在的第一责任和首要任务。中央宣传部等部门编辑出版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至第四卷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权威读本,编写了“面对面”系列通俗理论读物,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稳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成果斐然,党的理论研究阵地更加稳固、传播渠道更加通畅。《我们走在大路上》《敢教日月换新天》等大型电视专题片,带动全党全社会形成学思践悟的浓厚氛围,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中华大地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提供了坚实支撑。社会主义文化正以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底色,在光芒的大道上越走越远大、越走越恢弘。

正本清源、守正创新,社会舆论氛围清朗清新昂扬向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逆全球化、社会信息碎片化带来的人们思想的深刻变化,文化建设领域也发生了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管媒体”“党管意识形态”“当战士不当绅士”成为广泛传布的时代强音。

我们统筹内宣外宣、网上网下,大力宣传阐释新时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求共识。我们总结提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新时代各条战线改革发展的精神力量。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等一系列重大主题宣传,奏响了奋斗新时代的昂扬主旋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中国好人”“北京榜样”等积极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爱国敬业、文明有礼、崇德向善成为每个公民的日常思想行为准则。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广大干部群众对党中央大政方针的认知认同进一步增强,对党中央的信赖信任进一步加深,文化自信已经形成团结人民鼓舞人心的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文化建设“高原”坚实、“高峰”层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文化发展总方针,着眼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深入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文化高质量发展。

十年来,文化硬件设施更加完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国家版本馆等标志性文化工程竣工,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等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进展顺利,同时直面人民、服务群众,新建了一批专题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十年来,文化软件建设全面提升,文化创作立足高原、勇攀高峰,《长津湖》《山海情》精品力作不断涌现,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深入实施,《复兴文库》、“考古中国”、中华文明探源等重大工程、重大项目世界瞩目。十年来,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更加注重导向和社会效益,一批龙头企业、数字文化创意精品和“文化+”“互联网+”新业态集中亮相,文化与科技、金融、商业、旅游、体育、时尚等产业深度融合,北京文博会、深圳文博会等品牌活动的示范效应更加凸显。各地文化建设异彩纷呈,特别是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成就显现,彰显了北京示范带动全国文化发展建设的主动担当,其凝聚荟萃、辐射带动、创新引领、传播交流等内在特征和品格,必将推动形成有积淀、有气质、有雅量的一派盛世人文画面。

交流互鉴、和而不同,中国文化越来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文化建设离不开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互鉴,本着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原则,中国文化愿与世界文化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走向更加光明的前途。

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外文化交流取得新进展。我们举办了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重要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积极探索建立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的新型文明关系,搭建多种形式、多种层次、跨区域、跨种族的国际文明交流合作平台,向世界表明我们的责任、担当和诚意。我们积极推进文化“走出去”战略,加快重点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通过文化中心、孔子学院等举办一系列文化节展,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使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更加鲜亮。我们注重通过文艺作品搭建桥梁,这几年,中国的文艺作品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刘慈欣等接连斩获国际文学大奖,国外出版的中国文学作品越来越多,许多影视作品也受到外国观众的热捧。对外文化交流交往,让世界人民在欣赏中国文化、感受中国魅力的同时,深化了对中国的认识、增进了对中国的了解,中华文明也在交流交往中,更好地引领时代潮流、添彩世界文脉。

凡属过往、皆为序章,定有未来、更加可期。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这个举世瞩目的盛会,必将为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文化建设设计新纲领、擘画新蓝图。我们要把迎接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首要任务,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自觉的行动、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开放的胸怀,推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建设取得更大成就。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53867568。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2/0926/118002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