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前沿观察

百年大党接棒者习近平的“初心”路

2022年11月21日 16:30

中国共产党从嘉兴南湖建党之日起,就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为人民谋福利就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来自群众、为了群众、依靠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底气和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法宝,让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党100年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

作为百年大党的接棒者,习近平的初心与百年大党的初心遥相呼应相映成辉。从陕北黄土高原到祖国心脏北京,习近平时刻不忘这个初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总在不经意间来到群众当中,拉家常、问冷暖,听民声、解民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彰显人民情怀和不变初心,体现以人民为中心,情系祖国、心系民生的家国情怀,不忘初心、为民服务的赤子本色。习近平“初心”理念,也是一个萌芽、一路砥砺前行、成熟的递嬗积淀进程,是一个逐渐深化、逻辑递升、不断精确的历史发展过程。

一、梁家河——习近平“初心”的诞生地

在方法论上,“许多伟大的思想家早期在建立自己的整体世界观的进程中,具有多方面的异常丰富的思想,但在他以后的一生中,多半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依据时代的需要,充分发展了他的世界观或思想中的某些方面而并非全部。”从人类学和心理学的视域来看,“生活中往往会有这样的时机,它好像是表示过去一段时期结束的界标,但同时又明确地指出生活的新方向。”在“初心”呱呱落地上,梁家河就是这样的转折点、界标。就此而论,习近平“梁家河初心”到“北京初心”理念演迁,是一个个性演化与动态建构的历史进程,是一个从起点到归宿一以贯之的递归支撑过程,是具有思想演化的连续性和内在动力支撑的有机整体。

事实的确如此。15岁的年轻习近平“流放”梁家河,环境的艰苦、经历的差异、异乡的孤独、人际之间的距离,习近平经历了初始的迷惘、彷徨、苦闷、凄苦、失落甚至“逃兵”境遇。有志者事竟成!很快,坚强的有些倔强的习近平气喘吁吁地爬山路、汗如雨下地劳动、见缝插针地读书,“身修”和“心修”的双重历练,洗净城市味、贴着百姓心,实现了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大转变,洗尽书生气、成为一农民,干活不惜力、扎根梁家河,成长为身负使命感、心怀凌云志的有为青年。待到习近平22岁离开黄土地之际,一个信念坚定、低调务实、为人民做实事的人民公仆已经诞生了。

遥想黄土高原腹地的梁家河七年的青春岁月,在敢于担当、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敢闯敢干的梁家河村支部书记的岗位上,在迈出人生第一步的路上,在与群众同甘共苦、打成一片的底层艰苦岁月中,在与老百姓共同劳动、共同生活、“乡亲们教我生活、教我干活”和带领乡亲们为了吃饱饭而战天斗地的工作中有所收获、有所净化、有所升华。心怀使命感的习近平触摸到了“什么是中国的农村、什么是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什么是中国的基本国情”真实乡土中国的同时,作为繁华城市知青的习近平在与底层乡村百姓之间的对视、碰撞和融合中,自然而然地萌生出“培养对农民的感情”、“为老百姓办好事”、“为村民增加收入”、“改善民众生活”、“为人民奉献”等带有朴素农村情结的“初心”理念。梁家河就是习近平人生“修身”的启程点,“让老百姓过上更幸福的生活”就是习近平人生奋斗和“初心”的缩影。贫困锻炼毅力、苦难磨炼意志!如同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一样,习近平“为民众谋福利”的“梁家河初心”一经诞生,注定了总书记人生过后的轨迹,风雨无阻地一路砥砺前行,一以贯之地伴随总书记人生道路,贯彻在治国理政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时时处处。从中可以看到,一系列维系习近平思想发展史的方法论初露端倪,构筑起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思想起点和逻辑起点,规约着习近平以后思想发展的路径和方向,为习近平以后的思想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即所谓“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很多思维行动都和那时候有关联。”“现在所形成的的很多基本的观念,形成的很多基本的特点,也是在延安形成的。”在此意义上,“为民做事的信念与担当”的“梁家河初心”,必然会一路砥砺前行为习近平“为人民谋幸福”的“北京初心”。

二、正定、福建(厦门、宁德、福州)、之江、上海……——习近平“初心”一路砥砺前行

在一份“牵挂远方贫困的沟壑与山岭”的强烈社会责任感驱动下,1982年习近平身体力行,毅然脱下军装,离开北京中央军委办公厅的优裕机关生活,来到“从政起步”的正定基层。其后,习近平又一路远赴福建(厦门、宁德、福州)、浙江、上海等地任职,开启了“不忘初心”的砥砺前行路。

1982年的正定,人才短缺、科技落后、视野狭窄、孤陋寡闻、残垣断壁、污水横流、高产穷县、经济落后、城镇居民返城、征购负担过重、单打一的农业县等等,描绘出改革之初一幅百业凋敝、百废待兴的景象。见此情景,发展经济、摆脱贫困、脱贫致富就提上日程。习近平正定从政起步的奋斗轨迹和“初心”理念,与梁家河“初心”一脉相承。

初心既定,贵在落实。在正定的峥嵘岁月里,作风朴实、廉洁奉公、艰苦奋斗、生活朴素、严于律己,可谓习近平的“初心”写照:“真诚、简朴,他一心为老百姓的情怀,他开拓进取的精神,勇于改革的气魄胆识,重情重义的人格魅力,科学的工作思路,高超的领导艺术”。“艰苦朴素”、“实事求是”、“敢于担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善政为民”、“为群众谋利”的初心理念,在实践上化为变“高产穷县”为“高产富县”(为农民减负增收)、翻转工副业比例、扩展服务业、“大包干”试点、外聘专家、招贤纳士、引进人才、改造校舍、兴建“真实”的荣国府、改变农业“单打一”等一条条接地气的举措,充分体现出习近平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精神、朴实无华的风格、贴近群众的亲民情怀。习近平在正定的初心理念,在体制机制上转化为“投其所好,供其所需,取其所长,补其所短,应其所变”的“半城郊型”经济发展定位,革新人才制度、人事体制、分配制度、土地制度、粮食政策、户籍管理、村级选举,探索乡村未来发展道路、发展旅游业、城乡关系的政治站位、“人才九条”、“六项规定”、党的建设特别是干部队伍建设的治党理念,充分体现出习近平深邃的战略眼光、高瞻远瞩的洞识、富有远见卓识的大局观、改革创新的开拓意识。在习近平看来,“共产党人的政绩,就是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事,就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

1988年,习近平转赴厦门工作。从农村到沿海城市(省市)、从农业县到工业市、从落后地区到发达地区、从基层到省市的转变,一以贯之的是践行党的初心使命。习近平在正定领会和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风范,就是习近平在福建、浙江、上海的缩影,无不留存着正定的影子和元素,其后变得只是地位,不变的是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和作风,“不要立志做大官,而要立志做大事。”“地位变了,作风不能变。”不变的是政治意识强,坚守对党的忠诚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习近平总书记从政生涯的宁德篇章,是他治国理政思想的理念萌发、理论雏形和实践源头,也可以说是重要策源地。他提出的许多令人耳目一新、津津乐道的理念和思想,都可以从宁德听到先声,找到破译密码。”正是从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的角度来看,正定、厦门、宁德、福州……,在一定意义上都是习近平践行初心使命的主要策源地和练兵场。摆脱贫困、脱贫致富系习近平在落后地区任职的主题和主旋律,所谓“一个地方的工作,方方面面,林林总总,也有主旋律——这就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特别是在“老、少、边、穷、岛”的宁德地委书记任上,一是以极大的精力从事调研和改善基础设施和人民生活水平,二是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四下基层——关心群众、走进群众、贴近群众、融入群众”的方法论理念,树立“弱鸟先飞——解放思想、敢为人先”意识,发扬“滴水穿石——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精神,寻求摆脱贫困方面的真谛,探索“摆脱贫困”的规律性认识,在理念理论与实践举措之间自由转换中形成精准扶贫的源头性思想和《摆脱贫困》这一杰作。“为民谋福祉,所凭借的就是一颗共产党人为民奉献的忠诚之心,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初心’。”

虽然,从时间上来看,正定不过短短的三年时间,但是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从正定到厦门、宁德、福州、之江、上海、北京,从中不难看出一脉相承、一以贯之、息息相通的初心理念,都是“正定初心”自然而然的逻辑延伸和情怀升华,都留有正定的影子和元素,都是“撸起袖子加油干、拳拳之情为民众”,只是践行初心使命的平台、范围、形式、要求不一样。“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和正定初心是一脉相承的,凸显的都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以人民的福祉为共产党人奋斗目标”的人民情结、“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为价值归宿”的人民感情、“我们做的工作,无论大事小情本质上都是群众工作”。

三、北京——习近平“初心”递嬗成熟定型

2012年,习近平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的总书记。站得高,自然看得远!在习近平看来,一方面,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和平年代、长期执政,我们党面临“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个别党员干部存在脱离群众、精神蜕化、腐化堕落的倾向。这就使得“初心使命”提到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

在现时代,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秉承马克思主义初心使命的“道统”,多次论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首次提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论断,从理论层面上对初心使命作了高瞻远瞩的断言,是“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清新亮丽的表述。在2016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一切向前看,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昭示了初心使命的目的和意义之所在。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使命”范畴的清晰界定和高度概括,明晰了新时代我党政治建设的本质遵循,廓清了我党新时代的历史重任和前行的宏伟目标,揭示了百年大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实现长期执政的法宝和秘诀。2019年6月24日在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时,习近平再次强调我们党要“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并一以贯之体现到党的全部奋斗之中。”一句话,在历史新起点上,只有重温初心、感悟初心、叩问初心、践行初心,才能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初心”本质上是一种关系,是党和人们之间的鱼水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守初心,要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党和人民是鱼和水的关系,是血与肉的关系,是种子和土地的关系。之所以必须“不忘初心”,是因为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自己的私利,必须依靠人民,相信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事业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正是人民的一分子,革命事业的积极参与者。面向未来,革命事业在路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存在许多艰难险阻和困难挑战,还存在脱贫攻坚重任、永葆社会主义旗帜和道路的重任,只有不忘初心,锚定任务,艰苦奋斗,才能不辜负人民期待和时代重托。“为人民谋福利”的初心,就是对百年大党的现实社会主义诉求和终极共产主义价值归宿的合理表述,就是治国理政的圭臬标尺,就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规范,从而实现着真理和价值的有机统一。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是在统筹全局意义上来谋划党和国家的建设事业,是在系统性、整体性与协调性意义上着眼于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的“初心”。虽然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党的“初心”表述略有不同,但在“不忘”的规约下,“初心”的多面向表现和其本质内涵的一以贯之是有机统一的:从信仰和旗帜的角度来看,“初心”即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从历史使命和雄心壮志的角度来看,“初心”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忠诚的角度来看,“初心”即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从依靠谁、为了谁的角度来看,“初心”即来自于人民,自然而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从信心的角度来看,“初心”即坚定“四个自信”,坚定走科学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在2020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最大体现即实现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就是精准脱贫攻坚重任的如期完成,就是对贫困人口贫困地区进行重点帮扶,确保致富路上一个都不掉队,全体民众一道进入全面小康。在未来,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初心重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总在不经意间来到群众当中,走近民众、融入民众、心贴民众,拉家常、问冷暖,听民声、解民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彰显人民情怀和不变初心。作为一名既特殊又普通的消费者,习近平心怀亲民意识和平民情怀,走进庆丰包子铺,排队点套餐,简单一顿饭,体现公仆与民众鱼水情的本质关系,在社会上刮起一阵廉洁节俭的清风。睿智博学的“大朋友”与和蔼可亲的“习爷爷”,时常牵挂着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关心着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学习生活,不时走进小朋友行列中,送去衷心祝福,寄予殷切厚望,鼓励孩子们珍惜现在、锻炼和培育坚强的性格、放飞梦想和希望。在习近平眼中,家庭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最终体现在万千家庭幸福美满上。习近平特别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铭记母慈子孝、耕读传家、家和万事兴等美德,一首“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弦;一份“常回家看看”的叮咛,道出习近平尊老敬老的温馨情愫和亿万民众乡愁。习近平来到南锣鼓巷雨儿胡同,走进大杂院里,看看老街坊,问冷暖、听心愿、看民生。习近平强调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传承文脉,搬迁、疏解、修缮、改善、整治,保障民生,回归传统风格,留住乡愁留住根。

习近平在对新时期国家现代化建设形势考量的基础上强调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意在提倡党和国家建设在时代化实践中向党成立之初所确立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复归、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看齐,具有重要的规范标尺作用和价值引导功能。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与党的领导的价值指向相统一,是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目的,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标尺。守正出新,才能行稳致远!中国共产党在面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形势上着力坚守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站在为人民谋幸福的价值核心标尺上,探索实现人民幸福的人民利益代表机制和实现路径。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2/1121/118564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