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大视野 政治

在共同奋斗中创造美好生活

2022年11月22日 13:40

美好生活既是人民群众的向往期盼,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勠力同心,艰苦奋斗,实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小康梦想,开辟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崭新局面,为实现美好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时代新征程,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坚持团结统一,艰苦奋斗,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进程中筑牢美好生活的现实根基,通过全体人民的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

以团结凝聚美好生活合力

美好生活的创造主体是全体人民,既需要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引领,也需要人民主体性的发挥。“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团结是镌刻在中华民族血脉里的精神基因,是中国号巨轮扬帆远航的动力引擎,也是新时代凝聚美好生活合力的关键所在。

始终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党的团结统一是党和人民前途命运所系,是中国共产党创造世纪伟业的关键所在,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前提。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创造多方面的条件,始终保持党的团结统一,更好汇聚起创造美好生活的强大合力。一方面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另一方面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以更加成熟、定型、完善的制度体系保证党的团结统一,为国家安全稳定和人民美好生活提供政治保证。

充分发挥人民主体力量。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发挥人民的主体力量,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本质要求。人民既是美好生活的实践创造者,也是美好生活的成果享受者。“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具有“比铁还硬,比钢还强”的团结之力。在团结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力量。引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梦想追求,以梦想激励前进的步伐,振奋精神状态,积极进取,奋力拼搏;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鼓励群众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开创美好生活的新天地;激发人民群众的实干精神,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鼓励人民通过脚踏实地、努力奋斗,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筑牢共同思想基础。“壹引其纲,万目皆张。”共同的思想基础是实践成功的基本要求。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在思想上认同,才能在实践中形成“拧成一股绳”的强大力量。思想认同首要是理想信念的认同,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在创造美好生活的奋斗实践中,必须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武装头脑,推动实践。

以奋斗开创美好生活未来

奋斗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也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至今的能量“密码”。新时代的美好生活不是等来的、靠来的、要来的,而是十四亿多中华儿女共同奋斗干出来的。我们在奋斗中创造了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也必将在接续奋斗中开创美好生活的光明未来。

大力弘扬奋斗精神。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显著的精神标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奋斗的精神基因一直镌刻在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回溯历史,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不断跃上新台阶,靠的就是矢志不渝的奋斗。“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过去我们依靠奋斗精神绘就了人民幸福安康的美好画卷,未来我们也要依靠奋斗精神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弘扬奋斗精神,一方面要增强奋斗自觉,通过理论宣传和舆论引领,不断唤起人民群众的奋斗激情,唤起人民群众追求梦想、开拓创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全社会培育团结奋斗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要增强奋斗本领,以伟大奋斗实践推动伟大创造、提振伟大奋斗精神,不断增强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全面倡导劳动精神。劳动是人的本质特征和第一需要。恩格斯指出,“人是唯一能够由于劳动而摆脱纯粹的动物状态的动物——他的正常状态是和他的意识相适应的而且是要由他自己创造出来的”。人民群众依靠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过程是劳动的过程,劳动精神也集中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奋斗意识。“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我们应全面树立劳动观念,营造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社会氛围,鼓励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着力完善分配制度,为人民群众勤劳致富提供充分的制度支持,为人民群众通过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提供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坚决贯彻就业优先战略,为广大劳动者提供广阔的就业平台,确保人民群众能够通过辛勤劳动获得美好生活必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治品格。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一系列伟大斗争中创造和培育了伟大斗争精神。斗争精神不仅是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同时也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要求全党同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当前,国内发展环境日趋复杂、严峻,改革发展稳定也进入到各种风险挑战交织叠加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国际上,经济遇冷、冲突不断,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变,霸权主义甚嚣尘上,世界局势的不确定性不断加剧。对此,我们必须敢于斗争、敢于亮剑,不断增强斗争意识、丰富斗争经验、提升斗争本领,坚持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大无畏精神,捍卫守护人民的美好生活。

以共同富裕夯实美好生活根基

共同富裕是人类最美好的追求之一,不仅包括物质生活共同富裕,也包括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价值旨归。在不断追求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广大人民群众拥有更加丰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能够享有更为广泛的民主权利、更为优雅的社会环境、更为丰盈的精神生活,为人民的美好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共同富裕为美好生活提供丰厚的物质基础。美好生活首先是物质富裕的生活,需要先进生产力发展所提供的丰厚物质基础来实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脚踏实地、踔厉奋发,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消除绝对贫困,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奠定了良好基础。新时代十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新征程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紧紧依靠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不断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提供更加丰厚的物质基础。

共同富裕为美好生活提供更多更好精神食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随着物质生活质量和水平的大力提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更多体现在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中。在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过程中,理想信念教育更加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践行,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新征程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更加深刻把握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践要求,立心立魂、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凝心聚力、广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保障优质文化供给,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提供更多更好精神食粮。

共同富裕为美好生活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而是全体中国人民都富裕,是注重发展成果共享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富裕。推进共同富裕,能有效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更好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将“蛋糕”分好,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进共同富裕,创造美好生活要靠人人参与、人人尽力,要靠辛勤劳动、脚踏实地。推进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为美好生活营造了公平正义、昂扬向上、共同奋斗、共建共享的社会环境。新征程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进一步完善分配制度,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努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

(作者:李梦云,系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2/1122/118573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