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北京专题 2023年北京两会专题 热点深度关注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首都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的“数字密码”

2023年01月19日 09:28

高端汽车、产业互联网、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四大千亿级高精尖产业集群“稳”中增“进”,厚积成势;

企业拥有发明专利超1.1万件,万人发明专利675件,领跑全国经开区;

23个事项实现综合许可DIY自由组合办,满足企业个性化办事需求……

作为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首都发展为统领,勇当首都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

■ 四个千亿级高精尖产业集群厚积成势

北京奔驰总装二工厂

凉水河畔,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工厂里,平均每45秒钟就有一台“国产大奔”下线。即便是新冠疫情冲击全球汽车产业链,这里依然彰显出坚强的产业韧性——2022年,第400万台国产发动机和第400万辆国产奔驰纷纷下线,北京奔驰开启了“双四百万”的新时代,产量与产值开启了一轮又一轮的突破性增长。

“国产大奔”加速“驶”向千家万户,正是经开区高精尖产业厚积成势的注脚。

经开区规划实施32条产业链,聚力实施产业集群化、智能化、创新三大战略,构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芯、网联车、创新药、智能造,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精尖产业集群。截至目前,已吸引超过7万家企业落地生根,其中世界500强企业97家,外资企业900余家,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生物技术和大健康、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等四大主导产业。2022年,高端汽车、产业互联网、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四大千亿级高精尖产业集群“稳”中增“进”,厚积成势。

全球每四个智能显示终端,就有一块显示屏来自经开区企业京东方;GE医疗在全球销售的每三台CT设备里,就有两台在经开区生产;全球超过三分之一的LED显示芯片出自集创北方公司;瓦里安医疗加大投资力度,建设全球创新中心;SMC完成中国业务重组,打造高端装备核心零部件配套的“百亿企业”;神州细胞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重组蛋白新冠疫苗被纳入紧急使用……

“2023年,经开区将进一步发挥实体经济优势,努力在创新产业组织方式、提高产业组织能力上取得突破,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北京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到2025年将再添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80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8000亿元。

■ 1.1万件企业发明专利领跑全国经开区

把小米粒大小的鼠脑切成1000片,用一台设备观察每片上的脑神经,如果使用国外扫描电子显微镜需要数年时间,但依靠聚束科技研发的电子显微镜则只需几个月。“如果说传统的扫描镜是一台照相机,那我们这台就可以称为摄像机,因为它有视频级的成像能力,我们最高的分辨能力能够看到头发丝的十万分之一。”聚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其企业研发电镜的成像速度可达到传统电镜成像速度的近十倍,成为全球首款真正意义上的高通量扫描电子显微镜。

“亦庄造”重新定义了高速电镜,这是北京经开区聚焦国家战略,着眼攻克核心技术的担当,也是自主创新实力的见证。

截至目前,像聚束科技这样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北京经开区共拥有1868家,还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5家,企业拥有发明专利超1.1万件,万人发明专利675件,领跑全国经开区,此外还有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62家。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2022年承接“三城”成果150项,2017年以来累计承接“三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超600项,产学研合作研发新技术新产品超1200项。

“北京经开区作为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抓住国家重大专项的核心技术补短板、强弱项,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创造更多‘从无到有’。”北京经开区有关负责人介绍,北京经开区通过出台“科创20条”等一系列措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创新生态链条、深化开放协同创新。

政策助力带来科技创新的日新月异,神州细胞全球首个14价HPV疫苗进入临床研究;和华膝关节手术机器人拿到中国首张国产关节手术机器人注册证,下线首台量产机;小马智行和百度等企业开启“车内无人、车外远程”路测,自动驾驶道路测试在北京正式步入整车无人阶段;星河动力自主研发的“谷神星一号”成功发射,创造了中国民营火箭连续五次成功发射纪录……

“2023年,经开区将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努力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体制创新上取得突破,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生态。”北京经开区有关负责人透露,到“十四五”末,经开区中试基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将达到100家以上,每年落地10个具有示范性的科技应用场景,每年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50个以上,国家级孵化器和重创空间达到15家以上,科技类基金规模达到100亿元,重大场景应用示范区建设支撑作用凸显。

■ 23个事项实现综合许可DIY自由组合办

去年9月,京东七鲜超市政府事务部高级经理王罡拿到了经开区颁出的DIY综合许可证,这是全国首张经营领域最广的综合许可证。

“一业一证”把过去行业经营的多个许可证集中在一张许可证上。像七鲜超市办理的这张综合许可证,申报材料从54份减少到21份,申请表单从4份减少到1份,办理时间从17个工作日缩短为1个工作日,实现“只跑一次、只填一表、一次办成”。

目前,“一业一证”改革已在北京经开区的20个行业中得到应用,覆盖了企业办事和居民生活的所有领域,而“DIY”自由组合办理模式,则将23个高频办理事项全部纳入办理范畴,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办事需求进行排列组合,形成个性化、特色化的办事清单。通过改革,办理时限和申请材料平均压减50%左右,企业办事便利化程度全面提升。

小数据背后体现的是经开区为企服务的决心和毅力。“经开区以流程再造为重点,推进审批流程集成优化,极简审批服务模式给企业减负。”北京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说,通过再造审批服务流程,进一步推动“减证照、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时限、减跑动”,构建起“手续更简、环节更少、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集成审批服务新模式。

从“一堆事”到“一件事”:将涉及多层级协同、多部门审批、多事项联办的高频办理事项,进行“一揽子”整合,再造办事流程,取消重复材料,压减办理时限,实行“办好一件事”综合审批服务,实现205个主题套餐“只跑一次、只找一人就能办”。

从“一堆证”到“一张证”: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探索“一业一证”改革,将一个行业涉及的多个许可证,合并为一张载明相关行政许可信息的行业综合许可证,实现企业“一证准营”。

从“几次办”到“一次办”:所有可即时办结和采取告知承诺制办理的事项全部纳入“证照联办”,包括85个场景126个事项;26个新办、34个变更和25个注销场景,实现“一设全设、一变全变、一销全销”;与首席审批师改革叠加,实现“一件事、一个人、一次办”。

与此同时,北京经开区将告知承诺制作为推进行政审批改革的先手棋,依托信息化手段实现企业无感知准入、政府有效性监管,打造“登记即准营、违诺即惩戒”的新型审批模式。截至目前,告知承诺在办事项已超过300项,改革力度、广度、深度均位居全市前列。

“2023年,经开区将持续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打造国际化、市场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努力在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取得突破,努力在制度开放上取得突破。”北京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表示。

自动驾驶出租车行驶在经开区道路上

北京经开区全貌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3/0119/119131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