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报告 文稿 政治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刘波: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2023年01月19日 14:44

 

刘波-专家

刘波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视频专辑

点此浏览课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旗帜鲜明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毫不动摇反对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我们完善外交总体布局,积极建设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我们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全面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合作,赢得广泛国际赞誉,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进行了系统总结和精练概括,又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为新征程上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绘就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

要深刻把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首先要理解两个大局。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对于这两个大局,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两个重大判断,一个是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经济长期向好,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大,正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另一个是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强调:“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

我们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都要基于这两个大局。那么,这两个大局的关系是什么?一方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其中重要的推动因素;另一方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条件和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和挑战。从国内外形势来说,就是国内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国际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突出。

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

2022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当今世界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历来主张,人类的前途命运应该由世界各国人民来把握和决定。只要共行天下大道,各国就能够和睦相处、合作共赢,携手创造世界的美好未来。我们将同各国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不懈努力,我们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现在,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来越大。我们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以自身发展为世界创造更多机遇。”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指明了方向。

我们要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放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理解。第一,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国际总体形势。一是“一超多强”将是国际关系中短期的基本态势。但是,“一超不超”,也就是说,美国影响力呈下降趋势;“多强不强”,除了中国,日本、俄罗斯以及欧洲国家都面临不同的发展难题。二是新兴国家集体崛起,如印度、埃及、南非、巴西、土耳其和印度尼西亚等,不仅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未来还有可能成为多强中的“一强”。

第二,中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实力地位。从党的二十大报告对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回顾与总结来看,可以说是“将强未强”。怎么理解?

一是“将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可以说,我们为成为世界强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对外投资国,也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同时还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以及世界重要的军事大国和核大国。

从宏观层面看,中国发展成就巨大,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经初步核算,2021年我国经济增长17.73万亿美元。如果把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成就进行纵向比较来看,它对世界经济的拉动力相当于当年大英帝国崛起的100倍,当年美国崛起的20倍。从横向比较来看,中国的一些省份已经“富可敌国”。以2021年数据为例,广东省GDP约为1.92万亿美元,相当于加拿大的经济规模,位居世界第10位。经济总量国内排名最高的广东、江苏和山东三个省份之和约为5. 01万亿美元,超过德国,位于世界第三位。从微观层面看,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中,中国大陆(包含香港)共有135家企业榜上有名,加上台湾地区,全中国共有143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榜单,上榜数量创下历史新高。而美国有122家公司上榜。

那么,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是什么?一个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从历届党代会报告来看,党的领导是我们取得经济建设辉煌成就的根本保证。另一个是中国建立了全世界最完善的工业体系。近年来,我们调整产业结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从低端向中高端迈进,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中高端环节。

另外,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也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这就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不同于西方的发展道路,也就是中国不走欧洲大国殖民主义的老路,不走德意日法西斯军国主义的老路,不走冷战期间美苏称霸世界的老路,也不走中国过去闭关锁国的老路,而是一条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道路,一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

二是“未强”。也就是说,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发展中的问题与挑战。比如: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虽然已突破1万美元,但与发达国家的人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中国产业发展总体上仍处于产业链价值链的中低端;中国是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唯一没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国家;中国在全球治理的规则体系中力量还比较弱。这也是在新征程上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党的二十大报告多次提及“开放”一词,凸显了党对改革开放的高度重视。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指出:“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可见,改革开放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第一部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中,详细阐述了新时代十年我国对外开放取得的显著成绩。报告指出:“我们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我国成为一百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在第四部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了明确部署。报告指出:“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注意,这是一个新提法。报告指出:“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先导地位,提高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开放水平。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不断融入国际大循环。这主要有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78-1991年,中国对外开放初步探索阶段,主要是沿海开放;第二个阶段,1992-2000年,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阶段,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为重要标志,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三个阶段,2001-2012年中国全方位开放阶段,以2001年中国加入WTO为重要标志;第四个阶段,2012年-至今,新时代高水平对外开放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演进历程,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有三个重点。第一,推动新型经济全球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第二,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第三,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

从全球来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第一,数字时代,科技领域成为大国竞争的主战场。我们知道,当今时代正处于数字时代,是数字技术主导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时代。因此,世界大国围绕数字科技的竞争愈发激烈。比如,美国对我国科技企业以及科技产业的遏制、打压。

第二,新科技革命带来新的世界议题。比如,随着人类对外太空探索的深入,围绕地球运行的太空垃圾越来越多,飞行器碰撞的风险随之加大。再比如,科技使我们发现南极地区铁矿、煤矿、磷矿以及淡水资源丰富,但也有可能引起资源纷争和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

第三,传统政治参与方式的改变,给政治安全提出新命题。“城市” 和“互联网”促进政治参与方式的两次大变革。比如,自2010年起,美国在中东多国推动“阿拉伯之春”,就是利用的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可见,这给我们的传统政治参与方式带来多么大的改变。

第四,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首次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据统计,1990 年,97.1%的专利由发达国家申请,而到2015年,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专利申请国,专利申请占世界总量比重达到46.8%,在专利申请量比重上带动整个发展中国家超过发达国家。

四、世界经济中心位移及全球化进入新阶段

目前,世界经济在经历持续长达三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重创之后正在逐渐恢复,将迎来阶段性复苏。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世界经济重心位移已成大势所趋。20世纪下半叶特别是21世纪以来,一大批新兴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世界经济重心加快“自西向东”位移。当前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总量占全世界的比重已接近40%,到2035年有望达到60%。

经济全球化进入新阶段,成为大势所趋。这充分证明,开放是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历史上看,公元1000-1700年,世界经济增量为16万亿美元,1700-1900年为101万亿美元,1900-1970年达160万亿美元,1970-2010年高达2354万亿美元。可见,经济全球化越深入,这一数据变化越大。

当前,科技革命、跨国公司、国际金融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冷战后的国际环境成为主要因素,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但同时也要看到,近年来逆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特别是在经济减速背景下,大国合作陷入困境。究其原因,还在于发展的不平衡。2017年1月17日,习近平主席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了题为《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的主旨演讲。习近平主席指出:“世界经济长期低迷,贫富差距、南北差距问题更加突出。究其根源,是经济领域三大突出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具体来说,一是全球增长动能不足,难以支撑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二是全球经济治理滞后,难以适应世界经济新变化;三是全球发展失衡,难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逆全球化的主要表现为,从侧重效率转向更加关注公平,从侧重发展转向更加重视安全,从侧重产业分工转向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从侧重多边转向区域、双边、单边,从侧重国际协调转向各自为政。面对逆全球化趋势,2020年11月4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不应该任由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破坏国际秩序和国际规则,而要以建设性姿态改革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更好趋利避害。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基石的多边贸易体制,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规则,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总的来说,逆全球化不符合历史大势,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而我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不仅推动国内经济发展,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同时,我们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为全球化指明了方向。

五、人类文明形态多样化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而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更是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题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演讲。习近平主席强调:“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2017年1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指出:我们也要通过推动中国发展给世界创造更多机遇,通过深化自身实践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同世界各国分享。我们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也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的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尊重他国的发展道路,同时也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个神圣使命。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3/0119/119139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