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报告 文稿 党建

周秉德:传承红色家风 弘扬革命精神

2023年02月08日 14:30

 

周秉德

周秉德 中国新闻社原副社长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课件

大家好,我是周秉德。今天,我来讲一讲我的伯父——周恩来对我的教育。我在他身边生活了十几年,12岁到他身边,27岁结婚离开,之后也经常去看望伯父和伯母。在他们身边,我受到了很大教育,今天就向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理解!

大家知道,周恩来同志出生于1898年。在2018年,我们党召开了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提出,周恩来同志是六个方面的杰出楷模:是不忘初心、坚守信仰的杰出楷模;是对党忠诚、维护大局的杰出楷模;是热爱人民、勤政为民的杰出楷模;是自我革命、永远奋斗的杰出楷模;是勇于担当、鞠躬尽瘁的杰出楷模;是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杰出楷模。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周恩来同志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一颗璀璨巨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面不朽旗帜。

一、心系群众、同甘共苦

伯父一直心系群众,与群众同甘共苦。

幻灯片4

比如1958年在十三陵水库,他举着大旗带领着国务院的干部参加劳动,还说今天我们没有总理、副总理、局长、部长,我们都是劳动者,并在那儿连续工作了一周。后来经过筹划、预测、实地勘察,他又制定了密云水库的相关建设方案,为期两年,调动了周围民工20多万。作为朝阳区委的干部,我当时也去参加了这项工作,包括了解情况、统计数字、作一些报道等,我感到很光荣。伯父去密云水库,先后去了五六次,与密云水库的干部们商讨实际工作,问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问题需要他解决,了解民工的实际困难、生活状况等等,并做好相应的安排。

幻灯片8

他也经常与老百姓一起座谈,了解实际困难和情况,比如蹲在群众家门口去了解情况,或者到麦地里去捡麦穗等等。他还去在大庆接触了上万名工人,深入29个基层。

幻灯片9

他在外边的用餐也是非常简单的。大家可以看到,照片里的他兴致勃勃地用餐,其实前边就是一个小小的菜碟,碗里的米粒都是黑色的高粱米。

幻灯片10

他真的是把群众当成家人一样看待。比如邢台地震时,他走门串户去慰问伤者、病员,开会时动员大家要克服困难、要克服艰险、要重建家园。

幻灯片11

特别是开会的时候,他一发现老百姓都是对着风的,就让大家调整方向,自己对着风。当地干部就说这样讲话,总理你不是对着风吗。他说你们算一算,你们想一想,是我们几个少数人对着风合理,还是让成百上千的人对着风合理?当然是我们少数人对着风合理。

他就是这样一个总理,爱护老百姓,把自己摆在老百姓当中,事事要先照顾老百姓。

 

二、生活简朴、公私分明

伯父在工作上是非常认真的,他的生活也是非常俭朴的。

幻灯片12

他平常穿的衬衣,里边都是补了又补、发黄发灰的。出国的时候,他也同样带着这样的衬衣出国,把换洗的衣服拿到大使馆请人帮着洗。大使馆的人帮着洗衣服的时候都是流着泪在洗,因为他的衣服都特别旧,补了补丁又很薄,不能用手搓。大使馆的人买了三件衬衣,说总理你一定要换上,你不能穿这种破旧的衣服,你不肯让公家花钱,我们都是用自己的津贴买的。伯父说不行,你们的津贴也是外汇,外汇就要支援国家建设,因此说什么也没有要。最后,大使馆的人落着泪看总理离开。这样的例子不止一个两个。

幻灯片13

他平常吃饭也是非常俭朴的。平常在家,夫妻两个人就是一荤一素一汤,绝对不能要山珍海味。这顿的鱼没吃完,就下次再吃,非常注意节省。伯父的手还有旧伤,我偶尔与他一起吃饭时,每次要帮着盛饭他还不干。饭桌上掉的菜和饭,他都不浪费,一定要吃掉。餐具也是用得很旧很旧,二十多年一直都没有换。除了接待外宾以外,和家里人一起吃饭或到外地去调查研究、开会了解情况时,他吃的也一定是普通饭菜,决不允许宴会招待。

幻灯片14

而且到外面去吃,吃了多少东西都要交钱、交票。比如1966年,他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去参观。中午,他一定要到学生食堂去吃饭。学生们看见他,都让他往前排,他前面有七个人排队,就站在第八个位置,打完饭以后交钱、交票。他交了两毛五分钱、四两粮票,四两粮票就是两个大馒头。炊事员看他吃得有点干,就给他上了一碗汤,他立刻又交了五分钱。当时的收款员叫李淑贤,前些年我们组织活动的时候,还出面给我们讲了这段故事。这张收据是怎么留下来的呢?其实是“漏网之鱼”。当时每张收据都要交给卫士长,卫士长每月都要统计并装订起来。几十年之后,伯父的一个卫士——高振普,就从自己一条多年没穿的裤子的兜里找到了这张收据。

新中国成立之后,他有两位长辈还在世,一位是他的亲婶母,我们叫八奶奶,还有一位是他的六叔父,我们叫六爷爷。六爷爷、八奶奶他们的生活都很俭朴,来北京的费用也都是伯父出的,住的都是很一般的宾馆。六爷爷来北京时,大家一起吃饭,伯父还亲自下厨做了一道红烧狮子头。由此可见,他特别反对奢华浪费,一辈子都在主张节俭。

 

三、对亲属要求严格

伯父对于家人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我小时候为什么住在伯父家里?因为伯父要求给我父亲安排的工作职位要低、待遇要少。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家有六个孩子,房子住不下了,我和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就住到他那里。

放寒暑假的时候,我有一次早上到院子里坐着看书,大概是六七点钟的时候,他则是通宵达旦地工作,刚结束一整天的工作。去休息前,他会到院子里呼吸新鲜空气,看到我在看书,就很严肃地走到我面前问我怎么还在这看书。我不大理解伯父的意思,他说你没看到这么多叔叔们在打扫院子吗,你怎么可以一个人在这看书。当时那个场景,我到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他从小就教育我们,你们就是普通学生,长大了就是普通劳动者,一贯都是这种要求。

另外一个故事,就是两次“周某人”。我曾经做过小学老师,但是时间不长。区委把我调到机关单位,参与临时的运动。伯父一听说我调到区委了,就很严肃地问怎么回事,你原来不是在基层小学做老师吗,怎么会调到区委机关来了,是不是因为我“周某人”的关系。我说我是服从组织分配的,当时有一个运动需要党员,所以就让我去了。伯父就说,你这个临时工作做完了以后,还要回到基层去。我结婚后又随军去了外地,在西安工作五年,也是在基层,然后又到贵州的山沟沟里工作四年。四年之后,我先生被调到北京,我都不敢走。部队问我怎么不回去,我说我没有调令。部队领导说,你周秉德回北京找份工作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嘛。我说我从来不走“一句话”的路,都是根据组织安排,有组织的调令,我才能够离开。后来,他们把我的问题也解决了,说我是可以随军的。伯父一听说我回北京了,就问怎么回事,你怎么又回北京了,你都离开北京九年了,是不是因为我“周某人”的关系?伯母在旁边跟他说,你别忘了,秉德不光是你侄女,她是军人家属,随军调动是有安排的。伯父这才不再质问。

伯父对亲属的要求非常严格,也是有很多例子的。比如1959年国庆十周年时,国务院有规定,机关干部的亲属、朋友从外地到北京来的,一定要返回,不要再留在北京。结果,我们家确实有一些亲属从外地过来,伯父也不客气,把这些亲属找来一起吃一顿饭、拍个照,然后买好车票送大家回去,不要在北京过国庆。比如八奶奶的亲婶母的孙子在北京读书,之后就留下来了。他每年都要回老家看望祖母和母亲,也就在老家找到一位小学老师来北京结婚。伯父就问我这位嫂嫂,说你到北京来结婚,什么时候回去啊?嫂嫂说,我已经调到北京了,还是做老师。伯父说,我这是精简北京人口,你还给我增加北京人口,你还是回去吧,你们两个一起回去。我这个堂兄回去做了中学老师,嫂嫂还是继续做小学老师。我们每个人都是凭自己的努力,自己去发展。

 

四、国家利益至上

在我们小时候,伯父就跟我们说,我们革命几十年随时准备牺牲。现在我们看见了新中国的诞生,这是由无数革命先辈奋斗换来的,我们只是“幸存者”。我们一定不能忘记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们,更不能不加倍努力地工作。26岁就英勇就义的革命烈士陈乔年就说过:“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这就是我们的革命先烈的想法,宁肯牺牲自己,也要建立一个全新的中国。

伯父说,你们要学习革命先烈,一切想着人民、一切想着国家,不能从个人利益出发。所以,我们自己一直都是从工作需要和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出发来考虑问题。我的初中是在师大女附中上的,也就是现在的实验中学,是很好的学校。我有很好的机会可以上高中,而且有条件留苏。但是,在我初中快毕业的时候,我们国家刚刚度过了经济恢复时期,开始了五年计划,百废待兴。那时候,全国的文盲率有80%以上,建设国家需要大量人才。所以,我觉得应该从国家的利益出发,不考虑上高中和留苏,而是去上了师范学校,准备做一名小学教师。在北京师范学校读了三年书,毕业之前我就要求到农村去。学校觉得我当时的表现还是不错的,思想也很进步,所以在毕业前夕发展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令我感到遗憾的是,我一直服从组织分配,却也一直没有回到小学老师的岗位。

我们家有六个兄弟姐妹,其中四个人都有参军的经历,但是他们根据国家的需要、形势的需要、人民的需要,各有不同的选择。我的两个弟弟——周秉钧、周秉华,一个是1961年高中毕业,一个是1964年高中毕业,他们高中的成绩都很好,但伯父动员他们说,你们就不要去上大学了,都去当兵吧。为什么?因为那时候咱们国家的粮食欠产,劳动力也缺少,因此中央研究决定,尽量减少在农村征兵,要在城市征兵,增加农村的劳动力。所以,伯父就让自己的侄子去当兵,两个弟弟当然要服从,都先后当了兵。

我另外两个弟弟妹妹——周秉和、周秉建,当时分别是15岁和16岁,都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去延安和内蒙古插队。他们的生活是非常艰苦的,尤其是在延安的弟弟,他从小没有做过什么体力劳动,所以工分就少,工分少收入就少,有次发高烧40度,险些要命。妹妹在内蒙古,完全跟牧民生活在一起,生活也是非常艰苦的。他们的表现是很好的,也都先后入了党。又过了几年,部队来征兵,他们所在的民兵大队就把他们推荐去当兵了,弟弟秉和到了新疆喀什,照了相片寄回来给大家报喜,妹妹秉建在北京郊区当兵,经过了几个月的民兵训练后回到城里看望父母、伯父伯母。没想到一见到伯父,伯父就喊她秉建同志。秉建特别奇怪,从小伯父都叫她小六,怎么现在叫秉建呢?伯父说,我跟你商量一下,你能不能脱下军装,离开部队,回到牧区?秉建说,我完全是被推荐的,跟你没有关系,没有找你的关系。伯父说,全国几千万知青都坚持在农村,怎么就把你选上了呢,这个条件还是让给其他知青或者贫下中牧,还是回去吧。秉建说,我都已经在部队好几个月了,再回去人家会以为我是犯了错误给退回去的,那怎么可以,于是就特别不愿意回去。说实在话,只要当了兵,生活条件就比在农村和牧区好得多,她还是很愿意在部队的,而且当兵也是很光荣的。我们所有人的工作,伯父从来都没有插过手,只有这一次,他把他们两人换了一个地方,就好像重新来插队一样。

经过几年,弟弟秉和考上了清华,回到北京。妹妹秉建在内蒙古工作、劳动都表现得好,当了农村基层的村支部副书记。她不认识文件,文件都是蒙文,所以伯父同意她去上学。毕业以后,人家先是给她在社科院安排工作,后来又想让她做内蒙古自治区的团委副书记。伯父说不行,她自己也知道伯父对我们的要求,所以直接就谢绝了。伯父说这就对了,这是应该的,一个基层的支部副书记怎么一下子提得那么高。所以,秉建还是在基层踏踏实实工作,后来又到内蒙古社科院蒙古文所工作。她在内蒙古工作、劳动、学习、生活、结婚、生子,过了26年,后来是因为工作需要由中组部调回北京。

我们家的老三——周秉宜,从小就喜欢画画,上了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毕业之后该上大学了,她却没有去上中央美术学院,而是报考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这是为什么?因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主要是实用美术方向的,可以设计各种实用的工具。伯父就鼓励她说这样好,你这样做是对的,因为咱们国家建设是需要外汇的,但是外汇商品包装很粗糙,换的外汇不够,你要是改善咱们的包装,就可以增加外汇收入,也就可以更好地支援国家建设了。

所以,我们家几个人在学习、工作上要走哪条道路,都是从国家的利益、人民的需要考虑的。我们都觉得必须得听伯父的话,因为我们拥护中国共产党,伯父又是党的领导人之一,我们不听他的听谁的,我们发自内心地觉得应该听从他的教导、他的安排、他对我们的要求。

 

五、伯父的初心

我们伯父的初心也一贯如此。他12岁就离开了家乡到东北,觉得在东北的日子是很有好处、有收获的,因为寒冷,于是锻炼了身体,因为吃的都是高粱米,很粗糙、很难下咽,于是锻炼了意志。

日本在日俄战争中占领了东北的很多地方,日俄战争蹂躏伤害了中国的老百姓,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当时,伯父就看到一个村子里有两个小山头,山头上有两个碑,一个是俄国的、一个是日本的,都是为了他们各自战死的人立的。两个别的国家在中国的土地上蹂躏老百姓、打仗、争夺土地,然后还为他们各自战死的人建了碑,这能不激起伯父爱国的悲愤心情吗?这两个碑,对于伯父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发展,是有很大影响的。

那个时候,各个国家都在瓜分中国的利益,所以就有了《何日醒》的呼吁,发出了同胞什么时候才能够醒过来的呼喊。13岁时,伯父就读学校的校长问大家为什么来读书,他的回答我们都知道,那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伯父从小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到上学时更加看到了国家是需要不断前进的,是需要打破旧社会、建立新社会的,所以有了这样的奋斗精神。16岁时,伯父在南开中学学习。他的作文是非常好的,经常作为范文被刊登出来,其中有一篇作文叫《射阳忆旧》,里边就写了这么一句话——“吾将公之天下,使四万万人共得而仆之,必不负所托也。”伯父表达了自己要为全国人民做公仆的决心。伯父19岁那年,很多年轻人看到了日本社会在明治维新之后的进步、繁荣,都决定要到日本留学。伯父也去了日本,在经过东北时,看到了小学的同学。同学说你要去日本了,咱们什么时候再见,你要留个字吧,伯父就写下了“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的临别赠言。那是1917年,那时的中国是什么状态——贫穷落后,政府腐败无能,国家被列强瓜分。但是,一个19岁的青年就能够想到我们要腾飞于世界,这样的年轻人怎么会不认真工作、不全心全意为全国人民奋斗。这样的年轻人也不只有伯父一个,当时有很多年轻人都有着这样的目的、想法,要为中华腾飞、中华崛起而奋斗、读书、提高自己。所以,在那之后的1921年,我们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了。

六、我们的传承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不是空洞的、没有基础的,而是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的。像伯父这样的年轻人有很多,他们都希望中国能够繁荣起来、强大起来。为了追求这个目标,在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的组织下,中国共产党成立了。所以,在党的百年诞辰之后,我们更不能够忘记老前辈是怎么样对待自己、对待国家、对待工作和任务的,我们大家都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品格思想,为国家、民族作出贡献。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本领,锻炼好身体,磨炼好品格,成为国家发展的希望,让中国人的生活越来越好。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3/0208/119264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