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文稿 文化
肖方:动物趣闻
2023年02月17日 14:19
肖方 北京动物园动物科普馆原馆长
大家好,我叫肖方,今天跟大家一起分享的题目是“动物趣闻”。
我们先说老虎。从科学意义上讲,虎只有一个种,由于分布地域的不同,会有不同的亚种。比如东北虎,东北虎还有其他的名字:西伯利亚虎或者朝鲜虎。华南虎、印度支那虎、马来亚虎、苏门答腊虎、孟加拉虎,这是虎在自然界中现存的六个亚种。在当今一百年的时间内,虎在自然界有三个亚种已经灭绝了,它们是里海虎、巴厘虎、爪哇虎,这就给我们人类敲响了一个警钟,如果自然环境不加强保护,人类很难与我们共生的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其次,老虎喜欢独来独往,只有在哺乳期和交配期,雄虎才会和雌虎以及幼虎生活在一起。所以,我们在了解动物、亲近动物的时候,还要了解一些它们在野外生存的状态,以及野外的习性。
我们要说说牛,说起牛来,从分类上可以有以下不同的分法,有家牛和野牛之分,从家畜上分有肉牛、奶牛和役牛,役牛就是耕作、运输用的;从地域上分,有亚洲牛、欧洲牛、非洲牛、美洲牛和澳洲牛等;从颜色上分有黑牛、黄牛、花牛,又有白袜子牛、白臀牛、白头牛、黑脸牛、黑腹黄牛等;从角型上分,有扁角型、卵圆型、长角型、短角型、犄角型等;从体型上分,牦牛、瘤牛、爪哇牛、平肩牛、高肩牛等;从时间上分,有古代牛和现生牛。
在中国,牛文化的历史有上万年,从狩猎为食到猎物为礼,从驯养到耕作,从育种到配种,从役牛到赏牛,从物质到精神,形成了中国人对牛的独特理解并传承至今。
下面再说一说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全世界第二大的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流动主要是在沙漠区域里面流动,而不是逐步的向外扩散,但是它流动的速度跟能力也是很强的。我们深入到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腹地去考察过,有一个叫圆沙古城的遗址。2018年,我徒步进入这个遗址的时候,能够看到圆沙古城边缘的城墙。2019年,我再去的时候,这个三四米高的城墙几乎被沙漠给覆盖了。那么在这种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沙漠里面有没有动物?在这里,我要跟同学们分享一下我在沙漠里面捡到蜗牛的故事。2018年10月至11月,新疆和田地区政府组织了“和田绿洲气候环境变迁——克里雅河沙漠段全流域自然与人居环境科学考察队”,对克里雅河流入塔克拉玛干沙漠段进行了多学科综合考察,我是参加到这个工作里面的其中一员。我们为什么要了解古河道在沙漠中过去和今天的景象变化?因为这是证明过去的气候、物候的情况和今天的差别,来掌握这一地区自然环境发生的变化规律,更好的保护沙漠的生态环境。
那我在沙漠里捡到最小的蜗牛有多大?一毫米到两毫米之间,个体很小,只有你俯下身子,才能看到它不是沙粒,而是蜗牛。所以,我们在第一次对克里雅河考察的时候,采用了徒步穿越,在沙漠里面徒步了31天,走了400多公里,用徒步的方法更加接近自然,更能够发现在沙漠上遗留下来的动物痕迹。那么,在沙漠里面动物留下的痕迹能够说明什么?其实能够说明很多问题,比如附近可能有水源。我们在沙漠里面靠骆驼队给我们做保障,骆驼也需要喝水,那么,有经验的驼工和科学家会从动物痕迹中找到水源的线索,带着骆驼去找水。
再往下,我想跟同学们分享一下大象耳朵的功能。大象的耳朵除了可以让大象感知外界的声音以外,还有散热降温、驱赶蚊虫、吓唬敌人以及减少热量散失的作用。大象主要是靠扇动耳朵来散发热量,这样可以保持身体凉爽,而在温度低时,也会紧贴耳朵以减少身体热量的散失,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
我们说一说燕子。在北京,我们经常能够看到燕子,燕子有很多种,我们在这里只说一种:金腰燕。金腰燕身体细长,两翼长而尖,腰部确实有近似金黄的颜色。金腰燕经常在树上、天线上、柱子上、房顶上栖息,它们是捕食昆虫的高手,一天可以捕食220-300只昆虫。
下面,我们再说一说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麻雀。麻雀在我们身边叽叽喳喳,非常容易看到,但是麻雀究竟有多少种?我们身边的麻雀你是不是能准确叫出它的学名?全世界共有35种麻雀,其中在我国有12种麻雀,包括:黑顶麻雀、家麻雀、黑胸麻雀、山麻雀、麻雀、石雀、白斑翅雪雀、褐翅雪雀、白腰雪雀、黑喉雪雀、棕颈雪雀、棕背雪雀。
头顶是棕色的麻雀是我们在城市中非常容易见到的,它的学名是树麻雀,是我们身边最常看见的麻雀。白腰雪雀的前额是白色或近白色,和麻雀的分类同属一科,与我们认识的麻雀有很多的差异。褐翅雪雀的颜色与环境色很相近,这是动物的保护色,也是动物能够在自然环境里面生存,并保护自己的重要条件。
我们再来了解一下鲸鱼。鲸鱼是海洋动物,全世界的鲸鱼分为两类:一类是齿鲸,另一类是须鲸。齿鲸的口腔里面有牙齿,靠牙齿的咀嚼来吞咽食物;须鲸是靠口腔里面的须板来过滤食物。所以,齿鲸和须鲸的进食方式是不同的。通常在海洋里面,须鲸的体型要大于齿鲸。
下面,我把我的一些在野外观察昆虫的体会跟同学们交流一下。先请同学们记住一点:我们不可小看昆虫生态,因为昆虫的饥饿程度是衡量生态平衡的有效方法。
我在野外做生态环境考察的时候,通常要诱捕昆虫。昆虫通常有两大类,一大类是趋光性的,另一大类是趋味性的。我们在自然环境里面,对趋味性的昆虫,会设一些诱罐,把昆虫喜欢吃的一些食物和挥发性的酒、糖加到诱罐里面去,诱引当地的昆虫,来了解趋味性的昆虫有多少,它们的饥饿程度是什么样的,以评定生态平衡的状况,这是一种基础的数据调查。对趋光性的昆虫,我们多数是在夜间用灯和白布来诱引昆虫,来了解趋光性的昆虫有多少,它们是哪一些类别。
关于昆虫的情况,我想讲一个小例子。有一次,我在一个保护区里面去了解趋味性昆虫,下了五十个诱罐,最后有收获的只有十几个,说明这地区的昆虫不太饥饿,对诱罐里的食物不感兴趣。其次,这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比较好,昆虫能够很容易地捕捉到自己喜欢吃的食物,何必要走远的地方去吃你的食物呢?这就是我们在野外了解昆虫状态跟环境之间关系的一些基础数据。所以,昆虫生态不可小看。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鸳鸯。我们都很熟悉鸳鸯,特别是经常到野外或动物园里面去的同学。雄性鸳鸯的羽毛非常艳丽。鸳鸯还有一个特殊的羽毛叫帆羽,只有在繁殖的时候,鸳鸯才会有这个帆羽,在其他的时候就没有了。
在中国文化里面,鸳鸯是爱情的象征。在自然界里面,雌性鸳鸯的体色跟自然界的颜色是非常接近的,这样才便于不被其他猎食动物发现,以保护自己的生存和后代的成活。鸳鸯繁殖一般是要找树洞,通常鸳鸯每年只产卵1次,每次是9枚到12枚,最多记录可能有15枚到17枚,但是平均下来是9枚到12枚,可我们看到水面上的鸳鸯并没有那么多,说明不是所有的鸳鸯都能够成活下来,有些在孵化的过程当中就成了死胎。
再说说河马,我们首先要知道河马分布在什么地方,因为河马不是全世界任何地方都有,它们只分布在非洲。河马张开嘴的话,上嘴唇和下嘴唇之间的距离可以接近80公分左右。在水里温度低,陆上温度高的时候,河马经常会到陆上来休息。在自然界中,河马栖息的环境一般是比较浅的河。河马还是比较喜欢集群的动物。
这里提一下倭河马,倭河马与河马是同科远亲。倭河马体型比较小,体重也只有160斤到240斤,所以同学们千万不要认为倭河马是河马的幼崽,它是另外一个种,体态也完全不一样。
最后一个动物,我要跟同学们说一下白头叶猴。白头叶猴只分布在中国的广西。我们国家对于白头叶猴的保护非常重视,近40年来,由于栖息地的保护,使白头叶猴的种群规模在不断扩大。那么,我们看一下发现白头叶猴的科学家:谭邦杰。1952年,谭邦杰在广西进行野生动物调查的时候,意外发现了一只白头叶猴的皮张,之后他经过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几十例的头骨比较,最后他认为这是在中国最新发现的一个物种,并于1957年被国际社会所承认。
大自然哺育了万千生灵,与人类共享同一片蓝天。让我们珍惜美丽的家园,守护好绿水青山,守护好每一条河流、每一块土地,守护好生物多样性,让大自然更好地造福于子孙后代,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刘宇同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3/0217/1193340.shtml